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三星堆持续发力文化数字化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保护与利用多元探索
三星堆持续发力文化数字化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推出混合现实导览电影、推动考古研究成果的数字化阐释与转化……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持续发力文化数字化,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不断丰富和拓展文物保护利用的广度与深度,让古老的三星堆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每一次考古挖掘的新发现,都会引发全社会的考古热,三星堆博物馆也一跃成为四川最热门的博物馆“打卡地”。
今年初,三星堆再次“上新”:3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与8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兽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拼对成功,历经3000多年,两件跨坑文物终于再度重逢。这件将人与尊组合为一体的大型青铜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属首次发现。
这次“拼合作业”的成功,得益于数字三维模型技术的充分运用,是我国保护、研究文物技术手段的又一创新,也是三星堆文化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典型例证。
科技助力,提供全新的文物参观和体验方式
眼前,古蜀民围着神树祈祷,三足金乌在天空飞翔;耳边,“虚拟讲解员”讲述着文物的“前世今生”……前不久,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陈女士在三星堆博物馆,戴上MR(混合现实)眼镜,仿佛穿越回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
“太震撼了!那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加上耳边荡气回肠的音乐,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她感叹。
陈女士体验的,正是去年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首部混合现实导览电影——《古蜀幻地》。这种全新的文物参观和体验方式,可以让游客“一边看文物、一边看电影”,真正感受到气势恢宏的三星堆千年文化。
这是三星堆数字化的一个缩影。12K技术微距拍摄的三星堆文物,让网友得以“脸贴脸”沉浸式看国宝;裸眼3D重现三星堆古城过去辉煌;三星堆文物开口说唱刷屏朋友圈……充满神秘感的三星堆文化正在插上数字化翅膀,重焕生机。
“将AR(增强现实)、MR技术运用于博物馆的文物还原,对其进行三维立体呈现,在我国并不鲜见。”三星堆博物馆景区和遗址管理部工作人员张淞告诉记者,三星堆博物馆的创新在于,让虚拟情景融入现实场景,不仅让游客以三维立体的形式了解三星堆文物,还能进入虚实结合的世界,浸入式体验导览电影带来的奇幻感受,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
“除了挖掘保护,更重要的是把文物的价值通过技术化手段传播出去。”张淞说。
数字赋能,实现文物保护全过程数字化留痕
据介绍,从2016年开始,三星堆博物馆已先后实施3期文物数字保护项目,完成绝大部分文物的高精度采集,并建立三星堆文物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对文物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目前,这些数字化成果已被广泛地运用在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导览服务、文化传播、文创开发等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大量新科技应用带来无穷想象,也激励了三星堆博物馆积极拓展文物发掘及展览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利用文物的价值内涵与文化元素,让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获得了良好反响。
“三星堆文物从发掘到清理再到修复,可以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留痕,每一块文物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一码记录整个生命周期,为文物的未来利用和文创开发奠定了原始的数据基础。”张淞说,文物碎片经过3D扫描建立数据库后,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器物的颜色、纹理、断面形态等信息计算拼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从考古挖掘阶段就开始应用数字技术,科技助力考古探源,用数字技术与创意保护来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告诉记者,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多学科交叉融合所体现的科技含量,代表了未来考古学发展的新模式,新一代数字科技与考古研究的融合更是一个重点方向。
多元探索,开辟考古挖掘和文物利用新思路
让丰富的文物资源“活”起来,文化数字化是重要路径。今年初,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围绕关联汇入中华文化数据库、建设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等7个方面,明确了统筹利用文化资源普查成果、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体系、建设文化数据交互平台等22项重点任务。
近年来,三星堆遗址频频掀起全民考古热。专家表示,三星堆在文化数字化方面的探索,不仅让人看见四川文化数字化发展的蓬勃动力,也使得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产值增长的核心点。如今,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动画、线上文娱旅游服务、文化数据资源处理与存储服务等多个领域的融合与碰撞,未来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四川省数字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
“有意思的是,自从鸟足曲身顶尊神像成功拼合之后,我们的专家都会格外留意各坑不同文物之间的拼对可能,这也是数字化发展给我们开辟的新思路。我们也更有信心,为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消费新体验。”朱亚蓉说。
本报记者 宋豪新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郑仁福:推动储能行业平价“拐点”到来
- 山西2024年春运累计发送旅客1460.61万人次
- SHEIN(希音)产业带出海计划一周年 最强产业带跨境出海七省出炉
- 哈马斯官员:拟议停火协定包括让以色列从加沙撤军
- 今年前三季度海口海关签发原产地证书同比增长25.04%
-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政府补贴+商家福利 消费市场火热
- 文旅部:202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人次达35.4亿
- 辽宁省首届“育社兴辽”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启幕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
- 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资链接世界 开放共赢未来
- 让女性兼顾职场家庭的灵活就业模式走红,记者多地走访探析
- 阿根廷总统米莱:取消90%国家税收
- 海南15款移动应用程序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责令整改
- 洪都拉斯一女子监狱暴乱致41人死 死亡人数或上升
- 门店变驿站 北京链家联合美团为骑手送关怀
- 中越友谊关智慧口岸中方项目进行一周年成果展示
- 湖北首份中国—厄瓜多尔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
- 大运河沿线城市政学研专家齐聚杭州 探运河思政育人
- 为生命续航!江西南昌“90后”小伙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捧果篮的男孩》首次亮相国内美术馆
- 比亚迪亮相2024日内瓦车展 全球化进程再加速
- 热门推荐
-
- 国航春运期间计划执行客运航班超7万班次 增幅近10%
- 植入国产新型脑起搏器助帕金森病患者“一键重启”
- 呼吸道传染病高峰来了?“网红药方”靠谱吗?专家释疑
- (人权行动看中国)福利院向“梦想”出发,为特殊孩子托起美丽人生
- 珠江流域启动“压咸补淡” 确保珠三角供水安全
- 网络流传的多个电话录音竟是假的?真假录音遭遇甄别难
- 从”黑科技”到”人文景观”,自动驾驶成为武汉城市新名片
- “苏拉”逼近 粤东地区25条客运航线停航
- 澳大利亚华裔大学生访上海企业 感知数字化发展活力
- 青海西宁:文旅深度融合 增强城市“芯”动力
- (聚焦博鳌)亚投行行长谈共建“一带一路”:质比量重要
- 美国波特兰国际机场附近一酒店发生枪击事件 致2人死亡
- 高海拔地区输变电设备外绝缘关键技术获突破
- 罕见画面!13只豺在戈壁中组团“出游”
- 江西丰城河堤溃口:农田成泽国 民众忙自救
- 利比亚“天灾”背后的“非自然因素”
- 二○二四最火的冰箱贴诞生记
- 安徽肥西举办旅游年货节 旅游搭台,扶贫唱戏
- 新华时评:拜登国情咨文与事实的三个“脱节”
- 落差变势能,增长动力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