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日”活动在莫斯科举行
中新社莫斯科4月21日电 (记者 田冰)在中国传统节气谷雨及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到来之际,2023年“国际中文日”活动21日在莫斯科举行。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庆祝国际中文日:增进文明对话——中俄两国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由尚斯国际出版传媒集团、俄罗斯作家协会、莫斯科环球书店等机构联合举办,并得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和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俄罗斯作家和出版者联盟主席沙尔古诺夫,上合组织前副秘书长扎哈罗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等嘉宾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出席活动。
活动期间,举行了中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俄文版新书发布会。该书译者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阿列克萨欣介绍了翻译过程,并与现场嘉宾分享了自己对于俄中两国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的感悟和体会。
活动现场展示了俄罗斯功勋艺术活动家伊琳娜·扎哈罗娃收藏的中国刺绣书法作品,她并讲述了与中国友人友好交往的感人故事。此外,还举行了俄罗斯著名主持人谢洛夫先生的《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新书发布会。
张汉晖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第四个“国际中文日”,本次活动主题完美地契合了世界各国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和共同呼声。随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两国人民学习中文和俄语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中国中小学、高校约有12万人学习俄语,俄罗斯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超过9.1万,大学生超过2.2万。在俄罗斯开设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与在中国设立的俄罗斯文化中心不断推动两国语言互通。加强中文和俄语的学习将极大地促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巩固友谊,增强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张汉晖指出,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经阿列克萨欣教授翻译并得以出版,是两国高水平语言互通的成果典范。谢罗夫先生的《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一书荣获2022年俄罗斯新闻记者优秀图书奖,其中有关“为什么读”和“怎么读”的讨论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同样是有益而有趣的。扎哈罗娃女士收藏的“刺绣书法”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与民间书法艺术。随着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汉语热和俄语热在中俄两国方兴未艾,两国教育文化工作者正承担起促进文化融通、民心相通,为中俄友好培养更多接班人的重任。(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丝路—莱茵”杜伊斯堡中国电影节闭幕
- 山东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船企主动求变:出坞!向着清洁能源转型
- 与水乡童年相遇 曹文芳《天鹅荡》新书发布
- “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 陕西铁路快递电商“公转铁”集装箱多联快车开行
- 2023年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考核结果出炉
- 落实新《公司法》 证监会拟修、废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
- 第六届少儿国际舞蹈盛荟比拼激烈 最小街舞选手仅4岁
- 专家共论博物馆之城建设 促进博物馆深度融入城市
- 长隆欢乐世界NPC辱骂游客?工作人员称已在调查
- 中国早稻产量连续4年在2800万吨以上
- 海外华媒探访成都郫都:产业向“新”而“兴”
- 今年来江西已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773件
- 广州评选出首批“星级”商品交易市场
-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首善公益基金启动
- 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刘三姐”成广西经典文化符号:如今壮乡成歌海,都是三姐传下来
- 中国代表再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做贼心虚 覆水难收
- (寻味中华 | 饮食)安徽宿州sà汤:肉杂滚沸 一字只因一味
- 联合国秘书长对以色列据报轰炸加沙时使用人工智能深感不安
- 热门推荐
-
- 金融“粮草”为西藏安多发展“贷”来新活力
- 广州启动心理援助试点项目关注困境、流动和留守儿童
- 西藏马攸桥边境检查站“爱心驿站”托起“诗与远方”
- 一英国船只在也门附近海域遭袭
- 中介收租金后跑路 房东应否退还租金
- 日本政治分析人士:美拉拢日韩鼓动对抗 危及世界和平稳定
- 第二届海峡两岸陈靖姑信俗文化节开幕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广西百色4人被玻璃压倒身亡
- 西藏普兰迎新年 信众科迦寺朝佛忙
- 越南“新生代”歌手:音乐架起东盟中国友谊桥
- 青海冷湖火星小镇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外媒:以色列袭击加沙物资分发中心 致5死22伤
- 金融向绿,多元化气候投融资如何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 “粮食安全”是什么?是插秧机的往来穿梭 也是插秧客的披星戴月
- 台风“康妮”强度持续增强 将给东南沿海带来较强风雨影响
- “粤西要道”阳信高速新屋大桥左幅预制梁架设完成
- 英国知名学者: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
- 湖南安仁农家百年老手艺 铺就乡村振兴“粉”红大道
- 青海农畜产品“点绿成金”“高原臻品”加速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