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题材电视剧:法不容情亦有情
【文艺观潮】
近日,《他是谁》等剧上线,作品的惊险剧情和演员的精湛演技点燃了观众对法治题材电视剧的热情。随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司法改革、基层法治工作状况等法治相关话题逐步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警察荣誉》《底线》《猎罪图鉴》《狂飙》等作品走进观众视野,一步步将法治题材创作的热度推向高潮。所谓法治题材,一般以公检法系统的工作内容为主,涉及庭审、刑侦等领域,对创作者的专业性与政治性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创作难度。在制作技术不断成熟、创作素材日益丰富以及观众观剧需求提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法治题材的创作者逐渐跳出传统创作的固有故事模式,在深耕公检法系统工作内容的同时,开始关注公检法系统以外的各种人群对于法治的理解,以及法治建设对不同人生活产生的影响,提供更加多元化且更具现实感的法治故事和法律知识,激发大众对法治问题更加深切的关注和思考。
■■以案为线,为观众编织沉浸观赏体验
法治题材创作从诞生之日起,始终深耕社会现实,与时代同频共振。本世纪初,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法治题材创作成为热门。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具体案件的侦查过程为主要内容,诸如《重案六组》等采用单线叙事,遵循案件发生、警察追逃、嫌疑人落网的闭环模式。经过激烈的戏剧冲突之后,邪恶势力被粉碎,正义得到伸张,给人带来酣畅淋漓的观感,正是这一阶段观众忠爱法治题材的主要原因。但由于部分作品渲染恐怖氛围,表现暴力场景,引发争议,法治题材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低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成就,为法治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法治题材出现深刻变化。近年来,最高法、最高检、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等机构指导推出了诸多口碑良好的电视剧,如《底线》等细化创作题材,不局限于表现刑警之类高风险职业,而是深入关注公检法基层工作者侦查审理案件的工作日常,写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下的人间百态。例如《底线》中青年法官周亦安业务能力强但不是无坚不摧,工作失误也会颓废逃避;《破冰行动》中李飞睿智过人,但是容易冲动。配角设置也从扁平的工具化转向对人物特色的精雕细琢,《警察荣誉》中派出所所长王守一对片区内民情熟记于心,且与他们结下深厚情谊。每一个人物都带着人间烟火气,每一次抉择背后都有真实的人间艰难,每一次成长之中都蕴藏着汗水和泪水,让观众从这些日常生活影像中照见了自己,照见了生活,从而引发心理共鸣,激发人生思考。
对具体案件进行悬疑剪辑也成为法治题材的主要创新路径。创作者通过多线并行的影像闪回来彼此呼应、埋设伏笔,制造跌宕起伏、惊险刺激的观赏效果。比如,《他是谁》中在警察寻找被害人时穿插凶手作案镜头,使本就复杂的案情变得迷雾重重;《狂飙》中李响与曹闯交锋时,主观视角与旁观视角交错,也让悬念升级。随着拍摄设备的更新、剪辑技术的提高以及音效的加持,法治题材创作让观众在破解谜题、惩恶扬善的剧情中获得沉浸式观赏体验。
■■以戏释法,深挖法治故事的思想内涵
作为艺术文本与法律文本相结合的影像艺术载体,法治题材电视剧创作承担着传播法治观念、普及法律知识的重任,具有其他题材所不具备的现实价值和社会影响。一部反响热烈的佳作不是仅凭法治热点事件获得观众缘,而是能超越审判结果去雕刻法治建设的细节与深度,诠释司法改革进程中的各种时代命题。
法治题材创作的难度在于如何将法治叙事与情感叙事双轨并行,将情法关系贯彻到剧作内容之中。满足看剧观众普遍认同的正义感是剧作的原始动力,但深挖法治故事的思想内涵才是剧作叙事的驱动力。《阳光下的法庭》中法官帮助涉案公司解决员工生计问题,《狂飙》中警察两次为嫌犯准备饺子,这些情节都是剧中融合情、理、法的艺术载体,展现了法律与社会、人性之间的多层关系。
法治剧既是职场剧,也是生活剧。以往的法治题材电视剧多以男性视角思考法治议题,而近期的创作则引入了更多女性视角。比如,《回响》以女刑警冉咚咚的视角搭建案情结构,《他是谁》中的预审员顾开岩因审讯手段的合法性与男主角角力,《警察荣誉》里的见习警员夏洁为解救落井幼儿冲在一线,这些女性人物一改过去情感叙事为主、专业叙事为辅的性别形象,以女性的坚定与隐忍作为推动戏剧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观察角度和更加多元的发展思路。
新时期法治题材的创新还表现在用人物内心的矛盾作为戏剧张力的内核。在正邪二元对立戏剧结构基础上,创作者更加注重对复杂人性的刻画。比如《三叉戟》中的悲剧人物董虎受到亲情、良知与罪罚的拉扯,终究因其游走于社会边缘而始终无法彻底完成自我重建,令人为之叹息。法治是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近期的法治题材电视剧在将这一命题拆解成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创作元素之后,从细微之处入手,向纵深之处开掘,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法律与人情、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法律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寓法于心,增强法治社会的精神力量
法治题材电视剧因现实题材、创新叙事、沉浸影像,往往比较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社会公众对法律知识、法治实践的认知与了解,从而达到更佳的普法效果。比如,《底线》大量呈现诉前调解和合议庭辩论,以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现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制度。剧作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司法体系的运行模式以及司法改革的最新成果。
法治题材电视剧不仅传播了法律知识,更让公众了解到基层法治工作人员紧张工作之外的真实生活状况。《警察荣誉》中民警每天处理完群众家长里短的小事,还要面对生活的各种难题,让观众直呼“太不容易了”,《底线》中的法官脱下制服后也会为情感苦恼,因家庭伤神。观众从剧作反观现实,亦能更加理解基层法治工作者的困难与不易,在面对他们时多一份体谅与包容。这对于构建更加和谐的法治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法治题材电视剧在取得诸多创新突破的同时,也涌现了一些新问题。部分作品开播时叫好声一片,结束时却反响平平。这些剧作的瓶颈在于,一是由于前期编剧设置悬念过多,导致后期无法自圆其说,最终只能通过“神来之笔”解决案件处理中存在的所有疑难杂症;二是悲剧人物刻画过细,占用过多篇幅,而使戏剧结构失重,塑造正面人物的内容不多,导致其性格不够丰满,形象不够立体;三是落入某些类型的创作套路之中,制造悬念刻意,设置矛盾生硬,使制作水准徘徊不前;四是题材主要局限于刑侦、律政领域,创作广度仍有待追上法治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
时至今日,法治题材电视剧已不仅仅是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更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进步的重要途径。今年“两高”工作报告中,妇女儿童权益、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新型案例成为热点,中国法治建设中的痛点、盲点和争议点值得引发全社会的深刻探讨,这些为法治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接下来的法治题材创作应该打开思路,全景式、立体化反映中国法治建设发展,使观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全民法治素养进一步提升,为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 作者:黄金,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遇见大运河丨流淌千年的科技智慧
- 海南持续强降雨 多地发布停课或延时到校通知
- 新疆沙雅县发生3.1级地震
- 哈萨克斯坦一架直升机坠毁 致1死2伤
- “挺乌”难达共识 欧盟内部杂音四起
- 中新健康丨上海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 鼓励医疗机构成立家委会
- 中法文学相逢论坛在法国巴黎举办
- 15部台湾作品入围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
- 第三届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在青岛开幕
- 安理会就改进工作方法举行公开辩论会 中国代表阐述立场
- 春节赏灯热 自贡、武汉、成都、沈阳、上海入选热门搜索城市
- 尚赫:三十而立,再踏新征程
- 左右家居携手 CCTV《大国品牌》开启大国品牌新征程
- 全球算力报告发布 制造业算力水平提升最快
- “95后”铁路青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你的关心,真的是对方需要的吗?
- “中国色”音乐会在沪首演 国乐与AI跨界“碰撞”
- 福建口岸首次进口罐装液化天然气
- 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 专家:抓住“黄金4分钟”十分重要
- 新疆和田团城:何以从“鸽子巷”到网红打卡地
- 热门推荐
-
- 哪些人群应定期做眼底检查?年轻人也会得青光眼吗?这些知识都与你的眼睛息息相关
- 中国出境游进入预订高峰 “新马泰”旅游热度提升
- 596支团队角逐2024长三角(芜湖)算力算法创新应用大赛
- “莲香楼”缺席大湾区老字号博览会
- 外汇局:2023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575亿元
- (投资中国)希尔顿重返上海“城中” 大手笔投资“上新”不断
- “疆电外送”点亮“万家灯火”
- 平安健康携手养生堂 探索产品与服务融合的创新模式
- “2023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梅州活动年”开幕 展示客家文化
- 也门胡塞武装:美英对也门多地发动多次空袭
- 浙江温岭一货车与轿车相撞致2死1伤
- 中国—上合基地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校友联谊会揭牌
- “不打烊”的快递,更要有温度
- 黑龙江再次提高孤儿生活费保障标准 提标幅度9.4%
- (新春走基层)闽西龙潭蝴蝶兰小镇年宵花市旺
- 德国黑尔讷市长:欢迎中国文化元素更多融入当地市民生活
- 光天化日团伙作案 美国洛杉矶购物中心遭“快闪抢劫”
- 中国两城市将举办“阿拉木图旅游日”活动
- 破获“会销”类特大养老诈骗案 诱骗2.5万名老人购买劣质产品
- 弄虚作假骗取生育津贴 20余人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