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以工代赈带动逾253万民众就业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16日表示,2023年,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累计吸纳带动253.4万名低收入民众务工就业,人均增收1.4万余元(人民币,下同)。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据国家发改委披露,2023年,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带动183.6万名民众就业,人均增收1.6万余元。
具体来看,2023年,中国25个省份在64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包括平陆运河、川藏铁路、北京至商丘高铁、西气东输等重大标志性工程,累计吸纳20万名民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36.1亿元;25个省份在17个中央投资专项中实施以工代赈,共吸纳34.1万名民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41.3亿元,覆盖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城镇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31个省份在6900个省、市、县三级各类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涉及各等级公路、中小河流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共吸纳129.5万名民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220.8亿元。
此外,2023年,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吸纳28万名农村低收入民众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万余元。在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41.8万名民众就业,人均增收近0.8万元。
国家发改委称,将进一步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向低收入民众提供更多“工”的机会,提升“赈”的实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十大赛道掀起学技术练技能热潮
- 中秋国庆假期首日 中国多地高速公路迎流量高峰
- 商务部:近八成跨境电商企业看好下半年增长势头
- 中国广电携手网络视听平台重温经典 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北美票房:劳工节长周末北美票房料创新低
- 广东:最高气温40℃以上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 中南科技部签署科技减贫合作协议
-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入驻企业超千家 “金融+科技”产业链初步形成
- 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揭示
- 修桥师傅眼中的家乡巨变:出门即坦途 百姓俱欢颜
- 文化味浓了、经济热了,暑期出游人气旺释放“夏日消费”强劲动力
- 大学生暑期找兼职 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
- 大屏化趋势加速,海信以显示产业持续开拓新场景
- 俄东方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安加拉-A5”重型运载火箭
- 中国国家发改委: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
- 九旬院士闻玉梅:“希望年轻人可以踩着我的肩膀成长!”
- 湖北:加快县域医院建设 让群众就近看得好病
- 东盟媒体采访团广西品六堡 冀千年名茶行销东盟
- “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
- 报告称:游戏科技正在越来越广泛的社会生产领域释放出数字生产力
- 热门推荐
-
- 口味众多宣称不含尼古丁 热卖中的本草雾化器算不算电子烟?
- 工信部: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 小官巨贪近千万元!将个人收款码放在缴费窗口
- 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圆桌对话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大棚经济“棚”勃发展 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 “林海小镇”女大学生3年村官路:探索家乡变富变美秘籍
- 打好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提振消费
- 尹锡悦弹劾案首次庭前会议27日举行 将整理争议焦点
- 让不诚信经营者付出沉重代价 江西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促公平竞争
- 最美铁路人邢云党:劳动最光荣
- 专精特新“小巨人”充满大力量
- 与山川草木为伴 护林人一年走出6000余公里
- 何以中国|给孔子“发微信”,看礼乐“真人秀”,在山东,中式审美如何出圈?
- 北京科技攻关团队聚焦灾后应急解决方案
- 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在山东正式商运投产
- 广西举办春季人才交流大会 提供就业岗位近5万个
- 科研市场双轮驱动 雍禾医疗与中山大学共研破解毛发养护难题
- 来济南过年,这篇攻略就够了!
- 国家知识产权局:截至2023年9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达480.5万件
- “苏式教育法”如何成就苏轼? 《东坡先生赶考记》即将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