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以工代赈带动逾253万民众就业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16日表示,2023年,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累计吸纳带动253.4万名低收入民众务工就业,人均增收1.4万余元(人民币,下同)。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据国家发改委披露,2023年,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带动183.6万名民众就业,人均增收1.6万余元。
具体来看,2023年,中国25个省份在64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包括平陆运河、川藏铁路、北京至商丘高铁、西气东输等重大标志性工程,累计吸纳20万名民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36.1亿元;25个省份在17个中央投资专项中实施以工代赈,共吸纳34.1万名民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41.3亿元,覆盖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城镇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31个省份在6900个省、市、县三级各类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涉及各等级公路、中小河流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共吸纳129.5万名民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220.8亿元。
此外,2023年,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吸纳28万名农村低收入民众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万余元。在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41.8万名民众就业,人均增收近0.8万元。
国家发改委称,将进一步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向低收入民众提供更多“工”的机会,提升“赈”的实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等从事家政服务
- 低温冰冻!南方“天然冰箱”再开2天 月底还有大范围雨雪?
- 全国首创台风综合模拟救援训练馆建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子”上海徐汇滨江
- “Z世代”浙江乡村逐梦:经营农场 打造“村咖”
- 2023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开幕
- 西安初次登记结婚可领1500元补贴?官方回应
- 暑期玩出新花样:跟着课本去旅行 高考生组团PK“背课文”
- 甘肃山丹通报大佛寺大佛殿火灾情况:大佛寺遗址未受影响
- 无家者 梦难圆——美国无家可归者增速创新高
- 中国东航旗下4架C919国产大飞机将迎春运“首秀”
- 政协委员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献实招
- 青海玉树警方2小时破获一起婴儿被拐案 嫌犯已被刑拘
- 温州古港遗址考古重现千年商港盛况 为海上丝绸之路注入新内涵
- 台青漳州古城卖肉松:创业就是“玩”
- 住建部:2023年1—6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
- 前7月上海海关签发东盟和RCEP优惠原产地证书15.1万份
- 庆立军、叶慧青任中粮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 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长:期盼中方在哈增设鲁班工坊
- 牙疼得一夜没睡!拜登接受根管治疗 推迟与北约秘书长会面
- 热门推荐
-
- “网红”减肥法不适合儿童
-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 澳龙“入住”江南古镇 “稻虾共作”开启新“食”代
- 福建平潭口岸今年首艘外轮验放完成 边检高效护航船员回家
- 青海:河湖长制、林草长制联动,构建河湖林草管护新格局
- 沙漠植绿 新疆昆玉市掀沙漠造林热潮
- 100元实现“海鲜自由” “土里土气”的黄河大集为何魅力独具?
- 内蒙古兴安盟的“草原厨房”:搞起舌尖上的大经济
- 工信部发布2024年1-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
- 商务部:2024年春节消费市场年味浓活力足人气旺
- 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念好“山字经” 做好“水文章”
- 薛澜: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如何平衡安全与发展?
- 鄱阳湖水位跌破12米 系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
- (新春见闻)龙年春节龙灯受热捧 江西婺源灯彩师傅赶工忙
-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 已申请学生也可享受新政策
- 广州沥心沙大桥事故救援进展:已寻获2名罹难者遗体
- 首届中国食品品牌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举行 聚焦交流合作
- 43年来南昌累计有8000余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 共植树3.5亿株
- 湘黔跨省联动护蓝天碧水 湖南侗乡绘就幸福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