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以工代赈带动逾253万民众就业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16日表示,2023年,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累计吸纳带动253.4万名低收入民众务工就业,人均增收1.4万余元(人民币,下同)。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据国家发改委披露,2023年,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带动183.6万名民众就业,人均增收1.6万余元。
具体来看,2023年,中国25个省份在64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包括平陆运河、川藏铁路、北京至商丘高铁、西气东输等重大标志性工程,累计吸纳20万名民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36.1亿元;25个省份在17个中央投资专项中实施以工代赈,共吸纳34.1万名民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41.3亿元,覆盖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城镇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31个省份在6900个省、市、县三级各类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涉及各等级公路、中小河流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共吸纳129.5万名民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220.8亿元。
此外,2023年,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吸纳28万名农村低收入民众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万余元。在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41.8万名民众就业,人均增收近0.8万元。
国家发改委称,将进一步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向低收入民众提供更多“工”的机会,提升“赈”的实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冰箱用真空保鲜舱》标准正式发布,海信冰箱引领行业新风尚
- (新春走基层)铁路供电“心脏”的守护者
- 是药三分毒 这样做免伤肝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前七月中国汽车出口同比快速增长
- 近300人遇难!摩洛哥罕见强震为何造成如此大破坏?
- 浙江宁波“轮椅夫妻”:行在路上 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 莫高窟真的会消失吗?
- 北京地铁昌平线突发故障?官方:组织紧急救援和疏散
- 以岭药业回应“连花清瘟研发过程只有15天”:与事实不符
- 给中国典籍中的妖怪上户口 他发现:90%妖怪都与人为善
- 破案中展现多面人性 雷米《宽恕之城》全版权开发
- 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上新了!这次是六款金玉“印玺”
- 四川阿坝小金县突发山洪泥石流 2名群众失联
- 【世界说】美国今年儿童意外枪击已致85人死亡 美媒:这是本不该发生的惨剧!
- (“一带一路”10周年)世行前常务副行长冯慧兰:“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东盟和中国更好的“经济一体化”
- 上海将优化疾控体系、 发展国际医疗服务
- (身边的变化)河南遂平:一粒粒小麦“长出”多产业 “食”出新天地
- 甘肃白银:景区建设添“实火”旺旅游
- 京唐城际铺轨进入冲刺阶段
-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代表中国参展“2024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
- 热门推荐
-
- 考古题材纪录片:讲述中华文明的精彩故事
- 西藏举行藏汉双语智能语音产品新品发布会
- 台湾青年“黄土地”上秀脚法:始于足球,不止于足球
- 以色列再次对黎巴嫩南部进行炮击
- 四川: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 陕西五部门联合开展医疗卫生行业市场秩序专项整顿行动
- 武汉大学生音乐节开启春日演艺热潮
- “同上一堂科学课” 主题科普活动举办 武向平院士为青少年开讲
- 潘功胜:亚洲国家应合作推动IMF份额改革,实现份额占比调整
- 《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2024“郎赛”在沪颁奖 光影艺术遇见美好
- 第一期"众得商务邮轮"返航天津港 邮轮功能正在被深度发掘
- 电影界专家、知名导演展望中国—东盟电影合作未来
- 进博展品遇上中国新年 沪人:“买买买!”
- 春天吃野菜也要小心中毒:野菜性寒要焯水 采摘最怕看走眼
- 第十四届北影节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 巴西担任主宾国
- 驻韩美军“毒窝”改建儿童公园 污染问题引担忧
- 停车缴费也会泄露个人信息?上海推出”纯净版”停车缴费码
- 东西问|张艳虹:如何在柬埔寨讲述中医药文化?
- 三星堆博物馆:未经许可不得进行讲学、直播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