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放在即 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巴文化
罗家坝遗址航拍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供图
阳春三月,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的油菜花田里,考古大棚修葺一新。棚内,按照发掘原样恢复保留的部分古巴人墓葬讲述着这里远古的葬俗。不远处的山地斜坡上,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建设进入尾声,馆前广场的比翼鸟雕塑展翅欲飞。
当前,展馆正进入布展最后阶段,将在4月底对外开放。这座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博物馆,将全面展现罗家坝遗址的历次考古成果。届时,公众可以通过博物馆,了解古巴人的社会与生活。
罗家坝遗址是四川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遗址
罗家坝遗址处于川东两条河流交汇处,包含罗家坝外坝、罗家坝内坝和张家坝三个部分,总面积122.59万平方米。从地理位置上看,罗家坝正处在古代巴人活动的腹心地带。自1999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达州市文物管理所和宣汉县文物管理所先后联合对罗家坝遗址实施了7次考古发掘,揭土面积共3300余平方米,清理墓葬130余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等珍贵文物2500余件。
2001年,罗家坝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二五”“十三五”专项规划,是四川省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遗址。
水陆攻战纹铜豆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供图
罗家坝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可谓一波三折。
1976年,普光镇进化村村民在日常采泥烧砖、修房造屋过程中,挖出了大量釜、剑、钺等青铜器,被当作废品卖给了当地废品收购站。1981年,四川省文物普查中,根据当地乡村教师提供的线索,罗家坝遗址被纳入重点普查范围,当地农民上交青铜器28件,引起了文物保护机构的重视。198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到宣汉县进行实地调查,鉴定已出土的鍪、釜、洗、钺等数十件文物为国家三级文物,并认定罗家坝为战国土坑墓群,张家坝为汉代遗址。1993年,在罗家坝遗址进行了试探性发掘,揭开了罗家坝遗址考古发掘的序幕。
199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家坝遗址实施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座、灰坑19座、房屋基址1座,出土各类文物及标本100多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与东周时期遗存。
2003年3月至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家坝遗址实施了第二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发现了迄今为止罗家坝遗址等级最高的墓葬——M33号墓,出土了大型青铜礼器、青铜兵器、彩绘陶器和巴人印章等珍贵文物200多件,其规模之大,出土器物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等级之高,在西南地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的巴文化区域内是首屈一指的。这一发现也使罗家坝遗址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对罗家坝遗址的第三次考古发掘,实现了“八个首次重大发现”:发现了“船棺葬”、俯身葬、“人殉”、陶器独特“符号”、“木盾”痕迹、“三棺合葬”、用人头作“牺牲”、“凤鸟图案”纹饰等。
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对罗家坝遗址进行的第四次考古发掘,首次发现连续堆积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也是目前川东北地区发现的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对于构建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先后对罗家坝遗址进行了第五、第六次考古发掘,清理战国时期墓葬60余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石骨器等各类器物1000余件。其中M71、M83号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仅次于M33号墓的较大型墓葬,随葬的大量龟甲、鹿角等与巫术相关的器物以及造型精美的青铜腰带,彰显出重大的考古价值。
狩猎纹铜壶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供图
罗家坝遗址具备巴文化中心遗址属性
罗家坝遗址的发掘和巴文化遗存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学界认为对遗址的认识是了解古巴人的钥匙。
2017年11月,一场聚集31家单位100余名专家学者的巴文化研讨会形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汉共识”。共识认为:罗家坝考古遗存的年代上可溯及新石器时代晚期,下可延至秦汉以后,是我国目前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中心遗址,也是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地点。目前,反映罗家坝遗址历次考古发掘的简报、100余篇论文已经面世,初步构建起了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学研究体系。
通过持续研究,专家们认为:罗家坝遗址的年代上可及新石器时代,下可延至秦汉以后,是一个全面了解川东北古文化的重要地点;罗家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是目前川东北地区发现的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对于构建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罗家坝遗址是目前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巴文化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古蜀船棺葬遗址并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值得一提的是,编号为M33的墓葬规模之大,出土器物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等级之高,在西南地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的巴文化区域内是前所未有的。到目前为止,在四川战国以前的古代巴蜀墓葬中,只有罗家坝遗址M33中出土了簠这类青铜礼器。
目前的考古发掘仅揭开了罗家坝遗址这处具备巴文化中心属性遗址的冰山一角。2021年5月,罗家坝遗址开启第七次考古发掘,未来的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本报记者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张平)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多地博物馆接待量创历史新高,“博物馆热”如何延续?
- 北京中轴线现存古树名木7000余株
- 湖南古丈县推动电商人才与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 进出口总值636.9亿元 今年前两月新疆外贸实现“开门红”
- 南宁国际铁路港跨境物流畅 初步成全国铁路出口越南集散中心
- 两部门调度指导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老哈河堤防溃口险情处置工作
- 广东连州水晶梨去年总产值超12亿元 成农民致富果
- 北京门头沟区水质关键指标合格率100%
- 青海海南耄耋老人的“从前慢”
- 韩爱宝乐园大熊猫幼崽征名投票开启:名字必须有“宝”字
- “月薪14万招丫鬟”为什么令人反感?
- 2023多彩贵州·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举行主题采风看片交流会
- 北京工伤人员生活护理费调整,最高调至5541元
- 大风蓝色预警:8省区市部分地区有大风 阵风可达8级
- 日本羽田机场发生飞机相撞事故的跑道重新开放
- “智能”引擎激活产教融合新动力
- 浙江“8万亿”后时代: 代表委员聚焦“高质量”关键词
- 泰国第一季度接待外国游客937万人次
- 外媒:荷兰首相吕特预计将成为新任北约秘书长
- 住建部:截至2023年底,超过9.3亿人生活在城镇
- 热门推荐
-
- 乡村放映员守望光影世界44载 诉说中国电影放映变迁史
- 度过适应期!大熊猫“爱莲”“青花”“青露”“巧月”首次亮相
- 2024爱奇艺世界·大会在京开幕 共探影视行业未来创新与发展
- 花旗成为首家获批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资格的美资银行
- 西藏林芝市2024年度“教官团”赴基层送教活动走进波密县
- 中新真探:吃腐乳会致癌吗?
- 中国石窟寺书画艺术展在云冈石窟博物馆开展
- 中老边境云南西双版纳、普洱新添两家口岸出境免税店
- 国泰航空在餐饮等方面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
- 如何科学治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 我国南部海域将有6~8级风
- 台湾花莲县发生4.5级地震 福建沿海有明显震感
- 焕发传统村落新活力
- 以军从加沙南部撤出几乎所有地面部队 目前仅留一个旅
- 休假期间挺身而出 列车长勇救溺水男子
- 漳台亲子闽南语研习公益活动福建漳州举行
- 青少年要警惕特发性脊柱侧凸
- 专家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情况:家长自行给孩子吃阿奇霉素不可取
- 汛期,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听劝!
- 长三角首趟海铁联运卫浴专列从安徽宣城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