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四川遂宁“把脉”川渝井盐遗产申遗
中新网遂宁3月12日电 (记者 岳依桐)由四川省文物局和重庆市文物局主办的川渝井盐遗产申遗专家咨询会12日在四川省遂宁市举行。近50位川渝两地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为井盐遗产申遗“把脉”。
据介绍,川渝盐业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反映古代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丰富世界文化遗产类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四川盐卤资源总储量丰富,先民们很早便创造出凿井取卤之法,特别是小口深井技术自宋代开始出现,经历元明清数代人沿用改进,至明清时期已拥有一套完整的开凿技术体系。
申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走好申遗的第一步——全力争取将川渝井盐遗产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业界“大咖”们各抒己见。
四川大学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水城介绍,受技术制约,宋代以前中国盐业开采都用大口井,只能开采浅层地下卤水,产量受限。时至宋代,四川大英地区出现了小口深井,人们得以开采到地下更深处的优质卤水。
“小口深井的出现是中国盐业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而开凿此类井所用的冲击钻技术更是意义深远。可以说,这种冲击钻技术对后来石油开采等钻井技术体系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水城认为,在井盐遗产申遗的过程中,可以重点突出上述技术的独特性、领先性。
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长陈显丹同样认为这种技术体系应是井盐遗产申遗的重要依托。同时,他就工业遗产的传承利用方面谈道,创立于清代的自贡东源井古盐场至今仍在生产。“生动体现出了我们的工业遗产有过去有现在,应该也还有未来。”
“盐跟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人类也创造了很多与盐相关的灿烂文化。”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认为,除了技术层面之外,盐业和人类的关系在发展中,形成了包括制度、流通领域、民间文化等在内的丰富的区域文化空间,可进行综合以申报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
杜晓帆谈道,应将自然禀赋以及后期形成的文化现象联系在一起,综合看待川渝地区的盐业遗产申遗,从而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他建议,在加强基础考古工作的同时,可以委托相关机构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从而推动申遗工作开展。(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打造中国家庭的“纸上博物馆” 故宫启动《故宫万象》丛书出版
- “00后”铁路“叮当哥”:12小时内须检查约260辆货车
- 一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 涉及定位导航、医疗健康等多领域
- “直冲味蕾视觉盛宴”新疆巴州举办2023年美食大赛
- (走进中国乡村)浙江农民画与世界对话
- 西安一医院质子中心回旋加速器成功吊装 为民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甘肃庆阳:指尖国风艺术融合时尚跨界“出圈”
- 二季度意大利经济意外收缩 欧元区经济略有增长
- 受双台风影响 华南等地将有较强降雨
- 研究人员提出机器人触觉感知新方法
- 广州市重点涉外区域可受理外卡商户比例达99.3%
- 国际最新研究:运动追踪数据或能帮助发现帕金森病
-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正式上线 助全球苏迷“拾贝苏海”
- 何以中国 梯航万国——世遗泉州面朝大海的答案
- 加大改革力度 确保人民群众从改革中获益
- 探访语言学巨匠王力故乡:求学韧劲为后人追随
- 第八届岭南舞蹈大赛开幕 千余名舞者同台竞技
- 部分年轻人把宠物当情感寄托:我的孩子是只宠物
- 为阻止楼道清理竟高空抛物 上海一“楼霸”被依法公诉
- 四部门:2024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
- 热门推荐
-
- 安徽黄山开展“新农人”短视频直播特训
- 巴基斯坦议会选举前夕发生两起爆炸已致24人死亡
- 浙江金建铁路“四电”工程启动 加速长三角联通
- 八部影片半数撤档 春节档为何出现罕见“撤档潮”
- 交通运输部:9月1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1亿人次
- 四川:提升“税务服务”水平助企扬帆出海
- 荒地变良田 青海撒拉尔之乡“建池通渠”农田解“渴”
- 重庆—宁波舟山港“渝甬精品快线”班列开行
- 摩洛哥姑娘在宁夏:品中国茶 邂逅浪漫爱情
- (寻味中华|非遗)蒙古族长调: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原牧歌情浓调长
- 报告:2022年国人每晚平均睡眠7.40小时
- 一点一点掘进,一点一点磨性子
- 新疆独库公路: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自驾的“网红公路”
- 北京连续三年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中处于第一梯队
- 南非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创新高 专家称系多因素造成
- 从清华转到双非院校 “逆向转学”为何受关注?
- 大庆油田首季油气产量实现“双超”
- 吉林省多渠道多举措力促民营经济发展
- 2023全球经济的“忧”与“盼”(2023·年终特稿)
- 住建部:深入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