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90后”苗妹杨昌芹:“竹”梦乡村 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
杨昌芹在处理竹子。 王长育 摄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张伟)2023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云连线集中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杨昌芹拎“包”赴会。
杨昌芹拎的这个“包”很特别,不是大品牌,也没有昂贵的材质。“这是手提竹编包,用我们当地的竹子自己编的,原材料来自贵州赤水,手工艺出自赤水的竹编女工。”
“要将传统竹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使竹编产品被更多人接受喜爱,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使赤水竹编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90后”的苗家妹子杨昌芹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在传统和现代审美之间找到平衡,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清代郑燮对扎根青山的竹子的赞誉,而这句也恰好成为杨昌芹的写照。“我从小就是个犟脾气,选择一件事就会死磕到底”。杨昌芹说,自小家境贫寒的她曾辍学打工贴补家用,赚足学费再求学;远离家乡、惊叹竹技,一心求学,留在赤水学做竹编;技术困难、工序复杂,便沉下心来琢磨研究,一削一编磨技术;款式陈旧、样式单一,便背起行囊外出求艺,埋头创作练真招。
杨昌芹的家乡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有20万人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杨昌芹与竹为伴十余载,大力传承好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除竹编提包外,杨昌芹还陆续推出竹丝扣瓷、竹编书画、竹编灯饰等各具特色的创意产品。在赤水原有的竹编技艺基础上发展出了立体竹编工艺,《竹编熊猫》《大肚佛》两部立体竹编作品被国际竹藤中心永久收藏。
“竹编是我毕生的事业,希望能永远传承下去。”杨昌芹说。为让这门技艺更好传承下去,她坚持以研学、培训为抓手,与多所院校达成校企合作战略协议,每周坚持开设2至4个课时竹编兴趣班,其竹编技艺的培训人群涵盖周边的留守妇女、易地扶贫搬迁户、残疾人、学校学生等,年培训上万人。
杨昌芹深知,发展就是最好的传承,没有发展,再好的技艺也会埋没、再多的传承人也会流失。她通过“金手指工程”,把这门“手上技艺”慢慢转变为“指尖经济”,小小翠竹在竹编人手中,变成各式各样的精美竹编,价值实现成百上千倍增长,真正实现了“点竹成金”。2012年,在赤水市政府的扶持下,杨昌芹以竹编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加工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成立了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了“极竹堂”企业品牌。
杨昌芹还坚持“借船出海”走品牌化之路,积极利用“黔货出山”等渠道,加强与中国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近5年,杨昌芹公司产值增长5.6倍,拥有34项注册商标、12项发明专利。竹编产品不仅深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而且还销往美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
“趁年轻,我会尽己所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竹编是我的热爱,也是我的事业,我要用它编出乡亲们的‘竹’梦之路。”杨昌芹说:“我将继续努力,把‘赤水竹编’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让其在乡村振兴上展现更大作为。”(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向假药回流药“亮剑”!医保基金监管进入数字化新阶段
- 全方位扩内需 政策“组合拳”将加力
- 今年冬天去哪玩?官方推荐这12条冰雪游线路
-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美媒:美国没有远离枪支暴力的地方
- 40米高塔上除冰的电力人:“比硬骨头还硬的人”
- 青藏高原规模开发页岩油获进展
- 借力新电商 小油桃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 广东移动5G覆盖省内首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平台
- “监控帝国”又添“新锤”!美国FBI被曝滥用私人通信数据
- 摆脱“靠天吃饭” 山西河曲种出希望“葱”向幸福
- 福建今年前10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超4500亿元
- 以总理称无论是否达成协议都将进攻拉法
-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侨乡信宜:农文旅景区串珠成链
- 我国首次通过海运途径向澳大利亚出口葡萄
- 玉屏箫笛:本是寻常竹一根 巧雕百调走世界
- 三代人的和合牛街
- 商务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累计吸收服务业外资457.5亿美元
- “北京火箭大街”开建 打造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
-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 热门推荐
-
- 快递业新政施行月余 行业运行整体畅通稳定
- 《乌梅子酱》流量与争议齐飞 爆款小情歌道出行业隐忧
- 民航华东地区2023年上半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64亿人次
- 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闭幕 中国代表团取得佳绩
- 节令美味贺端阳!古人吃粽子有啥讲究?
- 【财眼观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白涛:加强数字金融监管,对大模型算法加强监控
- 两艘大型国际邮轮同靠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 降雪量变“紫色”!周末这些地方将有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 重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 “中信碳账户”2周年再升级 成为千万用户的绿色账户
- 甘肃夏河县泥石流灾害搜救结束 共致4人遇难7人受伤
- 如何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难”?专家吁建国家级专项基金
- 老油田,新活法
- 山东首个公交行业公共数据运营产品在青岛正式发布
- (走进中国乡村)山西大同“智慧黄花”使会种地变“慧”种地
- 山东表彰282个科技项目(人选) 青年人才主力军地位凸显
- 多国专家学者齐聚吉林大学共研汽车充换电技术
- 一边“关切”一边拱火 “加沙悲剧凸显美国道德真空”
- 提升功能效率 推进“智慧口岸”建设 新疆这样做
- 西西里岛严重干旱 居民月均用水成本高达300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