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郑板桥在北京的足迹
◎户力平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而闻名于世。他与北京有着不少渊源,曾四次进京,既考取功名,也广交善友。今年是郑板桥诞辰330周年,为此寻访其在北京的足迹,采撷那些久远的趣闻逸事……
初次进京暂居“颐和园万寿山”
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康熙年秀才,雍正年举人,乾隆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康熙五十三年(1714)九月,郑板桥首次赴北京,暂居于西郊瓮山漱云轩。瓮山,即今天的颐和园万寿山,传说元代有人在山上凿得石瓮,故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
久闻郑板桥到过今天颐和园的万寿山,并暂居于一个叫漱云轩的地方,但我在万寿山上寻访了半日,也没见到与“漱云”有关的景观。据颐和园研究室的朋友介绍:瓮山是清代以前的名字,乾隆十八年(1753)崇庆皇太后六十大寿,为此乾隆帝以“万寿庆典”名义,于乾隆十五年(1750)在瓮山前修建大报恩延寿寺,并传谕“瓮山著称万寿山,金海著称昆明湖”,次年正式定名“清漪园”。
郑板桥初次进京时,尚未建成清漪园(今颐和园)。因山前山后寺院较多,他便到多座古刹寻访,与僧人谈禅论画,并暂居漱云轩。因年代久远,漱云轩早已无遗迹可寻,据传在瓮山东麓,疑为修建清漪园时被毁。
朋友还介绍说:乾隆元年(1736),郑板桥到北京参加礼部会试,被赐“进士出身”后,首先到瓮山拜见十年前在游庐山时结识的无方上人。这位无方上人是圆静寺住持。
我问他:“这圆静寺在今天颐和园的什么位置?”
朋友答:“圆静寺大致在今天万寿山的西南面,是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所建寺院。现在石舫的位置,就是当年圆静寺内的放生台。”
郑板桥第一次去瓮山拜见无方上人,是乾隆元年春末,即考取功名不久。他与无方上人一见如故,谈禅论道,并写下《赠瓮山无方上人二首》。其中写道:“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雨晴千嶂碧,云起万松低。天乐飘还细,宫莎剪欲齐。菜人驱豆马,历历俯长堤。”题目中的“瓮山”,即今颐和园万寿山,“御园”当指圆明园,“长堤”即今颐和园东堤,原为保护畅春园而筑,因畅春园在堤之东,相对称为西堤,开拓昆明湖后,以此堤为湖东界,则变为东堤。
寻访颐和园虽未找到郑板桥初次进京在西郊瓮山暂居之所和拜访无方上人的圆静寺,但朋友的一番介绍,也使我收获颇多。
在“官园”,成为御弟的座上客
雍正三年(1725),郑板桥第二次进京期间,“喜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其中便结交了年方15岁的御弟允禧。
允禧为清圣祖康熙第二十一子,雍正八年(1730)受封贝子,并晋贝勒,雍正十三年(1735)受封慎郡王。《清史稿》称允禧“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其绘画以山水为主,画风清幽淡雅、笔致超逸,自署“紫琼道人”。
允禧久闻郑板桥之名,想不到有幸在京城与其相识,便请其到府上论诗谈画。郑板桥欣然前往。
慎郡王府位于今平安里西大街中间路北,原为诚亲王府。《京师坊巷志稿》“官园”条称:“诚亲王旧府在官园,今为质亲王府。”另“谨案”条称:“诚王讳永瑢,高宗六子,嗣慎郡王胤(允)禧,谥曰庄,今为龄宅。”由此可知,慎郡王府的前身为康熙帝第三子诚亲王允祉的府邸。
据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的一位朋友介绍,慎郡王府的具体地点为西官园东头路北,东边隔着夹道与果亲王府相邻。府邸由东西两组建筑群组成,大小房屋共有679间。东路是主要建筑群,依次建有宫门、正殿、寝殿、后罩房和花园,西路由若干组院落组成。
郑板桥初次到慎郡王府时,允禧陪同他在王府里转了一个多时辰,并欣赏了允禧的多幅画作,遂在正殿品茶论诗谈画。因二人同有诗文书画之好,故情趣相投,由此郑板桥便成为慎郡王府的座上客。
乘地铁6号线到车公庄站下车,沿平安里西大街向东不远,便来到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大门,其外观有些像城堡,顶部四个高高的红色尖顶格外醒目。因大门紧闭,我便登上门前的过街天桥观望,只见里面林木茂密,已没有古迹可寻。
据《郑板桥传》记载:乾隆六年(1741),郑板桥进京以求“候补官缺”。到北京的第一件事,便是拜见慎郡王允禧。
允禧得家人来报,闻听郑板桥来到,便迎到大门。郑板桥很是感激,在叙了近况之后,允禧把近几年的诗作取出来,请郑板桥雅正。二人一边品茶,一边谈文论诗。郑板桥一首一首品读,时有赞之,偶尔也提一点意见。他所提出的欠妥之处及修改之见,慎郡王均乐为采纳。
掌灯时分,二人兴犹未尽,但酒宴已摆上。在慎郡王几位知己的陪同下,郑板桥与慎郡王把酒问盏。
在慎郡王的举荐下,郑板桥终于在得中进士之后的第六年,即乾隆七年(1742)春谋得了山东范县县令之职。
慎郡王胤禧去世后,以乾隆帝第六子永瑢嗣后,慎郡王府改称质亲王府。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质亲王府与瑞亲王府相邻,被焚毁,此后未能复建。今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西半部为其旧址。
在“建国门”参加贡院会考
乾隆元年,44岁的郑板桥第三次来到北京,于贡院参加礼部会试。
明、清两代贡院位于今北京建国门内,时称“北京贡院”,被今人简称“贡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原系元代礼部衙门旧址,坐北朝南,大门五楹。自北向南为二门、龙门、明远楼、致公堂、内龙门、聚奎堂、会经堂等处。
据《清高宗实录》载:乾隆元年“会试共三场,每场三日,具体时间为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先一日领卷入场,后一日交卷出场。点名、搜检大致如乡试。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第二场,论一道,判五道,诏、告、表内科一道。第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
二月中旬考完,三月十五日以前放榜,郑板桥名列其中,得取贡士。随后为殿试,在四月初举行,地点在紫禁城太和殿。
殿试之日在太和殿殿外丹陛正中设黄案,黎明时分,新贡士袍服冠靴排列两侧,王公百官朝服分列丹陛内外。皇帝升殿,作乐鸣鞭。乾隆帝于太和殿出试题,大学士捧试题授礼部官置黄案上。郑板桥等贡士们行礼后,礼部官散题纸,就殿内试桌策对。
殿试后即定三甲及名次,并公布,遂引新进士就位,谓之“金殿传胪”,即登第进士名次典礼。这次殿试一甲如例,仍是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九十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二百五十一人,赐“同进士出身”。郑板桥被录为二甲第八十八名,即赐“进士出身”。虽然名次不算靠前,但还在二甲之内。
明清时期的贡院,因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而被另作他用。
乘地铁2号线到建国门站下车,穿过西北侧的街心花园,便看见“贡院东街”的路牌。向一位过路的老人打听,说这里就是当年贡院所在地,可惜已没有任何贡院的遗迹可寻。
沿着贡院东街向北,先后经过贡院二条、贡院头条两条小街,向西为贡院西街,由此可看出当年贡院的大致区域。
孔庙祭拜孔子后即兴赋诗
郑板桥在京及第之后,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一项是到孔庙祭拜孔子。
孔庙位于东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故又称“先师庙”。
祭拜孔子之时,状元排在前边,此后依次为二甲、三甲进士,一个个鲜服新饰,满心欢喜。一行人入大成门,至大成殿。该殿为孔庙正殿,坐落在三出阙的月台上,殿内供奉有孔子画像及其牌位。
郑板桥等进士在孔子画像前一一跪拜、行礼,随后观看了历代进士题名碑,直到午后未时(下午13至15点)才返回寓所。
郑板桥兴致悠然,遂在书案前展纸泼墨,作《秋葵石笋图》,将牡丹、芍药、桂花、终葵合为一幅,并题诗一首:“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他把状元、探花比作牡丹、芍药,登科的进士即是折桂,自己为一棵终葵。由此可见他的得中进士的喜悦之情。
孔庙及西侧的国子监,我寻访多次。这次为寻访郑板桥在北京的足迹,只参观了孔庙。从地铁雍和宫站G口出站,往南而行不远便是国子监街东口,穿过“成贤街”牌坊再向西不远,就来到了孔庙。
步入先师门,沿中轴路而行,远远地看到一尊高大的孔子塑像矗立于大成门前。穿过大成门,拾阶进入庄严的大成殿,但见正中供奉着孔子的神位,这就是当年新科状元及进士们祭拜孔子的地方。
遥想百余年前,那些经过十年寒窗之苦的学子金榜题名后,站在这里时,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或许为金榜题名而自感荣幸,或为仕途广大而高兴,难怪郑板桥在此祭拜孔子回到寓所后,便禁不住即兴赋诗。
到香山卧佛寺拜见青崖和尚
据《郑板桥传》载:郑板桥在瓮山结识了无方上人的好友、香山卧佛寺高僧青崖和尚,并多次到卧佛寺拜访。
青崖,俗姓丁,名元日,字青崖,江苏淮安盐城人。7岁时父亲送他到永宁寺出家。其后游历各地禅院,拜访名师,寻求佛理。雍正十二年(1734)秋,雍正帝正热衷于提倡佛教,当有人向他推荐青崖禅师时,便召其来京。他见青崖“仪观修正,行戒精严,其为教,有提唱之妙,无捶拂之炫,直指向上,力挽大法,而潇洒出尘,不堕色相,不尚机锋,尤得不二法门妙谛”,给予重赏,赐紫衣四袭及宝盂、玉如意等物,并留在宫中。乾隆帝即位后,令青崖继任卧佛寺住持。
青崖与郑板桥结识后,便邀郑板桥到卧佛寺一游,郑板桥愉快地接受了邀请,随后到卧佛寺拜访,先后写下《寄青崖和尚》《访青崖和尚,和壁间晴岚学士、虚亭侍读原韵》和《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等。
深秋的一天,郑板桥骑马到卧佛寺探访青崖和尚,并与其在银杏树下一边品茶,一边谈禅论法。时值寒秋,古银杏满树尽带“黄金甲”,郑板桥即兴赋诗曰:“西山肯结万山绿,吹破浓云作冷烟。匹马径寻黄叶寺,雨晴稻熟早秋天。”诗中的“黄叶寺”即卧佛寺,而“黄叶”当指寺内两株被秋风染得金黄的古银杏。
乾隆六年(1741),郑板桥再次进京时,又到西山与青崖禅师相聚。当他进入卧佛寺山门,转过大殿,便望见青崖和尚在方丈处迎候。于是紧走了几步,执合十礼而前。多年不见,一见如故,除了言叙旧情,还广议世事、佛事、官事、民事,直到天将放晓。
冬月的一日,郑板桥又小住于卧佛寺,一觉醒来,窗外漫天大雪,遂即兴赋《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诗:“一夜西风雪满山,老僧留客不开关。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
前两句写青崖和尚之情,以“不开关”强留寺中;后两句写卧佛寺雪后的静谧。诗意浅显,意境却还淡远。
位于香山脚下的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此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后改名为“十方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横卧铜像,俗称卧佛寺。
笔者久居香山,卧佛寺是寻游最多的寺院。有关郑板桥与青崖禅师的故事也听过许多,并几次寻访与青崖禅师有关的遗迹。由于年代久远,没能寻到。
据曾在卧佛寺工作过的刘先生介绍,民国时期,在卧佛寺万松亭与藏经楼之间有一座砖砌的青崖禅师墓塔。塔前立一通汉白玉墓碑。正面镌刻着《大清京都普觉青崖元日禅师塔铭并序》。墓碑由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史贻直篆额,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廷玉撰文,翰林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若靄书丹,立于乾隆十一年(1746)七月。可惜这座墓塔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被毁,石碑被推倒,碑身被弃置在荒草之中,碑座不知去向。
曾居住在东沟村(位于卧佛寺东侧,今已拆除)的姜老先生介绍说,卧佛寺北面有一座傍山而建的凌云阁,以前是观音阁堂,旁边曾有一块三尺来高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幅翠竹,竹旁有“郑燮题”三个小字。据说是青崖禅师请郑板桥画的,后请石匠镌刻的,而今已消失了。
三访北法海寺仁公上人
郑板桥在京期间,除了与瓮山无方上人、卧佛寺青崖和尚交往外,还多次拜访法海寺仁公上人。
北京西山有两座法海寺,一座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另一座位于海淀区香山,两座寺院一南一北相距数里,故以其所处方位,将模式口法海寺俗称为“南法海寺”,将香山法海寺俗称为“北法海寺”,因其地处万安山上,所以也称“万安山法海寺”,郑板桥曾寻游于此。
到法海寺寻访,幸有该寺的朋友为引导,并向我介绍了该寺历史中与郑板桥有关的掌故。
朋友介绍说,法海寺是在元代弘教寺旧址上于清顺治年间兴建的,民国时已破败,后毁于战火,但仍有一些建筑。因疏于管理,逐渐荒废,最后只剩下一座山门,几通石碑及柱基、柱础及残墙、乱石及古木,直到2016年才得以复建,基本恢复了清代的建筑格局。但并未作为寺院对外开放,而是在此基础上建设了西山方志书院。
朋友随后介绍,郑板桥第一次寻访法海寺,大约是雍正三年,在京期间他广交朋友,其中就有万安山法海寺仁公上人。时间当是夏秋之际,他还品尝了寺内一种叫“苹婆果”的水果。有关“苹婆果”是什么水果,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说是苹果,有人说是沙果,还有人说是李子。
郑板桥第二次来京,是乾隆元年,三月中贡士,四月中进士,欣喜之余来到法海寺拜访仁公禅师,并赋《法海寺访仁公》,其中“昔年曾此摘苹婆,石径欹危挽绿萝”,便回忆第一次来法海寺品尝的“苹婆果”。
郑板桥第三次到法海寺寻访,大致是乾隆六年,据传是与户部郎中伊福纳一同游山,在法海寺与寺中仁公上人相谈甚欢。
朋友还介绍说,郑板桥寻访法海寺的具体时间,没有查到确切的史料记载,所以说法较多,但他确实寻访过法海寺,除了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窥见,在《郑板桥年谱》中也略有记载。
(《北京青年报》 2023年03月06日 第B02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来点刺激找回失踪的味觉嗅觉
- 明晨天宇将上演土星冲日 当晚还会出现“木星合月”天象
- 今年前7月陕西进出口总值2638.7亿元 同比增长14.5%
- 财政货币政策调整有何深意?“两新”政策有何利好?专家解读→
- 整租两室一厅月租金才700元?警惕虚假房源
- 美法官因拜登赦免令终止亨特·拜登非法持枪案法律程序
- 中哈相互免签协定正式生效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迎来出入境高峰
- 中国质量协会:2024年冰箱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稳步上升
- 黄茅海跨海通道完成全线节段梁架设
- 首单券商重组注册获批,“国联+民生”迈出决定性一步
- 辽宁老工业基地激发制造活力
- 山东医疗机构成立“骨科联盟” 打造省级骨科发展共同体
- 土耳其议会推迟对通过瑞典加入北约议定书法案的讨论
-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 最新民调:拜登支持率接近历史新低
- 2024年河南经济“半年报”出炉 GDP同比增4.9%
- 西藏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5.68%
- 黄淮东北地区等地将有较强降雨 江南新疆等地将迎高温
- 长江中下游等地今明天仍有强降雨 江南多地或迎今年首个高温日
-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一处房产内发现7具尸体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大头虾”旅客频繁丢包 民警变身“寻包达人”
- 推动农村女性权益不因外嫁而受损
- 非洲青年福建漳州研习中医康复技术
- 振奋人心、有燃有泪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北京首映
- 南铁启动防洪Ⅳ级应急响应 全力应对强对流恶劣天气
- 蓝莓、樱桃等国产水果纷纷降价 今年国内市场水果为啥便宜?
- 手机租金折算年化利率超400%!警惕“租机贷”让你财物两空
- 助力研究脑疾病 中国科研人员在海马脑区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 中新真探:喝弱碱性水能改变身体酸碱度?
- 我们的人民城市|“浮萍”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有了新期待
- 宜兴高铁兴山东隧道出口斜井顺利贯通
- 刘海粟美术馆探索研究和展陈创新“新模式”
- “2023北舞展演季”在京收官 三个多月上演90场演出
- 眼睛的防晒 你做足功课了吗
- 每一个人都了不起 致敬“五一”假期默默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 《三贵情史》北京首映礼 闫妮现身支持姚晨新电影
- 京津冀区域外贸总值十年间增长34.4%
- 量子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亮相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
- 央行称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目标不会改变
- 加拿大宣布追加对俄制裁 对乌援助总价值已逾97亿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