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老工业基地激发制造活力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谋划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起,本报推出“走东北 看振兴”系列报道,展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奋力书写东北振兴的时代新篇。
工业是辽宁经济的命脉,辽宁全面振兴,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出路在工业。
“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辽宁考察,为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指明方向、提出要求。
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150万吨/年乙烯“三机”等一批大国重器相继问世,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2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0余个……进入新时代,辽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老工业基地激发制造活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辽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数字赋能,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动力
走进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转子车间,一辆辆吊车移动,搬运一个个大型部件,工人们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精密零件。每隔几台数控机床,就有一个触碰式电子屏,屏幕上清晰显示着车间工单总量、转子生产进度、关键件完成率等数据。
“依托数字化车间运营管理系统,机器、生产原料等信息全部上网。各类生产要素管理更加精细,节约了成本。一名工人可实时操作两台机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转子车间副主任李鹤说。
“数字化车间”为生产运营增效,“沈鼓云”为产品服务提质。步入沈鼓集团沈鼓云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服务中心,一块大屏幕上闪动着密密麻麻的小点。点开一个,就可以看到一组设备的运行情况。沈鼓集团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诊断服务工程师谢宇峰介绍,沈鼓集团生产的大型机组、设备在多个省份投用,集团推出数字服务平台,目前已联网全国多地各类大型机组2000余台,可提供机组预知性维修和诊断服务。
致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沈鼓集团画出一条业绩上扬曲线:“十三五”时期,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1.6%。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利润增长75.9%。今年一季度,产品订货量增长140.3%,利润增长58.8%。
激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活力,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路径。“我们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增效,助其转型升级。”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陈虎说。
目前,辽宁已累计培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30家,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52个、应用场景1235个。2022年,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9.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驱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合力
今年一季度,位于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订单量同比翻一番,实现“开门红”。“为有效提升产能,我们还将继续增设多条生产线。”公司副总裁陈军介绍。
依靠技术创新,12年间,中蓝电子从最初仅有一间办公室、几张旧桌子,发展成为拥有1500多项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公司的手机马达和镜头出货量均在国内名列前茅。
企业发展,政府助力。“这几年,我们与中蓝电子携手,全力打造光学电子产业生态集群,目前已有4家企业入驻、5家企业签约,初步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检测为一体的产业体系。”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魏晓东说。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实施梯度培育、优化服务,支持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带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合力。”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许爱东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万余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4300多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还得益于科技成果转化更加畅通。拥有114所普通高等学校、一大批科研院所,如何将辽宁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按照相关政策,我们以科研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很快实现成果的落地转化。从项目选址到建成投产只花了3个月,公司自主研制的微型半导体温控器件月产能已超过30万枚。”孙东明说。
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辽宁省近年来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制度性创新成果评价奖励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今年一季度,辽宁省高校院所省内转化科技成果399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6.2亿元。
深化改革,为国有企业发展添活力
烧得通红的钢坯被送入轧机,经过精轧、层流冷却等工序,变为一个个重达20吨的钢卷。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热连轧厂车间里,员工们干得热火朝天。轧钢操作工郭鹏说:“现在工资和效益挂钩,大伙儿的工作积极性可高了。去年班组通过工艺创新,让板坯的平均出炉温度较以往下降14摄氏度,能耗大幅降低。”
过去一段时间,本钢集团曾面临经营困难,员工工资常有拖欠。去年,集团资产负债率大幅降低,年人均工资同比增长超过23%。
2021年10月,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鞍钢、本钢集团挂牌重组,本钢集团并入鞍钢集团,更名为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借鉴鞍钢集团管理经验,重组后的新本钢集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下属公司压减超过1/3,企业“瘦身健体”,机构设置更精简。
合并重组,还带动资源优化整合,让鞍钢集团“强筋壮骨”。眼前的丹东港码头车流如织,大型吊车不断起落升降,满载着家电板、汽车板的轮船即将驶向长三角地区。“重组整合了物流资源,以往这条航线运输时间需要17天,现在货物10天内即可运达,运费比同时段同区域价格低一成以上。”鞍钢集团下属的德邻陆港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介绍。
“鞍钢、本钢同处一域,市场、产品相近,重组后能够在更大产能规模中优化组合资源要素,实现1+1>2。”鞍钢集团董事长谭成旭说。
鞍钢、本钢重组以来,已全面完成590项改革和协同任务,实现协同创效26.17亿元。
鞍钢、本钢重组,是辽宁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在辽宁,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约占半壁江山。辽宁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宁近年来持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省属企业3200多名管理人员实现竞争上岗;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全省国企560个“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项目全部完成管理权移交和资产划转;3年来,90家国有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资金153.7亿元。
深化改革添活力。今年一季度,辽宁经济运行呈现全面企稳回升、整体明显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势头强劲,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扭转了连续10个月工业经济负增长态势。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90后”新牧民返乡中蒙边境的5年实践:科技赋能草原新生活
- 种植牙要降价!国家医保局发文规范口腔种植收费
- 90岁“济公爷爷”为娃娃们撞钟祈福
- 基层医疗“强起来” 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 湖北开启赏花季 邀海内外游客“相约春天赏樱花”
- 癌症治疗取得积极进展 查尔斯三世将恢复参加公务活动
- “2023新疆电影周”启动 9部优秀作品集中展映
- 人工智能开启“数智生活”新未来
- 粮价有望进入相对稳定期
- 十部门启动“赋智”行动 破解中小企业创新难
- 安徽高速公路恢复正常通行 累计铲雪除冰逾10万公里
- 美众议院通过削减预算、提高债务上限法案
- 2024年教育部马工程教材编辑出版人员国家级培训班举办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 美政客散布涉华错误言论 中使馆: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 医药创新支付成行业新趋势 加速新药“用得到”“用得起”
- 《剑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中文版新书在北京首发
- 外媒:利比亚洪灾已致5300多人遇难 上万人失踪
- 近两年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注册120个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 跨国公司领导人眼中的中国机遇
- 热门推荐
-
- 特朗普曾夸大22亿美元净资产进行欺诈?纽约检方最新披露
-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19453人死亡
- 美国医疗系统因网络攻击陷入混乱
- 金融服务如何惠民生、暖民心?光大银行数字便民有妙招
- 洪森:“一带一路”倡议给柬埔寨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 甘肃凉州“90后”女村支书乡间逐梦
- 来看世界第一高桥这样“扎马步”
- 智利森林火灾死亡人数已升至112人 仍有数百人失踪
- 安徽侨乡特色咖啡飘香 民宿一房难求
- 处暑:秋日美景铺陈来
- 中东部两轮强降雪落区重叠 有哪些影响?专家分析
- 美国校园枪击案伤亡人数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枪支管制组织批政府不作为
- 吉林大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青铜器进行断代与辨类
- 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去年收入近1.9万亿元
- 一方土地之家国情怀 《蘸火记》新书发布
- 老舍戏剧节高校戏剧Showcase公益展演活动在京绽放青春光彩
- 纳什维尔校园枪案暴露美国私立学校三大安保问题
- 海信贾少谦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坚定信心走向世界
- 《世界投资报告2023》: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呈下降趋势
- 新一轮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潜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