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民城市|“浮萍”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有了新期待
回想20年前刚来上海时的场景,方伟笑言自己曾经像一片浮萍,“浮萍又如何扎根呢?”如今,在感受到上海的城市温度后,方伟重新有了期待。
方伟是一名市政养护工人,如今住在上海市徐汇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方伟说,搬到这儿以后,他下班了会打扫卫生、做家务,维护房间整洁,像家一样爱惜它。
10月29日,“我们的人民城市”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市杨浦区长白228街坊的人才公寓和徐汇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南站汇家项目,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上海如何让来沪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从老小区换到人才公寓,她说“搬得很值”
“附近我觉得最好的房子就是这里了,无论是24小时的安保还是特有的女性楼层,都让我觉得住在这里很安心。”26岁的刘玮在上海工作四年,此前住在长海路街道,自从长白228街坊在去年改造归来后,她便搬来这里的人才公寓。
“其实两边的租金差不多,我看中的是这里的环境和氛围。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很多,住得近又是同龄女性,大家都聊得来,平时基本上也没有什么邻里纠纷。”刘玮觉得“搬得很值”。
长白228街坊的改造,还要从“二万户”小区说起。1952年起,为进一步解决工人的住房问题,上海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建造两万户工人住宅,俗称“二万户”。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二万户”住宅无法满足新的居住需求。2016年,长白228街坊被列为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
居民想要怎样的社区?如何兼顾各种需求?哪些功能需要保留?哪些功能不足需要新增?这些问题,住在周边的居民最有发言权。
建设中,长白228街坊依托专业力量召开专题座谈会,讨论长白228街坊的新蓝图,还发放了1500余份调查问卷,覆盖校区、园区、社区,甚至跨街道调查问需,全力将长白228街坊打造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安心与方便,正是刘玮搬来长白228街坊人才公寓的理由。单枪匹马来上海,刘玮看中的是上海的发展机会,但一个人在外,生活上总有不便。
此前居住在长海路街道时,刘玮住在顶层,曾遇到过暴雨时天花板漏水,“那次漏水甚至影响到了五楼。第一次暴雨我发现天花板漏水,给物业报修之后,实际上没修好,但因为没下雨无法检验。直到隔几天又暴雨,阳台天花板漏下的水直接通过地板渗到五楼去了,最后还是五楼去报修才修好的。”
而在长白228街坊,人才公寓的物业晚上也会有人值班,“我平时碰到任何物业维修方面的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响应,很省心。”刘玮告诉记者,“而且我住的是人才公寓专门的女性楼层,整体的环境氛围也会比小区安静很多。”
除了安全性,公寓楼下的熊猫饭堂更是解决了刘玮的吃饭难题。“一个人做饭既耗时又吃不完,总吃外卖也不健康,现在我一个礼拜会去三四次食堂。”刘玮告诉记者,“我经常点一碗粥再配一些小菜,一顿饭就解决了,既方便又实惠。而且我每次晚上六七点去的时候,店里坐得都挺满的,主要以附近社区的老年人为主。”
记者从杨浦区获悉,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杆项目,目前长白228街坊覆盖了从社区商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市场+公益”的功能,可以满足周边居民一站式、多元化的需求。未来,长白228街坊将继续拓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半径所达范围,形成“内圈”“中圈”“外圈”层层递进,进一步放大影响力。
需求都能被倾听,真正有了“家的温暖”
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关心关爱城市一线劳动者, 2023年以来,以“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等为代表的一座座公寓在上海悄然兴起。徐汇区南站汇家项目就是一座利用独立工业园区打造而成的综合型“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这里的条件跟以前的宿舍比肯定没得说,以前几十个人用一个大卫生间和澡堂,冬天夜里去个卫生间一来一回,脚都冻得睡不着觉了。”谈及此前的宿舍,上海徐汇市政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工人方伟仍清楚记得那些生活上的不方便,“现在房间里就有洗手间和浴室,生活环境也好了很多。”
方伟来自安徽宣城,今年刚满40岁,在上海打拼了20年。“以前就是跟私人老板打打零工,工地上到处跑,毕竟上海的工资水平比老家高。”
就像一片浮萍到处漂,直至2011年进入公司后,方伟在上海的生活才开始有了归属感。“是一种集体感,不再居无定所,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方伟说。
心理上的归属感有了,但工地宿舍的生活环境实在难言“家的温暖”。方伟直言:“从工地下班回宿舍,更像是收工,但搬到这儿了以后,有时候下班了我也会打扫打扫卫生、做做家务,维护房间整洁,会像家一样爱惜它。”
家里需要添置什么,“家人”最有发言权。“我们上下班一般都坐电瓶车,以前园区里的充电位只有十几个,完全不够用,在我们提了意见之后,现在在我们屋子外面新增了一排。”方伟告诉记者,“除此以外,园区内的篮球场也是在我们提议后新建的,因为我们想有一个运动场所,在跟公寓管家反映了之后,最后也落实了。”
就如同一个家的主人,各种需求都能被倾听并一点点完善,方伟已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方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目前正在海南念大一,谈到未来规划时,他也会让儿子毕业后来上海发展,“一是本身离家近,二是上海机会多。我儿子在看到我的生活条件一点点改善后,慢慢也在憧憬在上海有个真正的家。”(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赠书仪式在日本东京大学举行
- 上海三大船企2024年完工交船69艘 新接订单128艘
- (第六届进博会)产业链韧性报告:中国多项指标居世界前列
- 上半年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 同比增长6.9%
- 绿电有了电子“身份证”
- 福建侨胞年味里觅乡愁
- 1月1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下降0.15个点
- 阿里地区推进文旅融合释放经济新活力
- “夏一站西塘”文旅推介首进云南 邀云南民众畅游江南水乡
- 巴西南部暴雨持续 已致136人遇难超50万人流离失所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7级地震 震源深度12千米
- 梵净山金顶建筑外墙粉刷?官方:暂停维修施工 保持原有风貌
- 泰国办研讨会探讨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
- “守护一泓清水” 丹江口市水利志愿服务见闻
- 巴西圣保罗州暴雨致死人数升至46人
- (身边的变化)江西吉水文明新风“滋养”美丽乡村
- 印尼盾对美元汇率升破16000关口
- 陕西安岚高速滔河隧道全面贯通
- 国家文物局启动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 贵州一网点开出双色球6.8亿巨奖
- 热门推荐
-
- 上海“精雕”城市脉络 唤醒街区记忆、激发商圈“新活力”
- “邂逅丝路美食·遇见如意甘肃”推介会在上海举行
- 乌媒:乌克兰遭俄军大规模导弹袭击
- 博物馆里演大戏 原创心理歌剧《Yu》走进清华艺博带来沉浸观感
- 服务区内穿越“侏罗纪” 广东首个恐龙主题服务区开门迎客
- 海内外专家学者福州共议海洋经济与“双碳”战略
- 王维卿当选为太原海外王氏联谊后援会会长
- “乐城全球特医险”发布:最高保额达600万元
- 见证“海”上绿洲的盎然生机
- 英国发生大肠杆菌疫情 已致数十人住院
- 文旅部:出境团队游平稳有序增长,未发生特、重大安全事故
- 美国共和党内多人加入众议长之争 最快24日投票决出
- “史上最高罚单”凸显欧美数据保护之争愈演愈烈
- 江西文旅部门锚定新一年工作目标:打造文旅地标、重塑文旅IP
- “2023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斐济苏瓦营”圆满闭幕
- 专家解读丨台风“摩羯”成登陆我国最强秋台风,多位专家权威解读成因及影响
- 第95届奥斯卡奖公布入围名单 《瞬息全宇宙》11项提名领跑
- 秋天即将跨过长江!全国入秋进程图出炉 秋已覆盖超一半国土
- 山西发布碧村遗址考古成果 揭示黄河岸畔的先民生活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5.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