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民城市|“浮萍”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有了新期待
回想20年前刚来上海时的场景,方伟笑言自己曾经像一片浮萍,“浮萍又如何扎根呢?”如今,在感受到上海的城市温度后,方伟重新有了期待。
方伟是一名市政养护工人,如今住在上海市徐汇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方伟说,搬到这儿以后,他下班了会打扫卫生、做家务,维护房间整洁,像家一样爱惜它。
10月29日,“我们的人民城市”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市杨浦区长白228街坊的人才公寓和徐汇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南站汇家项目,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上海如何让来沪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从老小区换到人才公寓,她说“搬得很值”
“附近我觉得最好的房子就是这里了,无论是24小时的安保还是特有的女性楼层,都让我觉得住在这里很安心。”26岁的刘玮在上海工作四年,此前住在长海路街道,自从长白228街坊在去年改造归来后,她便搬来这里的人才公寓。
“其实两边的租金差不多,我看中的是这里的环境和氛围。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很多,住得近又是同龄女性,大家都聊得来,平时基本上也没有什么邻里纠纷。”刘玮觉得“搬得很值”。
长白228街坊的改造,还要从“二万户”小区说起。1952年起,为进一步解决工人的住房问题,上海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建造两万户工人住宅,俗称“二万户”。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二万户”住宅无法满足新的居住需求。2016年,长白228街坊被列为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
居民想要怎样的社区?如何兼顾各种需求?哪些功能需要保留?哪些功能不足需要新增?这些问题,住在周边的居民最有发言权。
建设中,长白228街坊依托专业力量召开专题座谈会,讨论长白228街坊的新蓝图,还发放了1500余份调查问卷,覆盖校区、园区、社区,甚至跨街道调查问需,全力将长白228街坊打造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安心与方便,正是刘玮搬来长白228街坊人才公寓的理由。单枪匹马来上海,刘玮看中的是上海的发展机会,但一个人在外,生活上总有不便。
此前居住在长海路街道时,刘玮住在顶层,曾遇到过暴雨时天花板漏水,“那次漏水甚至影响到了五楼。第一次暴雨我发现天花板漏水,给物业报修之后,实际上没修好,但因为没下雨无法检验。直到隔几天又暴雨,阳台天花板漏下的水直接通过地板渗到五楼去了,最后还是五楼去报修才修好的。”
而在长白228街坊,人才公寓的物业晚上也会有人值班,“我平时碰到任何物业维修方面的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响应,很省心。”刘玮告诉记者,“而且我住的是人才公寓专门的女性楼层,整体的环境氛围也会比小区安静很多。”
除了安全性,公寓楼下的熊猫饭堂更是解决了刘玮的吃饭难题。“一个人做饭既耗时又吃不完,总吃外卖也不健康,现在我一个礼拜会去三四次食堂。”刘玮告诉记者,“我经常点一碗粥再配一些小菜,一顿饭就解决了,既方便又实惠。而且我每次晚上六七点去的时候,店里坐得都挺满的,主要以附近社区的老年人为主。”
记者从杨浦区获悉,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杆项目,目前长白228街坊覆盖了从社区商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市场+公益”的功能,可以满足周边居民一站式、多元化的需求。未来,长白228街坊将继续拓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半径所达范围,形成“内圈”“中圈”“外圈”层层递进,进一步放大影响力。
需求都能被倾听,真正有了“家的温暖”
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关心关爱城市一线劳动者, 2023年以来,以“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等为代表的一座座公寓在上海悄然兴起。徐汇区南站汇家项目就是一座利用独立工业园区打造而成的综合型“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这里的条件跟以前的宿舍比肯定没得说,以前几十个人用一个大卫生间和澡堂,冬天夜里去个卫生间一来一回,脚都冻得睡不着觉了。”谈及此前的宿舍,上海徐汇市政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工人方伟仍清楚记得那些生活上的不方便,“现在房间里就有洗手间和浴室,生活环境也好了很多。”
方伟来自安徽宣城,今年刚满40岁,在上海打拼了20年。“以前就是跟私人老板打打零工,工地上到处跑,毕竟上海的工资水平比老家高。”
就像一片浮萍到处漂,直至2011年进入公司后,方伟在上海的生活才开始有了归属感。“是一种集体感,不再居无定所,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方伟说。
心理上的归属感有了,但工地宿舍的生活环境实在难言“家的温暖”。方伟直言:“从工地下班回宿舍,更像是收工,但搬到这儿了以后,有时候下班了我也会打扫打扫卫生、做做家务,维护房间整洁,会像家一样爱惜它。”
家里需要添置什么,“家人”最有发言权。“我们上下班一般都坐电瓶车,以前园区里的充电位只有十几个,完全不够用,在我们提了意见之后,现在在我们屋子外面新增了一排。”方伟告诉记者,“除此以外,园区内的篮球场也是在我们提议后新建的,因为我们想有一个运动场所,在跟公寓管家反映了之后,最后也落实了。”
就如同一个家的主人,各种需求都能被倾听并一点点完善,方伟已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方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目前正在海南念大一,谈到未来规划时,他也会让儿子毕业后来上海发展,“一是本身离家近,二是上海机会多。我儿子在看到我的生活条件一点点改善后,慢慢也在憧憬在上海有个真正的家。”(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获奖者为何是他们?
- “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被告人三审获刑33年零4个月
- 普京:俄罗斯2022年对外贸易额增长8.1%
- 何谓“数字故宫”?超越时空,古今相融
- 9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为3.35% 5年期以上为3.85%
- 齿鲸为何演化出更年期?国际最新研究称可能为增加总体寿命
- 数字化转型加速 金融服务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 美国加州林火肆虐 灭火工作持续
- 习酒集团原主帅张德芹出任茅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
- 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在合肥举行 专家共研智能汽车产业化新征程
- 国际中转旅客开启“多倍速”北京体验 “免费北京半日游”项目启动
- 2024晋中首届青年影像社交主题活动举办
-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业界在沪热议国产算力产业如何崛起
- 赴港澳旅游团重启,搜索大涨超3倍、往返机票搜索量半小时增长7倍
- 西藏持续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守护生态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 (新春走基层)“90后”沪漂姑娘守护“家门口”的非遗传承
- 新疆伽师新梅:水果界“后起之秀”如何“脱颖而出”?
- 文明的坐标丨沈阳故宫“古韵悠然”
- 6000名海内外客属后裔福建宁化石壁祖地祭祖
- 小区里的孩子说没处玩没得玩没法玩 记得给孩子留玩的地儿
- 热门推荐
-
- 澳大利亚男子海上遇险漂流3个月 在墨西哥幸运获救
- 开年两个月 2024年车市已经定调
- 以色列首批获释人员抵达该国中部一医院 将接受全面检查
- (新春走基层)两岸谜友福建漳州同“射虎”
- 山东港口累计开通90余条直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
- 韩国总统尹锡悦被禁止出境
- 罕见画面!13只豺在戈壁中组团“出游”
- 一片茶叶的“丝路”之旅:从贵州大山“飘香”世界各地
- 台风“摩羯”将至 广东徐闻给滞留司乘员免费送食物
- 越南央行宣布对两家表现不佳银行进行重组
- 广州塔“上榜”后夜经济可“合纵连横”
- 外媒记者谈青海高校“初印象”:创新“小城”富有活力
- 中外媒体代表逛文博 领略壮乡非遗魅力
- 春节假期加班费权益如何保障?
- 受贵州六盘水4.6级地震影响 云南滇东方向部分列车晚点
- 美国亚拉巴马州生日聚会大规模枪击事件两名嫌疑人被拘留
- 民营经济大市广交会前瞻:“老熟人”“新面孔”兼具
- 时隔三年回主场 北京女足盼关注
- 哈萨克斯坦已向德国出口石油近9万吨
- 俄国防部:纳卡地区发生违反停火制度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