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金墟》:聚焦著名侨乡 生动呈现侨民历史与生活图卷
长篇小说《金墟》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高凯)聚焦著名侨乡赤坎古镇,在一百多年、横跨太平洋两岸的宏大时空中,以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代表人物为主角,展现全球视野下传奇的人生与生活,作家熊育群新作《金墟》日前推出,这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一部深刻而具体地展现华侨及归侨爱国、爱乡、爱家精神的恢弘力作。
长篇小说《金墟》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办。阎晶明、孟繁华、贺绍俊、胡平、陈福民、潘凯雄、梁鸿鹰、李朝全、李舫、杨庆祥、岳雯、丛治辰等知名作家、评论家与会研讨。
《金墟》系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从侨乡赤坎的旅游开发切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在一百多年、横跨太平洋两岸的宏大时空中,以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代表人物为主角,展现全球视野下传奇的人生与生活,两个家族的历史既是古镇的历史、华侨的历史,也是广东、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风云缩影,极具史诗性。
阎晶明认为,《金墟》既结合纪实与虚构,又融合历史与现实,采用非线性交叉叙事,其产生的特殊效果不同于一般小说。孟繁华指出《金墟》的特别之处在于小说跨度一百多年,从东方到西方,书写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让人们看到历史文化题材的丰富和无穷。
潘凯雄说:“小说从内容来说是两条线,一条是以开平碉楼为原型的保护问题,关于乡村振兴,另一条是关于华侨,包括华侨的历史、华侨的现状等。这两条线涉及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国际和本土等诸多方面,其复杂性客观上对作者的统筹能力、结构能力、叙事能力都是巨大的挑战,熊育群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挑战。”
据介绍,创作这部作品时,熊育群本着诚恳的写作态度,多次深入赤坎镇甚至美国西部华侨的家里,因此《金墟》既有鲜明的写真性,又有虚构的文学性。
对此杨庆祥指出,“海量的材料如何转化成长篇小说,赤坎建城史如何与当下联系?熊育群巧妙地以调查者、讲故事的人两种声音把材料和叙述融合在一起,以塑造司徒家族两个关键人物形象的互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写作者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意义。”
岳雯认为《金墟》是一部给人以真实感的小说,“我们从中获得了侨民历史、以乡村振兴思路经营古镇等方面的知识,由此对于侨民生活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
胡平指出《金墟》很重要的贡献在于重新发现了赤坎这座百年古镇,小说是复调的,着重书写了兴于民国十五年和新时代的两次赤坎城镇建设,“这是一个颇难驾驭的题材,但熊育群的把握相当老练。在叙述上,作者对文体风格和节奏的掌控不疾不徐,文字上不显过于累赘,也不显过于简略,这本身是一种力量。”
李舫认为赤坎是中国独特的存在,它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但又不是十分发达,正因为它在前进和保守间的纠结,才有了巨大的叙事张力。熊育群笔下丰满的人物形象、两代人艰难的创业故事、独特的文化意象“碉楼”、有趣的民生民俗细节等,让小说充满真实、动人、感人的力量。作者以笔和脚步丈量土地,老练地把握叙事风格,作品引人入胜,体现出熊育群对岭南文化、侨乡文化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陈福民认为,《金墟》的明暗双线结构,实际上给中国近现代史注入了非本土的元素。熊育群将被遮蔽的无名历史和材料揭示出来,赋予作品国际视野。
如何在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大主题中拓路?丛治辰认为,《金墟》的成功创作得益于作家本人对题材的敏锐把握,“《金墟》终于在主题写作中打开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它不仅是在中国写乡村变化,而是在更宏大的世界背景下写乡村变化,这是这部小说特别富有创造性的地方”。
熊育群当日坦言,“这是我人生中最难的一次写作,《金墟》的题材非常好,我好像抓到一个宝贝,时间跨度一百多年,空间从中国到北美大陆,非常复杂,光是小说结构就想了两个多月。”
熊育群曾获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长篇小说《连尔居》《己卯年雨雪》,散文集及长篇纪实作品《春天的十二条河流》《路上的祖先》等,作品被翻译为英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匈牙利文、阿文、印地文、马来文、韩文、泰文、越南文、乌克兰文等20余种语言出版。
此次研讨会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北京出版集团联合主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深圳出版社承办。(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文化沙龙展现诗意杭州魅力
- 学者: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中国实现后发优势的重大机遇
- 上海219家医疗机构开设肝炎门诊 专家:深入研究阻断肝炎向肝癌发展
- 别把身材管理变成苦差事
- 国际锐评丨起底美菲合谋的南海“灰色地带”策略
- 广东珠海外伶仃岛正式迈入“双千兆”网络时代
- 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将开启中国港口城市巡游之旅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大棚经济“棚”勃发展 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 人民财评:2023年我国外贸提质升级 持续激发新动能
- 成都:为外籍留学生搭建文化交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 中国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病情较轻者可居家隔离治疗
- 柏林及勃兰登堡中国留学生龙年春晚举行
- 俄罗斯著名画家瓦伦丁教授油画作品展在京开幕
- 珠江流域西江发生2024年第3号洪水
- 湖南东安发展假日经济振兴乡村 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 推动绿氢产业链加快发展
- 揭秘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背后的“智造”力量
- 深化创新产品布局 远大生命科学集团获得幽门螺杆菌创新治疗药物独家商业化权益
- 广西优化出入境管理方式 护航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
- 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 多地传出爆炸声
- 热门推荐
-
- 年营收超1700亿元 中国机器人行业走向更多场景
- 今年前7个月广西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同比增长16倍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北京喜剧院打造喜剧新品牌拓宽剧目新维度
- 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将在武汉举行
- 浙江登记在册国际航行船舶达228艘
- “链式”送工服务助力破解企业用工“燃眉之急”
-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首届公共服务论坛举行
- 浙江文成“太公祭春祭”随“春节”进入世界非遗 彰显民俗魅力
- 阿塞拜疆观察人士:中国引领绿色技术发展 带来巨大机遇
- 日本冲绳知事在联合国抨击美日政府“无视民意”
- 渝企赴泰在文创产品、物流运输等领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已致20人遇难24人失联
- 花25万注射16支玻尿酸 竟有11支是过期产品?
- 34岁律师因邻里建房纠纷被捅伤身亡 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 “青·创·汇”高端对话AI “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成立女性工作委员会
- “何以文明”全球巡展·日本特展在东京启动
- 如何实现乙肝临床治愈?保护肝脏健康一文读懂
-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怎么办?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杨硕:推动针灸发展系统化 加强针灸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