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伯庸:希望能够写出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上官云)热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日前收官。剧不算长,但内容足够跌宕起伏,讲述了一个有关明代算学天才和人丁丝绢税的故事。
作家马伯庸是该剧编剧,也是原著作者。几年前,他写完了《显微镜下的大明》,其中一共有六个故事,是他从明代一系列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的六件民生往事。目前播出的“丝绢案”便改编自其中第一个故事。
如今回顾写剧本的经历,马伯庸发现做编剧这件事非常难,“从故事到剧本,有很长的路要走。编剧和写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
偶然得来的灵感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原著的灵感来源,其实特别偶然。
在网上冲浪时,马伯庸发现朋友在微博介绍了一个案子,即明万历年间的徽州丝绢税案,案子跌宕起伏,细节妙趣横生,结局发人深省,“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碍于篇幅,朋友关于这件案子的介绍未能详尽。他看得不过瘾,又去翻阅原始史料,发现关于这起徽州丝绢税案,当时的一位参与者把涉案的几百件官府文书、信札、布告、奏章、笔记等搜集到一起,编篡成一本合集。
合集的名字就叫做《丝绢全书》,细节极其丰富,前因后果交代得非常详尽。但动笔之后他才发现,要把这件案子写明白,简单地翻译一遍《丝绢全书》远远不够。
“几乎每一处细节记录,都会衍生出许多背景问题。徽州府的税收科目怎么分类?为什么这么分类?”马伯庸说,如果想把事情给别人讲清楚,必须知其然,也必须知其所以然。
所以在写作时,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去了解整个明代的经济形态、风土民情乃至公文写作等等,甚至细到了书法的写法,“它给了我一个启发,‘小’和‘大’,并不矛盾。”
马伯庸觉得,所谓历史的“大”,是由无数个“小”来构成的。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
“算学天才”帅家默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剧中,帅家默是一位算学天才,别人叫他“算呆子”。他从县衙税簿中意外发现当地赋税的惊人漏洞,故事即由此展开。
“帅家默这个人物,他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会出现的人。我们现在会看到很多类似他这样的人,他们的追求特别简单,非常单纯,一个字‘真’。”马伯庸说。
他原本想把帅家默写成一个“算呆子”,却很快发现这样的人物不够丰满。对读者、观众而言,大家能够理解一个只对算学有追求的人,但未必觉得他可亲。
斟酌再三,马伯庸给帅家默加了一点“前史”,包括情感、情绪变化等等,父亲对帅家默的教导、帅家默对父亲的种种记忆,都加深了帅家默对算学的理解。
当这种情感的冲动与他自身的天赋技能相结合,人们看到了帅家默的人生轨迹:他对算学的追求,对查案的执念等等,很多都是源自他的童年、父亲的教导。
从故事到剧本
和别人聊起《显微镜下的大明》时,马伯庸总会习惯性解释几句,“它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可以归类为纪实文学,或者说非虚构历史散文的作品。”
原因就在于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戏剧性等是有保证的,而《显微镜下的大明》更多是在重述历史事件,事件发展与人物构置都有史料支撑,不怎么探讨人物背后的动机与情感。
这也就给它的影视化改编制造了一个难题,马伯庸形容为“近乎从无到有的开发”。原著里有大量的会议记录和辩论过程,繁复的数字和计算公式,将其转成一种可视化、可听可感的作品,还要生动有趣,这很难,需要编剧、导演、演员以及剧组各部门的群策群力。
至于“丝绢案”,他原本不想做编剧,一开始就提出给编剧培训,把自己了解的东西讲给他们听,结果后来发现要讲的太多,“这次比较特殊。我想,这事那么难,不如我先试试看。”
剧本写完后,马伯庸对编剧的尊重和敬畏更深了一层,“我发现这件事情非常难。从故事到剧本,有很长的路要走。编剧和写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要文字去表达,一种是用视觉去呈现,两者之间的转换很考验功夫。”
“真正的编剧,要考虑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是故事本身。他还要考虑清楚演员的状态、拍摄情况等等。”他觉得,编剧的责任比较重大,自己这次只算是业余客串了一把。
希望写出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就“丝绢案”而言,剧中帅家默、丰宝玉等许多小人物凑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一幅明代的市井人情图卷。
这几年,马伯庸越来越把兴致放在写这些事务性内容、写小人物之上,“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些问题,可能古代人也有这样的困惑,那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以怎样的哲学观去理解?”
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寻找答案,希望能够写出一些小人物的生活状况,喜怒哀乐,并据此来分析、看待一段时代的变迁。
他透露,《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的其余五个案件也会陆续做影视化改编,但自己不会担任编剧,“我开个头,后面几个案件就交给专业编剧了。”
“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挺满意,想写的东西特别多,我要回去继续写小说了。”他说。(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东渡高僧“回家记”:跨越300多年的奇缘
- 山西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县县通高速”
- 新疆兵团:智慧农业加速产业融合助推经济迸发新活力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赢得发展新优势
- 反校园欺凌,寄宿学校如何保护好未成年人
- 浙江文旅观察:一颗杨梅如何成为富民大产业?
- 美国哈佛大学学生:由于非法移民身份 合法工作机会渺茫
- “中国最北自贸区”设立5周年:以黑龙江0.3‰面积创造16.4%外贸份额
- (新春走基层)甘肃榆中女村支书:闲话家常获信任 做好村民贴心人
- (身边的变化)山东特色“农家游”敲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超11亿千瓦(新数据 新看点)
- 广东首条中低速磁浮旅游专线轨排全线贯通
- 菲律宾2月失业率为3.5% 失业人数降至180万
- 伊拉克战争20周年丨三代人失去的20年
- 黑龙江:司法执法联动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
- “后春节档”有没有新菜上?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以电影之名 焕新一座城
- 报告称大部分受访金融科技行业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风险抵御能力
- 文化中国行丨“朝昏晴雨,四序总宜” 被西湖的中式美学硬控了
- 热门推荐
-
- “辣条”出台团体标准 希望解决地方标准“打架”问题
- (文化中国行)山东“小众博物馆”有了“身份证” 跨界融合揽人气
- 【世界说】纽约犯罪率上升47.5%!美媒:当地警察却选择混淆视听
- 为生命让行 折射人间大爱
- 连续13年 千余只白琵鹭在七星河湿地保护区筑巢
- 韩国总统尹锡悦夫人所涉案件在国会表决未通过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吉水乡贤返乡创业 养好致富鸽走上致富路
- 聚焦农业绿色发展 中外专家共话农业创新
- 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交通事故 致8死40伤
- 9月广州市二手住宅市场交易量同比微降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德兴:一根竹子串起的富民增收“绿色产业链”
- 都市偶像剧也追求国潮文化
- 广州组织驻穗外商机构走市场 拓展广交会商机
- 公募陆续放开申购,春季行情可以期待吗?
- 安永:AIGC将推动医药零售行业各环节创新
- 冬季调补好时机 你真的会吃阿胶吗?
- 首届海峡两岸优品电商购物促销活动在福建霞浦启幕
- 百名选手合肥比“武” 助力外加剂产业发展
-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题论坛举办 业界共议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 2023青幕计划颁奖礼落幕 16项大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