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考古与展示利用
沉船考古与展示利用(考古进行时)
水下考古工作不同于陆地考古,有更大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必须充分综合考虑气象、海流、水文等多种因素。关键技术的研发,对水下考古产生了很大助力
圣杯屿,形如一只平放的酒杯。与鼓浪屿等岛屿相比,圣杯屿稍显默默无闻,处在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杏仔村东南部海面上。
2022年秋,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水下考古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公元1271至1368年间,一艘满载龙泉窑瓷器的船只在圣杯屿海域沉没,深埋海底,任由波涛涤荡700年。
2010年11月,漳州文物市场上出现疑似水下盗捞宋元瓷器,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4年9月,漳州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队成立,重点调查了圣杯屿元代沉船,采集出水110件元代龙泉窑瓷器。2016年和2021年又进行了两次调查,发现有木质船体。2022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和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牵头组建了一支多学科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队,正式启动圣杯屿元代沉船考古发掘工作。
水下考古工作不同于陆地考古,有更大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必须充分综合考虑气象、海流、水文等多种因素。此次沉船遗址发掘就困难重重。担任项目副领队的阮永好是漳州本地人,感受很深:“地面上百米的能见度,可能水下不到5米。此次水下考古,水深超过30米,海域条件较为恶劣,洋流不稳定,难度确实有点大。”
关键技术的研发,对此次水下考古产生了很大助力。
在前期准备阶段,考古队联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设备,获取了最新最准确的海底地形地貌数据,明确了沉船的埋藏位置及周边环境,让水下考古发掘更加精准高效。
此次发掘还大胆采用新技术,极大程度降低了潜水人员作业风险。如水下考古实时定位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并获取遗址海域2米级水流方向及流速数据,使水下作业时间窗口的选择更科学,还可以实时定位和了解水下考古队员的动态。还有中国水下考古领域首次使用的水下导航定位系统,能实现队员之间、水下和水面平台间的交流。
水下文物尤其是脆弱文物、破碎文物的提取,一直是水下考古现场保护的难点。此次发掘,文物保护人员研发了一种使用环氧树脂和碳纤维布的复合文物保护体系,实现了水下文物的科学安全打包提取。
考古人员一边进行沉船考古,一边把出水文物展示给社会大众。9月21日,在漳州市博物馆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水下考古成果展上,320件龙泉窑瓷器让观众大饱眼福。
圣杯屿元代沉船出水文物多是元代龙泉窑青瓷,器形主要有碗、盏、盘、洗、碟、高足杯。龙泉窑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是中国制瓷史上最长的瓷窑系,时间跨度达1600多年,以烧制青瓷闻名遐迩。沉船出水文物,从精巧的“双鱼洗”到雅致的“菊花碗”,从灵动的“五线谱”纹高足杯再到“百花绽放”的印花瓷盘,品种繁多。
这些器物外腹出现双线莲瓣纹,具有典型的元代特征;而“五线谱”纹龙泉青瓷尤其是高足杯,则成了遗址的时代标签。复旦大学教授沈岳明介绍,当时瓷器上的“五线谱”纹样,通常位于瓷器外腹口沿下,五条横线贯穿外腹周遭,再加三道类似音符的短斜线点缀。这在大盘大碗上格外醒目。7个世纪前的审美意趣,深深地烙刻在各色青瓷中,彰显了那个年代文明话语的朴素与闲适、多彩与隽永。
圣杯屿是福建众多岛屿中的一个,见证了无数的潮起潮落、船来船往。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宋元时期,以泉州港、福州港为代表的福建沿海港口贸易空前繁荣。福建因而成为古代沉船最多的海域之一,形成了序列完整、内涵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现已确认的水下文化遗存逾50处,既有沉船遗址,也有古代船舶避风交易的锚地遗址。1990年,国家文物局在福建连江定海举办了中国第一期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此后,第二、三、五期和最近的第九期培训班,都选择在福建连江、东山、平潭、漳州海域进行实习。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永平说,福建考古工作的特色和重心是水下考古,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是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成立以来联合有关部门第一次全面系统开展的水下考古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遗址保存较好,船载龙泉青瓷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器形优美,如何加强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需要统筹规划。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整体规划,考古队拟于2023年完成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水下文物的发掘和提取工作,并根据发掘结果,研判最终是否进行海船船体的发掘与提取。
这条即将浮出水面的沉船,将为研究元代中国航海史、造船史、海洋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不可多得的考古实证。
傅柒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美商贸工作组举行第二次副部长级会议
- 2023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327元
- 漫评:中欧班列“乘风起”以线织网驶向幸福路
- 福州市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Ⅲ级
- 专家学者齐聚“千年瓷都”景德镇 共谋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国家能源局: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
- 马识途110岁生日:泼墨送福寿 聚餐“打平伙”
- “轨道医生”高温把脉:精查细修为每寸钢轨“做B超”
-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使用率持续下降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签署文艺评论合作备忘录
- 废墟中冒出滚滚浓烟!巴黎一建筑发生爆炸起火致37伤
- 上海高校中药学“创新班”首次招生 设计科学、机制灵活培养拔尖人才
- 端午假期旅游客流显增 太铁增开客列160趟次创纪录
- 零度等温线升至新高 瑞士冰川恐消融
- 中国汽车品牌海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视点)
- 强降雨致广西6条河流超警
- 中缅边境云南芒市发生4.0级地震 震区交通电力通信正常
- 多图预警!抢先体验首艘中国大邮轮爱达·魔都号
- 未成年人玩“密室逃脱” 意外受伤谁担责?
- “中国龙城”发现罕见龟类足迹 被定为新属新种
- 热门推荐
-
- 突发!“瓦格纳首领号召叛乱” “部队进入俄南部”
- 甘肃作家出书缅怀“金老爷子”:留住父亲70载“田园童话”
- 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领衔 “歌剧二重唱音乐会”展现和音之美
- 清明假期全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冷空气势力较弱
- 重遵扩容高速通车仪式举行 全线将于29日零时通车
- 日本银发经济面临诸多挑战
- 非遗传承人周丛军:一把修脚刀 四代传承人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4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近期有113艘船只从苏伊士运河改道
- “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在蓉开幕
- 呼和浩特—乌兰巴托全货运包机出口贸易额超1亿元
- 翻译出版名家谈汉译名著:要多读深读经典原著
- 浓情端午 福建宁德举办闽台乐购助力台商台企拓内销
- 广东:培育一批创新链“链主”企业 加快孵化一批“新物种”企业
- 春节后珠三角招聘会密集登场 释放大量就业岗位
- 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毕业就进企,进企即上岗
- 朝着故宫以东去 年轻人为何爱上北京东城
- 安徽盘活闲置资源 支持“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
- 市内公园场地难寻郊野公园“一位难求” 露营搭帐篷哪儿可以?
- “月薪2万住不起如家汉庭”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