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18世纪风靡英伦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 中国茶18世纪风靡英伦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茶味英伦:视觉艺术中的饮茶文化与社会生活》就记述了中国茶传到英国以后,在英国引发的“中国热”。
一升武夷茶价格等于54顿早餐
从17世纪早期开始,西方人对东方的装饰艺术和风俗文化就一直抱有强烈的兴趣。然而,这其中没有任何一种比饮茶来得长久。其对英国的影响尤为深刻,这种影响不仅涉及经济与历史,还塑造了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1664年,东印度公司首次从远东的贸易点运来茶叶,作为礼物献给查理二世。1669年,茶第一次作为货物被运回英国,作为药物和有助于恢复精力的饮品,受到了英国贵族的热烈欢迎。在1705年的一份伦敦咖啡馆广告中这样标价:“这里最好的武夷茶仅售每升18先令。”但是,差不多同一时期,一顿包含砂糖、面包、黄油、牛奶的“高品质早餐”只要4便士。1先令等于12便士,一升武夷茶其实就是两斤茶水,价格竟相当于54顿早餐,可见茶叶卖得很贵。
此后,随着越洋贸易的发展,茶叶产地拓展、产量增加,茶价逐步降低,成为英国人的国民饮料,直到今天都是如此。当然,英国人也发展出了自己的饮茶方式,包括加糖加奶、配上点心,下午茶,等等。
《茶味英伦》一书的译者回忆,自己刚到英国的时候去上一个给留学生开的英语课,老师问了一个题目:喝茶是先倒茶还是先倒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背后有很深刻的原因。茶叶初传英国之时,中国的茶杯很稀缺,只有上层阶级才用得起。不太有钱的人想喝茶,就只能用英国本土制作的茶杯。当时英国的制瓷技术不好,为了避免茶汤的温度太高,倒进去后茶杯突然裂开,就需要在倒热茶之前加点牛奶降温。可见,哪怕是饮茶的小细节,也有经济、技术方面的背景。
昂贵的茶叶需要带锁的茶叶箱
茶叶价格这么高,自然要小心看管。买茶得派很受信任的仆人去,买回来也要放在橱柜里,茶叶箱茶叶盒必须上锁,钥匙由女主人掌管。要泡茶的时候,也由女主人负责。
“好马配好鞍”,珍贵、富有异国情调的茶叶及其享受过程,衍生出从茶罐、茶盒、茶桌、茶几、茶巾到烧水壶、茶瓮、茶壶、茶碗、茶杯、茶匙、茶匙盒、茶碟、茶盘、废水碗、糖罐、奶罐、方糖夹、奶勺等一系列茶具,涵盖瓷器、陶器、木器、银器、皮具、玻璃、布艺等多种材质。
宜兴紫砂壶、青花瓷、粉彩瓷在英国都曾领一时风骚,被称为“白色黄金”。围绕瓷器还出现了两种“生意经”,一是进口中国白瓷,运到欧洲后由当地工匠施釉上彩,二是进出口商人拿着英国流行的图样去景德镇,由中国工匠完成订制。
这也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瓷器工业,在器型、功能和材质上,他们发展出许多创新。
这些茶具中,比较有特色的是茶匙。茶匙是茶的称重工具,19世纪英国一本家政知识百科全书中写道,恰当的茶叶量就是一人一茶匙。英国人重视礼仪,茶匙也可以用于传递信息,茶匙横放或轻敲茶杯表示不想再喝了,后来茶匙也成为了西方烹饪的称重工具,影响深远。从功能上,茶匙可细分为舀走茶叶的、舀进砂糖的、掏茶叶罐的,还有各种材质、造型,是英国收藏品中非常受欢迎的一大类。《茶味英伦》一书的译者说,英国报纸上常能看到茶匙被盗的报道。
英国人在茶器设计与泡茶过程上花了很多心思,整个英国陶瓷产业都是基于饮茶风俗建立起来的。在《傲慢与偏见》等小说中,在各种绘画中,都可以看到茶是社会风俗和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主题。18世纪,有富人抱怨“买一张茶桌比雇一个护工、生两个孩子还贵”,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但在当时是确凿的事实。
中国茶带动中式美学辐射欧洲
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最初始于马可波罗。之后,以茶业为载体,通过进口的中国商品,中国风一点点地传播到了欧洲。
在英国,没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能像18世纪中叶的中国风那样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他们开始模仿中国的风物,其影响范围波及纯艺术和装饰艺术,全英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中国热”(China-mania)。从中国进口的瓷器、丝绸、家具、墙纸、珐琅、漆器、艺术品等,是“中国热”的源头。英国人从这些物品的手绘细节中获得了灵感,虽然有时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它们。中式美学被运用到了各个领域,不只是源自中国的饮茶习俗,还包括房屋内部设计、花园设计、装饰设计。其结果是,中国的审美和艺术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
英国上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出版物、艺术、文学,都透露出强烈的学习中国风俗的愿望。1755年,英国《鉴赏家》杂志的一位作者不满地写道:“中式美学已经侵占了我们的花园、建筑和家具,还会入侵我们的教堂;要是一个纪念碑也是中国风,装饰着龙、铃铛、宝塔和满大人,该有多美啊?”“中国热”激发了英国人的想象力,英式设计与中式主题的结合,散发出巨大的魅力。英国人对中国风格进行了创新,发展出引人注目的中式洛可可风格。
18世纪40年代,之前对称、统一的英国园林风格已经被不对称的“中英混合式园林”所取代。这种风格的园林,现存最好的一个例子是英国皇家植物园。
在银器工艺和家具领域,英国设计师大量使用中式元素,出现了中式奇彭代尔风格家具。茶桌桌面被高于桌子的回纹装饰围起来,以保护昂贵的茶具,使其不会被摔碎。
扇子是时髦的装饰品,也是地位的象征。扇子上画着关于茶的画,因此它还是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媒介。欧洲的扇子大多是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1709年东印度公司的商船福佑号购入了5万到6万把扇子:“质量好的扇子……所有都是上等的扇骨……全部品质非凡……一共19种图案”。
英国人对中国风的爱好还延伸到了房屋室内设计,尤其是卧室、客厅、密室和喝茶的房间,连带从中国进口的手绘墙纸也很抢手。
在英国室内设计史上,有几套房子极为精妙地运用了中国风并力求“完全”还原中国本土居室的样子而十分引人注目。比如1753年为博福特公爵四世装潢的贝德米特公馆的中式卧室,还有1769年左右设计的克莱顿庄园的中式房间,这个房间体现了中式洛可可风格的精髓,至今保存完好,被认为是英国现存该设计风格中最重要的代表。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三百年前的中国茶,就像一个自带流量的超级大IP,把中国产品和中国美学辐射出去。其“申遗”成功,理所当然。(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来源:长江日报 2022年12月6日 第7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财经天下)报告:东南亚成为亚太跨境房产投资新兴目的地
- 七类交通卡升级换卡不升级将影响乘坐地铁
- 空调省电有妙招四个技巧要记牢
- 辽宁推动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 第十一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中山大学举行
- 南亚东南亚多国专家齐聚昆明 共商数字经济合作
- 中秋小长假广铁共发送旅客638.1万人次
- 国家统计局: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
- 加拿大与欧盟宣布在环保、科研创新等领域若干合作新举措
- 说书“混搭”脱口秀 杭州创新演绎千年宋韵文化
- “羲皇故里”新鲜事:“空调大棚”让秦州大樱桃“早睡早起”
- 除雪除冰保畅通 浙江多地高速护航春运返乡路
- 嗨,泉州|过个传统年,行程表这样安排
- 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活动举行
- 酒类行业唯一 青岛啤酒第四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科技小分队为农作物防寒“把脉支招”
- 薯片桶、泡面桶内藏欧元 海关:不予放行
- 上海开年打出“侨”牌 广邀海外侨胞共享发展机遇
- 近200件当代龙泉青瓷精品荟萃一展宋韵美学
- 海外艺术家成都迎中秋绘“天涯共此时”
- 热门推荐
-
- 北京台湖演艺小镇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打造副中心演艺明珠
- 麦肯锡倪以理:生成式AI对全球经济的正面影响高达7.9万亿美元
- 青海摄影师斩获第二届锦绣中华(金鼎奖)全国风光摄影大赛金奖
- 中方回应所谓60%关税:由进口国消费者和最终用户“买单”
- 2021年为啥“晚春节”?
- 江西龙南:“老屋复活”变民宿 农旅融合留乡愁
- 云南民族大学非通用语教育30周年 培养6000多名毕业生
-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探索
- 户外运动真的“体力好就行”吗?盲目跟风暗藏风险
- 甘肃东乡贡羊“身份证”实现一路寻“源”
- 四大商业银行今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 国际识局:“大惨败”“逼宫”双重困境,岸田文雄会否提前下台?
- 2024年中国铁路发送旅客40.8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
- 全国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京举办
- 研究称英国去年超过百万儿童陷入贫困状态
- 普京:绝不允许俄罗斯分裂重演,叛变者将受惩罚!
- 专家:医学科学数据成为战略性资源
- 古特雷斯再吁停火 以色列反应强烈
- 护航大学生就业路丨让“专业工作室”成为“人才孵化器”
-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开启高校路演 以青春未来致敬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