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复苏态势良好 展现中国文旅魅力
入境游复苏态势良好
最近,“China travel”(中国旅行)这一词条在国外某平台观看量高达7亿。一群来华旅游的外国人把在中国的旅行体验拍成短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不管是美景美食,还是安静舒适的公共交通、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热情友好的中国人,都给许多从未来过中国的外国人“种了草”。
今年以来,我国入境游市场复苏态势良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境游客达177.5万人次。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
提升便利水平
不久前,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Aurelio和妻子来到中国旅游,“我们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就想到中国来看看,刚好现在免签,很方便。”
签证是外国游客来华的第一道门槛。去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旅游领域对外开放力度,特别是签证便利化取得明显进展。截至目前,我国已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等国施行单方面免签,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互免签证,并对50多个国家施行72/144小时入境免签。
签证政策的不断优化,直接拉动了入境游复苏进程。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854.2万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长190.1%。
除了签证,不少外国游客还感受到了新变化:交通、支付、预约等服务更加便捷。交通环节,我国执行国际客运定期航班已恢复到2019年的73.1%;铁路部门对12306网站进行优化,推出外国护照在线身份核验服务。支付环节,“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等制度性安排逐步落地。预约环节,上海、北京、南京、长沙等地相继宣布,除少数场所外,大部分旅游景区全面取消预约要求。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表示,相关部门正从外国游客反映最强烈的瓶颈问题入手,重点改善入境游服务,提高便利化水平。
丰富产品供给
随着游客年轻化、自由行比例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定制化深度游,放慢脚步深入体验本地文化,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夜市、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等备受青睐。
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构成入境游的核心吸引力,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美食、保健、购物等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
张辉表示,要针对外国游客对旅游的理解和需求,丰富产品、提高服务。产品供给要跟上入境游复苏的节奏,让外国游客通过旅游感受中国的古老与现代、发展与活力。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梦阳认为,面对国际旅游市场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我国的入境游产品需要在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下不断优化和丰富。促进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是重要方向之一,通过现代科技的加持,可以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让历史和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文化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有助于提升我国入境游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在全球化背景下,入境旅游市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旅游产品线,设计符合游客兴趣和期望的旅游产品。”孙梦阳举例说,以自然探索和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旅游产品,能吸引热爱自然和追求可持续旅游的游客,针对家庭游客,可设计寓教于乐的亲子游产品,如科普教育、户外探险等。
展现文旅魅力
针对最近“China travel”在国外社交媒体走红的现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刘佳表示,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度低,主要源于不了解中国,很多信息无法触达,旅游是突破“信息茧房”的有效路径。外国游客在旅途中拍摄的视频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能引发普通人的共情共鸣,让不能亲身前来的外国人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张辉表示,短视频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打开了新的视角,但推广旅游要多管齐下,既要靠“民间力量”,也要靠政府和企业主动出击。相较于自由行,目前入境团队游的恢复进程还有待加快,要鼓励各地政府、企业积极走出去,通过参与国际旅游展览会、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等方式,向外国的旅游批发商和游客推介中国旅游。
“促进入境游市场回暖,加强国际市场营销与合作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孙梦阳认为,可通过稳定、长期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将中国展现给世界,比如,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强目的地营销;与国际旅游组织、航空公司和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跨国旅游产品和套餐;参与国际旅游展览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和路演,增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等。
孙梦阳表示,现阶段,无论是旅游形象推广,还是旅游市场开发,都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扎实推进,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助推入境游市场回暖。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荣昌夏茶采摘忙红碎茶香飘海外
- 多家外资机构预计中国经济将逐步复苏
- 开放创新打造服装产业新优势
- “中国最东高铁”让龙江百姓享受时代发展“红利”
- 两代台盟人倾力合作建言 推动上海加快电子化学品本土化建设
- 鹰厦铁路开展集中修施工 已开通运营近66年
- 坚持“三早”原则,阻断乙肝走向肝癌的“通路”
- 什么“魔力”让名人说出一口地道外语?
- 北京交管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 受灾群众推行“延期办”“容缺办”
- 当季首架智利车厘子包机抢“鲜”抵沪
- “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北京文化产业焕发新彩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四川成都:串联双机场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
- 广州南沙沥心沙大桥桥面断裂
- 高架桥墩能不能多“裹”些爬山虎
- “聊吆喝,话老字号” “京城叫卖大王”北京中轴线上再现经典
- 人工智能开发出“癌症生存计算器” 可高度准确评估患者生存机会
- 国际识局:联合国财政危机背后,谁在“不断冲击道义底线”?
- 前十月完成投资超3万亿 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
- 热门推荐
-
-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学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开幕式在贵州大学举行
- 【每周经济观察】夯实经济企稳向好基础
- 欧盟机构: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高1.5摄氏度
- 福建生态环境续“优” 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
- 敦煌古风文化课程“争宠”年轻人夜生活
- 云南威信一煤矿发生事故 已致3人遇难3人失联
-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助力优质文化产品走进乡村
-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生动呈现大汉盛景
- 北京中招新政发布 校额到校招生计划不低于50%
- 2023红火收官,2024中国电影灿烂可期
- 江西彭泽“农田守望者”带来丰产丰收新希望
- 海南推出优化境外游客支付服务新举措
- 中国跨境电商潜力持续释放 海内外人士谈行业可持续发展
- 最新研究:欧洲每年至少有1200名儿童死于空气污染
- 甘肃首个海外“甘味”旗舰店拟落地韩国
- 黑龙江:“春分首日”冰雪始消融 万物复苏还要等一等
- “封口费”案宣判!特朗普将成首位戴罪上岗的总统?
- 巴新方面表示山体滑坡事件中有2000多人被埋
- 北京拉萨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联盟启动 加强两地数字合作
- 海内外客商汇聚四川内江 资中血橙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