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新中国的文化使节
【红色文化拾趣】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紧密配合外交工作而展开。在出访的文艺队伍中,戏曲演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著名剧作家马少波曾多次带团和组织京剧演员出国访问。马老回忆,当年许多人认为京剧文戏因为有语言障碍不适宜出国演出,周恩来总理说,不要低估了外国观众和专家的欣赏水平。
1951年7月至1952年8月,中国青年文工团在民主德国首都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简称世青节),随后在民主德国、波兰、苏联、奥地利等9国巡演,在152个城市演出437场。文工团成员共222人,7人组成的京剧队演出了《三岔口》《闹龙宫》《扈家庄》《武松打虎》和《雁荡山》等剧目。在此次世青节上,中国获四项一等奖。张云溪、张春华等表演的《三岔口》,张云溪、谢锐青表演的《闹龙宫》获舞蹈类两项一等奖。在世青节和随后的巡演中,京剧节目普遍受到热烈欢迎。为答谢观众的热情,演员们常常不得不加演两段。在匈牙利演出时,《武松打虎》有一次竟然谢了九次幕。奥地利的《人民音乐报》说《三岔口》一剧“所含的幽默,是超过卓别林的”。许多国家的观众认为,《三岔口》是中国古典艺术的范例,它用幽默的情调,“超人”的舞蹈,特有的节奏表现了中国人民从来就是勇敢的、有高度智慧的民族。
这是新中国戏曲演员首次在国际上亮相,此后在出访的综合性艺术团体中,戏曲演员的占比不断增加。1955年,中国越剧团在民主德国、苏联演出,中国古典歌舞剧团访问北欧五国。1956年,梅兰芳率中国京剧访日代表团赴日本,周信芳率上海京剧院赴苏联,天津评剧团赴朝鲜演出。1959年,广东粤剧院在朝鲜,中国越剧团在越南演出,中国川剧团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四国巡演。这一时期,出国演出的剧目在最初的做功戏、武戏和猴戏的基础上增加了文戏,之后又增加了全本大戏。
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多边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世青节。演员们利用戏曲表演的综合性特征,化整为零参加比赛,如《猎虎》《拾玉镯》以哑剧,《三岔口》《双射雁》《水漫金山》《秋江》以民间舞蹈,《闹天宫》《雁荡山》以集体舞,京剧清唱以民族歌唱等变通形式参加比赛。这一时期,在所参加的五届世青节比赛中,戏曲演员共获得17项一等奖,获奖数远远超过其他艺术种类。1955年,中国艺术团参加第二届巴黎国际戏剧节,张春华回忆首场演出:“这一生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法国的演出,它使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文艺战士、文艺兵。因为事先听说有人要捣乱,就把《三岔口》放在了开场的第一个节目,而且一定要在四分钟之内拿下掌声,我和张云溪同志决定压缩某些程式动作,把精彩的打斗戏提到前面,吸引观众。演出开始了,当刘利华和任堂惠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来来回回对看的时候,观众先是捂着嘴乐,随即掌声就响起来了。掌声一起,我赶紧说:‘打!打!’意思是赶紧开打,顺势把气氛给‘烘’起来。于是张云溪一个嘴巴过来,我俩就开打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当张云溪架住我的手时,坐满三层楼的观众‘炸堂’了,他们又是鼓掌又是跺脚,大声呼喊不休。两个翻译场上场下地喊:‘观众要求你们再演一遍!再演一遍!’我俩迅速一交流,还是按规矩接着往下进行。再往后演,雷鸣般的掌声不断地响起,这样的场面,哪敢有人出来捣乱啊!”
新中国成立初期,绝大多数西方国家未与中国建交。1952年,周恩来在驻外使节会上谈道:“外交是通过国家和国家的关系这个形式来进行的,但落脚点还是在影响和争取人民。”“两国之间的关系,不能单靠职业外交家来进行,更多地应该依赖两国人民直接来进行。”
1956年,应日本朝日新闻社邀请,由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运作,以梅兰芳为团长的中国京剧访日代表团赴日本,揭开了中日民间交流的新篇章。梅兰芳、姜妙香、李少春等演出了《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白蛇传》等25出剧目。代表团在东京、大阪、奈良、神户、冈山、广岛、名古屋等地演出32场,观众达七万多人次,最后两场是为救济日本战争中的孤儿和广岛原子弹受灾者举行的义演,观众一万多人,其中站票有两千多。另在东京、大阪四次电视转播。临行前,周总理接见演职员,他谈到了两国的历史交往、长远友好的政治意义、此行的方针任务、具体活动方式等,甚至连仪表、礼节、纪律、安全、与国内保持联系等都详细嘱托。他激动地说:“日本人民是诅咒战争、盼望和平的,你们此去一定会受到欢迎。你们的演出,一定会取得成功!”
日本小说家小谷刚是抱着挑毛病的心态去看戏的。看完之后,第二天他在报纸上发文说:“实在是太美了,太完整了,真有趣味!不看说明,没有预备知识,一看就可理解透彻。过去别人看悲剧流泪,而我看悲剧总是要发笑的,但是看了京剧演出,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我竟感动得流泪了!”门司车站的一位老渔民噙着泪说:“我们两国的鸟,早已自由地飞来飞去了;我们人不该输给鸟啊,我们应该自由地常来常往!”青年观众渡边城在给李少春的信中谈道:“艺术让两个具有巨大心理隔阂的民族联系在一起了。”
1958年,中国戏曲歌舞团参加第三届巴黎国际戏剧节。八场票在几天内被抢购一空。首场演出在巴黎著名的萨拉·伯纳尔剧院举行,灯火辉煌的剧院里坐满了法国政界、文艺界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多国驻法使节。许多妇女特意穿上了旗袍。演出开始前,观众起立,奏响中国和法国国歌。歌舞团在巴黎、里昂、马赛和尼斯等地的每一场演出,都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巴黎观众用不知从哪里学来的中国话叫“好”。演出结束后,观众拥到后台祝贺成功,请求签名留念,散了戏很久,还有人流连在剧院外面,等着再看演员一眼,再招一次手。戏剧评论家们用“完美”“神奇”“瑰丽”“美妙”“辉煌”等词来表达赞叹。每到一个城市,歌舞团都受到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演员们走在路上时,常遇到一些法国人带着真诚的笑容过来问好。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德玛尔达夫人谈道:“我们为促进法中人民友好而进行的工作困难越来越少了,因为支持我们的人越来越多。”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广大戏曲艺术工作者不负重托,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把特色鲜明的戏曲艺术送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在国际上造成了声势和影响,为新中国外交开拓新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者:周丽娟,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杭州高架发生一起伤人事件 杭州公安:正在调查处理
- 商务部介绍对原产于欧美等地的进口共聚聚甲醛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情况
- 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湖南益阳为“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幸福
- 广州二孩及以上家庭公积金首套贷款最高限额拟上浮30%
- 直击郁江1号洪水:千吨货船在洪水中进退两难 海事紧急处置
- 扬·沃格勒于国家大剧院呈现全套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 “二阳”怎么办?新冠病毒流行情况如何?专家解答
- 第十七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交流暨2024陈靖姑文化海丝行活动在福州启幕
- 穿上商家寄的服装拍照就能挣钱?
- 洪虎:父亲常告诫 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 “神十九”发射成功,中国味香飘太空,李锦记携手烹饪大师见证航天壮举
- “在生活中突围” 《地上的天空》研讨会举办
- 中上协第四届董秘委换届大会召开
- 主角无趣、反派迷人 演配角成了新红利?
- 美国俄亥俄州一小型飞机坠毁 造成3人死亡
- 我国首个非遗领域行业标准发布 收好这份“工作手册”
- 《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公布
- 教授“吃饭太认真”走红 “知识吃播”解锁流量密码
- 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推出碑帖珍本特展
- 六大关键词展望房地产未来趋势
- 热门推荐
-
-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频频拍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
- 山东用心又用“新” 为新业态劳动者“蓄电赋能”
- 福建漳州开启“寻访陈元光入闽开漳文化足迹”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 签约超10亿美元项目 重庆鼓励外资参与国企改革
- “税”字当选日本2023年度汉字
- 中国科学家论坛发布毛发健康新成果 用科技守护国人毛发健康
- 中新真探:宇宙是真空的?
- 露营+民宿 国庆假期近郊旅游微度假广受青睐
- 首届青海国家公园主题公益节在西宁启幕
- 五一圆明园暴毙黑天鹅尸检结果已出:死于肺部感染,并非游客投喂
- 疫情下本地旅游渐现“露营热” 热度下短板与商机并存
- 甘肃多地渐入“速冻模式” 大范围增雨雪作业“缓干燥”
- 端午节氛围感有了 广东进入“龙舟时间”
- 西藏旅游热:游客近距离感受藏文化魅力
- 韩媒:韩国警方称前高官笔记中有“引诱朝鲜攻击”内容
- 小诉求马上解决 大诉求监督落实
- 法国地铁发生持刀袭击事件:多人受伤 嫌疑人被捕
- 上海浦东新区民营企业外贸出口五年增127.3%
-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举行国庆75周年招待会
- “特朗普的幽灵”让北约国家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