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承百年薪火 扬民族之风
【热点观察】
今年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动画从无到有、从短到长、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二维手绘到数字化设计,在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中,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文化,弘扬着中国精神。站在第二个百年新起点上,我们要总结百年发展经验,探索中国动画在创作、传播、发行等方面的新路径,推动中国动画在下一个百年更好更快发展。
百年探索形成“中国动画学派”
1922年,由万氏兄弟制作的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上映,开启了中国动画百年序幕。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作为中国动画萌芽与发轫时期的经典之作,该片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激励了无数动画人在民族动画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诞生,首任厂长特伟带领一批动画创作者,十年间创作出200余部长短美术片,奠定了新中国动画的创作基础。自此,众多艺术家在动画创作中,广泛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汲取传统艺术精华,开启了中国动画独立自主的艺术探索之路。
1961年,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问世,中国动画人将工笔重彩、水墨绘画、剪纸、皮影、年画、版画等传统艺术引入动画创作之中,让作品在制作工艺和视觉风格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美术片。除了运用水墨艺术的《小蝌蚪找妈妈》,在角色造型与动作设计上融入木偶元素的《神笔》,使用了“剪”“雕”“镂”“刻”等剪纸技艺的《金色的海螺》,将中国古代民间年画、庙宇建筑、佛像雕塑等元素融为一体的《大闹天宫》,都是那一时期优秀美术片的代表。
一代代中国动画人,在探索民族风格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中国文化为创意源头、以中国元素为表达形式、以中国风骨为精神内涵的艺术风格,也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
回望百年中国动画长廊,中国民族动画有两大特点:一是大多从中国传统神话、民族寓言传说中取材,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葫芦兄弟》《宝莲灯》;二是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文以载道”的价值观,形成了“寓教于乐”的创作传统。因此,我们评价一部动画作品的优劣,往往不仅要看它好看不好看,还要看它告诉了观众什么道理。
二次崛起重在坚守民族风格
进入新世纪,国家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2008年以来,我国电视动画片产量逐年增长,到2011年,年产动画总时长达26.1万分钟,跃居世界第一。
然而,一段时间里,由于过度追求数量,而没有在文化、审美、质量等方面同步提升,动画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泡沫。国产动画如何二次崛起、再创辉煌,成为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关心的话题。
早在1955年,特伟导演在创作《骄傲的将军》时,就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对后面几十年中国动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坚守民族立场,弘扬民族风格,既是中国动画曾经获得世界瞩目的秘诀,也应是当代中国动画回归初心、二次崛起的主要路径。
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彰显民族个性的内容,才具有独特价值,才有可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尤其要坚守民族风格,如果一味模仿外国作品,只会在同质化中泯然于众,失去传播力和竞争力。过去几年,《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优秀国产动画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就是因为它们深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坚守民族风格,就要在内容上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并针对不同受众和媒介的特点,探索用动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并在观念上寻求“传统演绎”与“当代叙述”的契合点,架构起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沟通的桥梁。
坚守民族风格,就要让作品散发出中国文化的古典神韵。在媒介融合与视听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动画创作者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在创作中实现传统艺术形态风格的“高保真”,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传统艺术同当代人审美范式与心理需求相契合的切口,让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在现代观众中间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用创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中国动画人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动画创作的手工时代已经落幕,数字时代悄然来临。中国动画人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拥抱全新的表达方式,运用数字技术彰显民族风格。在这方面,一些机构已经在努力探索。比如,上美影与世界知名影视特技制作公司合作,运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制作推出《大闹天宫》(3D版),让传统经典重新焕发活力。
观众审美的多样化,流行文化的冲击,让一些人对中国动画能否坚守民族风格心怀疑虑。其实,传统与流行从不矛盾,而民族风格也并非一成不变。过去这些年,中国动画人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文化感染力、市场竞争力。比如,20世纪90年代末,面对外国动画的冲击,上美影“四年磨一剑”推出《宝莲灯》,这是第一部全国同步公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当时获得了2900万元的票房,在国产动画电影商业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去年,上美影与B站合作推出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在观众面前铺陈开一个个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故事,探索出用动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形式、新道路。
此外,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国动画还面临着诸如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问题。比如,国有制片厂如何突破人才引进的限制,怎样实现电影制作前、中、后期的人才补充,怎样保证有充足资金投入到动画创作中。当然,最大的挑战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怎样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相结合,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
在笔者看来,中国动画人要坚持“四有”创作理念,即“有根”“有美”“有为”“有魂”。“有根”,即作品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有美”,即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创作高品位、高颜值、高品质的作品;“有为”,即坚持为人民创作,多出反映时代、服务人民的好作品;“有魂”,即作品要反映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用中国故事打动世界观众。
(作者:速达,系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
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打飞的”即将成为现实 长三角低空载客新航线试飞
- 中国首条直飞法国南部定期航班开通
- 拜登会见朔尔茨探讨对乌军援 标榜北约“团结”
- 商品价格波动大,买家如何不吃“哑巴亏”?
- 巴基斯坦西北部一检查站遭恐袭 已致16名军人死亡
- 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12届金交会参展机构争亮“成绩单”
- 瓦格纳事件后,普京拜登同时发声
- 重庆市税务局第七稽查局依法对袁冰妍及其关联企业偷逃税案件进行处理
- 第32届东南亚运动会进入倒计时 洪森称柬埔寨做好周全准备
- “七夕”鲜花运输带旺航空货运 玫瑰占六成以上
- 白鹤滩水电站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 从第一辆桑塔纳起步 上海汽车工业走过四十年“繁花”
- 第五届“海丝杯”翻译(口译)大赛启动
- 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建设40个重点实验室和20个技术创新中心
- 广西柳州 “玉藕”新上市 清甜“百搭”远销海外
- (身边的变化)北大姑娘进村“上班” 浙江水乡古村重燃青春“窑火”
- 广西探索构建主动健康服务体系 助力“健康广西”建设
- 北约的困境
- “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湖南洪江市打造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
- 热门推荐
-
- 鲁兵儿童文学馆浙江金东开馆 儿童需要啥样的儿童文学?
- 经济观察:浙江 “地瓜经济”如何根深叶茂?
- 微医控股递表港交所,AI赋能催生“价值医疗”商业闭环
- 日本发生7.1级强震 日本气象厅呼吁民众紧急撤离海岸
- 道路漫水 海南琼海部分路段通行受阻
- 宁波舟山港全力保通保供 畅通春运物流“大动脉”
-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发布
- 2023世界5G大会主打跨界融合
- 落户半年后辞职 公司索赔合法吗
- 上海推进“公园城市”开放共享 绿道串起各类公园
- 米哈游旗下原神崩铁等启动鸿蒙原生适配
- 湖南衡南一房屋倒塌致3死2伤
- 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达150亿元
- 沈阳故宫展出院藏一级文物“清雍正款青花红龙大盘”
- 外媒:乌克兰哈尔科夫战斗激烈 乌军称从部分阵地撤出
- 2024年前5个月云南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32.4%
- 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将举办硬科技嘉年华等配套活动
- 市场监管总局:去年助力2400多万户经营主体以承诺方式取得许可或修复信用
- 鲁西南地区聚焦“智慧医药” 塑造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中新教育丨电子科技大学新疆研究院和喀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揭牌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