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坚持在基层演出
34年坚持在基层演出(艺近人和)
开栏的话
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长期坚持在基层演出,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为人民提供丰富美好的精神食粮。从今日起,本版开设栏目“艺近人和”,聚焦基层文艺实践,书写各地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动人故事。
核心阅读
剧团演出以公益为主,逢年过节,剧团还会编排国庆大戏、新春大戏,观众特别踊跃,从舞台下一直挤到小广场尽头的圆洞门口。
演员每天都有上台的机会,而且都是主角,每位演员每次起码要准备15台折子戏。这一点,非常吸引刚毕业的年轻人。
吃完早饭,家住杭州丁桥的王大伯拿上午餐盒,出门上了公交车。换乘两趟车后,在黄龙洞景区下车,步行到圆缘大舞台。几位天天见面的老友打趣:“老王,你今天迟到了5分钟!”
他们都是黄龙越剧团的“铁粉”,无论风霜雨雪、寒冬酷暑,每天自带午饭,在这里一泡一整天。
黄龙洞是杭城戏迷最喜欢的景点之一,唱戏的演员均来自黄龙越剧团,每年演出1000多场次,观众达五六百万人次。50多台折子戏、10多台全本大戏,让戏迷过足戏瘾。
剧团演出以公益为主。为照顾老戏迷,凡是70岁以上老人以及残疾人,一律免票。平常凭杭州身份证,一季度20元。逢年过节,剧团还会编排国庆大戏、新春大戏,观众特别踊跃,从舞台下一直挤到小广场尽头的圆洞门口。
一个基层剧团,为何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坚持30多年,成为一个“传奇”
虽说是基层剧团,黄龙越剧团可不是“草台班子”,每个演员都是科班出身,两人曾获戏剧“梅花奖”。剧团现有34人,22位演员中有9位二级演员、两位一级演员、一位国家级舞美大师。每天5场折子戏,他们已经坚持了30多年。
黄龙洞景区很美。沿山而建的古典园林,参天古木绿影婆娑,“黄龙吐翠”1984年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但相较而言,社会知名度小,游客一直不多。黄龙越剧团老团长朱燕燕当时是黄龙洞管理处副主任。她思考,能不能办一个越剧团,用专业表演吸引游客?
1988年6月,朱燕燕从临安文化馆招了10名年轻演员,办起杭州黄龙越剧团。初建时,剧团没有编制,也没有经费,一年后,演员纷纷离开。为了把剧团办下去,相关管理部门给了优惠政策:给演员事业编制,演职人员能评职称,能外出演出和参加比赛。事业编制,稳定了人心;差额拨款,排戏之外还得自主创收;每天演出,工作量比普通国有越剧团大不少。
一个特殊的基层剧团就此诞生。
孙建红是第一代演员,现在是黄龙越剧团的当家人。她是杭州人,从小在市艺校学越剧。毕业后,原本已经考进一家国有剧团,听说黄龙越剧团组建后,就毅然跳槽。为啥决心这么大?“黄龙越剧团最吸引人的,是每天都有演出机会,天天唱自己喜欢的流派,台下有戏迷。对演员来说,舞台就是生命。”孙建红说。
黄龙越剧团最早的舞台是一个小八角亭,十二三平方米,只能站两三人,中间竖一块屏风,方便演员中场换衣。
孙建红记得,当时没有任何配套设施。没有话筒,天天扯着嗓子唱;演出服太贵,自己去买泡泡纱等布料,比着演出服的样子裁剪;每天照样勤快练功,地点是亭前一小块嵌石子地,穿着底子软一点的鞋踩上去,脚特别疼。
演得认真,看得入迷。就着这样简陋的条件,黄龙越剧团撑了起来,有了第一批忠实观众。
为了提高表演水平,团里的6位主要演员都拜了名师: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毕春芳、戚雅仙……几位名师也非常认真,住在杭州,仔细观察弟子在舞台上的唱腔吐字、身段台步等细节,一一点拨指导。
那是黄龙越剧团的黄金岁月。一批优秀的年轻演员成长起来,排出一出出大戏,剧团走出景区,在全国都小有名气。2000年,范派小生孟科娟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4年,戚派花旦、入选“越剧新十姐妹”的王杭娟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拥有两个“梅花奖”演员,这在全国基层剧团中都很罕见,黄龙越剧团成为一个“传奇”。
青春绽放舞台,人人都是主角
在黄龙越剧团,演员每天都有上台的机会,而且都是主角。天天演一样的,自己疲惫,观众也腻味,必须轮着演新戏。因此,每位演员每次起码要准备15台折子戏。全团演员都知道团里一句话:不能在舞台上浪费青春、浪费艺术。
这一点,非常吸引刚毕业的年轻人:在不少大院团,很多青年演员可能大多数时候都是演配角、跑龙套,难得唱一回主角。但在这里,只要技术过硬,就能当主角!
“刚开始上台,内心确实在打鼓。舞台离观众这么近,一招一式、细微表情,底下观众看得清清楚楚。万一不满意,被轰下台怎么办?”演员王静艺笑着说。
每个演员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每天5场折子戏,演出了感觉,也演出了胆气。年纪最小的周伊雯,现在也是资深演员了。“就靠这样天天唱、天天练,专业才进步快。刚出学校,演出靠模仿,带不了感情。到了剧团,老师教,同事帮,自己学,慢慢揣摩人物性格特点,想象此情此景。角色理解深了,演起来才生动。”
折子戏能演主角,排大戏也一样。“我们能演十几台大戏。前些年,每个月要演3场大戏,每年把十几台大戏都演一遍。”孙建红说,唱主角和唱配角,舞台实践完全不同,压力不一样,磨练不一样。
“一名演员,如果一年没演几场大戏的话,上台都可能心虚。而我们团不一样,每个演员都敢唱敢演。”孙建红非常自豪,“人家总觉得黄龙越剧团就在景区里面演演,会不会是‘草台班子’?但只要艺术过硬,只要有一次展演的机会,就会让人刮目相看。”
1983年出生的蔡婕,已经是黄龙越剧团的新“台柱子”。她是浙江省艺校越剧班的学生,在校时表现优秀,毕业大戏担任了两个主演。刚毕业那会儿去了另一家国有越剧团,年轻人干劲足,但剧团演出场次不多,让她心头失落。朱燕燕把蔡婕“挖”了过来。
蔡婕很幸运。一过来,就遇到杭州恢复杭剧的机遇。当时杭剧已经失传四五十年。搞教学的老艺人没有一个还在剧团。2008年,杭州市给黄龙越剧团又挂了一块黄龙杭剧团的牌子,让她们抢救这个濒危剧种。
蔡婕是杭州人,唱杭州话的杭剧,有天然优势。偶尔,她们试着推出杭剧专场,就有杭州人赶过来观看,都是老人家。他们感慨,这都是小时候看过的戏文。杭剧《苏小小》获得杭州市新剧目汇演优秀剧目奖,蔡婕也获得了演员一等奖。之后,她评上国家一级演员。
现在的黄龙越剧团,已经有了90多平方米的大戏台,观众席可容纳上千人,两边还盖起了古色古香的观戏茶楼。戏台近,演员一招一式看得清清楚楚;环境好,参天古树掩映出幽静环境。在这里看戏,别具趣味。
王静艺至今记得2008年的那场“雪地演出”。那年冬天,杭州突然下了很大一场雪,道路积雪难走。因为突如其来,剧团没有提前通知取消演出。一大早,演员到团时发现,这样的天气,已经有“铁粉”在候场了。
只要有一位观众,就得演!演员按时上台,演出服很薄,手指冻得生痛。台下的观众年纪都大了,一直坐在雪地里看,热情鼓掌。观众席在树林中,头顶积雪不时簌簌落下,观众却越聚越多,演员们都感动得红了眼眶。
今夏的杭州特别热,共有50多天高温天气。舞台上就一台电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梁祝》《追鱼》……演员们准时开演,一丝不苟,从不敢懈怠。
景因戏兴,戏驻景中。杭州黄龙越剧团创办至今,已走过34个年头,探索出一条文化与旅游结合、共生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给基层剧团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版式设计:赵偲汝
本报记者 顾 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新健康 | 当医生涌向自媒体
- 挺过洪灾迎丰收 “稻城”舒兰又飘稻香
- 内地“精致养宠”升温 “它经济”玩出新花样
- “脆皮大学生”不是句玩笑话
- 新老零食大比拼 你最钟爱哪一口?
- IKCEST第五届“一带一路”国际大数据竞赛收官
- 日本陆上自卫队一枚失踪的炮弹被找到 处于未爆炸状态
- 海尔生物医疗数智赋能 优质医疗资源“飞”上雪域高原
- 内蒙古林草局:超载过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 呼吸道疾病高发 家属如何帮助老年患者科学应对?
- 助力藏电外送 青藏联网工程柴拉直流系统外送能力提升
- 沈阳举行纪念锡伯族万里戍边260周年大型歌舞巡游活动
- “建”美好 行万里丨何处望江南 满眼风光在苏州
- 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两座超深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 中外医学专家研究新发现:人格特征影响脑健康
- 西藏拉萨作为主宾城市受邀亮相江苏老字号博览会
- 我国出口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 平安人寿胡景平:树立正确从业价值观,打造高质量营销队伍
- 广西累计建成11条通往口岸陆路大通道 加速连接东盟
- “江淮第一侨乡”六家畈侨乡文化馆对外开放
- 热门推荐
-
- 连续强降雨致村庄被淹人员被困 江西新干县紧急开展救援
- 燃情谱写“钢七连”抗美援朝血战史 《冰雪尖刀连》央一开播
-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
- (新春走基层)浙江“村晚”年味压轴 展新时代村民美好生活
- 人工智能研究新进展 中国团队提出“基于内生复杂性”类脑计算方法
- 沙特经济和规划大臣:沙特将于4月主办世界经济论坛特别会议
- 第三期华中地区韩中公共外交志愿者团在武汉成立
- 预制菜的是与非
- 雅加达空气质量“非常糟糕” 印尼总统佐科倡导居家办公
- 新疆墨玉: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共配体系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 解密秦兵马俑:考古发掘如何透物见人?
-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2024年是中国经济“龙抬头”之年
- 中方呼吁安理会为妇女、女童免于战火与恐惧创造有利条件
- 山东淄博:救人溺亡小伙被追授“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
- 安徽各地端出“中国旅游日”文旅惠民大餐
- 山东开展“露营+”工程 让露营经济从“网红”变“长红”
- 青春华章|“愿为国漫发光发热”——两岸青年配音演员如是说
- 海南自贸港“高含金量”加工增值政策持续扩大试点范围
- 青海循化:撒拉人家宴宾客 “歪果仁”乐尝花式面点
- 山西太原开展尾矿库隐蔽工程专项检查 保障汛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