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各地端出“中国旅游日”文旅惠民大餐
活动现场,安徽各地市纷纷向游客推介美食。图为合肥市推出的美食。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中新网合肥5月19日电 (记者 张强)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安徽16市文旅局协办的2023年“中国旅游日”安徽省分会场暨文明旅游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19日在合肥市举行。活动现场,安徽省各市纷纷推出文旅惠民优惠措施。
本次活动以“美好中国、相约安徽,幸福旅程、向春而行”为主题,旨在营造文明旅游氛围,进一步提振旅游企业发展信心,增强旅游市场活力,助力安徽旅游市场恢复和发展。
今年以来,安徽文化旅游市场已进入复苏跃升的黄金时期,“五一”假期期间,安徽省接待游客恢复至2019年的130.9%,实现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的136.2%。
活动现场,在安徽省文旅厅的策划组织下,该省16个地市积极响应,各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民宿、商圈等涉旅企业推出旅游优惠、助老助残、致敬先进模范等旅游惠民优惠措施。安徽各市县文旅局将组织开展景区演出、“文化进万家”、“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等公益性文艺演出,多地文化场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同时,安徽各市文旅局相关领导依次进行文化和旅游产品推介,并开展特色节目展演和惠民旅游产品展销。活动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黄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授牌,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揭牌。
当日,还同步启动2023安徽文明旅游系列宣传活动。现场通过播放《文明旅游从我做起》《制止餐饮浪费安徽在行动》宣传片,设置制止餐饮浪费宣传墙、文明旅游签名墙,宣读文明旅游倡议等方式,向游客展示安徽在服务质量提升、旅游环境优化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提前2个月! 成达万高铁黄家山隧道顺利贯通
- 西湖景区回应“网红亭子疑似沉降”:有倾斜,已加强管理
- 中新真探:经常喝咖啡会导致贫血吗?
- 浙江安吉:新青年绘就新质生产力新图景
- 浙江县域观察:县城为何能办成全国画展?
- 国网重庆电力建成投运22个超级充电站 护航市民绿色出行
- 长三角铁路上半年发送旅客逾4.33亿人次
- 杭州文旅宣传片《什么是杭州》发布 述“五千年岁月造杭州”故事
- 朴槿惠被曝身体出现异常:半年未露面 71岁生日也没出门
- 绍兴警方侦破利用ChatGPT技术团伙制作虚假视频案
- 通讯:“我在马东铁守护家乡环境”
-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签证审批缩短为7个工作日
- 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代表团眼中的“青海蓝”
- 探“中国第一鱼市”:浙江舟山打造“一条鱼”全产业链
- 太行深处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 “00后”女机务:当好“飞机医生”,守护航班安全
- 柬埔寨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迎新发展机遇
- 上海小伙坚持划船上班100天 不少人坐“顺风船”分享有趣故事
- “丝路青年”青海循化访撒拉尔故里
- 韩日首脑会谈今将举行 时隔12年重启穿梭外交
- 热门推荐
-
- 山东“90后”宝妈做“寿衣模特”:每个职业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2023年全国“村晚”启动
-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赋能上海嘉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启动
- 外贸光伏组件首次自福建东山口岸出口欧洲
- 一线调研丨枯木也能长新芽?为胡杨林“解渴”他们有妙招
- 《程门立雪》特种邮票首发式在福建建阳举行
- 罐车运输乱象调查:卸完煤制油又装食用油
- 8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
- “让世界看见秦岭”文化宣传活动(2024—2025)启动
- “痛经假”如何能无“痛”落地
- 母乳和辅食如何喂?这份“食谱”要收好
- 以金融力量精准滴灌,招商银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闻香探案录》开机 异能少女与神探联合破奇案
- 澳央行:新版5澳元纸币不会采用英国君主形象
- “湛农1号”智能网箱深海着床 助力广东“蓝色粮仓”建设
- 中外学者研究显示:1200年内青海湖的锂储量达稳定状态
- 巴布亚新几内亚将在耶路撒冷开设驻以色列大使馆
- “想到的第一个词是‘感恩’”(挚友·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系列报道)
- 美国7月制造业PMI低于预期 已连续9个月萎缩
- 中新健康丨专家:特应性皮炎要对因治疗、长期管理、警惕“一病变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