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孤儿入内蒙”上银幕 诠释草原大爱
他们是国家的孩子,从南方跋涉半个中国,被送到草原父母的手中。60多年过去了,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重新讲起那段故事,一幕又一幕!
—————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在这个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三千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
这些孤儿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国家的孩子。”他们在内蒙古有了新的家,有了新的草原父母。
正在上映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就改编自“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
电影将镜头对准了大时代背景下的两个小家庭,讲述了一对兄妹在不同时空各自开启寻亲之旅的故事。
当真实历史事件被搬上大银幕,“国家孩子”的草原故事当如何讲述?
从小家庭的视角切入大历史
在《海的尽头是草原》中,60多年前,小女孩杜思珩与“三千孤儿”一起乘坐火车,跨越半个中国来到内蒙古。来到草原环境,这些“国家的孩子”收获了来自当地牧民毫无保留的热情和呵护。
当时内蒙古的经济水平并不高,但善良的牧民用珍贵的食物和无尽的呵护把这些孩子培养长大。从吃不惯奶豆腐、不会骑马、不懂习俗,到完全融入草原家庭,经历时间的磨合,南方孩子们与草原额吉、阿爸、兄长成为最亲近的家人。
把真实的历史事件搬上大银幕并不容易。
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海的尽头是草原》导演尔冬升表示,光是原著剧本就改了两次。拍摄前,他对于这部戏如何呈现是完全空白的,“拍之前我不知道内蒙古什么样”。
在筹备阶段,尔冬升带领主创团队收集、研究了诸多有关资料,看遍了手边能找到的相关影视作品、书籍文献,也走访了多名当年的“国家的孩子”;同时还请教了当地牧民、相关专家、历史顾问,深入了解民俗与历史,努力在电影中还原诸多细节。
在调研过程中,令尔冬升印象深刻的是,在内蒙古,人们并不会将收养的小孩称为“孤儿”,“他们绝不会在小孩面前去说这个词”。
有些“国家的孩子”曾在老年回到上海,有的几年聚会一次,有的还在寻亲。尔冬升还见了“三千孤儿”中的几位,但他们大多是长大后才慢慢了解那段历史的。
“他们脑子里的画面是片段式的,就像我们电影的回忆一样,只有一个片段、一个画面。我后来一回想,我现在这个年纪,你要我记起来5岁到10岁的事情,其实也是片段。所以去问他们的感受是很困难的。尤其那么大量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他们个人的故事,我们没有办法去做一个几万人的资料收集。”
尔冬升曾考虑,通过还原真人真事来完成电影,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同时那些现有的资料往往“看不到里面的生活”。“所以我们了解过后,就从小家庭的视角去切入,展开整个故事”。主创团队从这些“国家的孩子”孩童时期片段式记忆里,抽离、概括出真情实感,全新创作出一部完整电影。
拍摄《海的尽头是草原》,尔冬升采用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依照现有剧本,沿途拍摄,沿途创作,在拍摄过程中不断修正剧本,把一些感受到的生活细节融入其中。
融入史料之外的生活细节
来自内蒙古的音乐剧演员、歌手阿云嘎,在片中饰演草原阿爸伊德尔。阿云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小时候就听过“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是民族大团结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阿云嘎第一次听到《海的尽头是草原》片名就觉得很有诗意:“辽阔的草原就像海一样无边无际,60年前,草原人民接纳了远方的孩子们,这缘分也让远方的海和内蒙古的草原结合在了一起,是爱让我们拥有了这段缘分,也必将把这段缘分传递下去。”
把鲜活的细节融入影片,是演员的必修课。为了更好塑造角色,阿云嘎专门采访过一些当年的老人,深入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状态。“生活经历对演员而言也很重要。你能让人能感动的那一刹那,不只是剧本的推动,也是在感动自己。”
电影中聚集了很多当地蒙古族演员,有很多非职业的内蒙古演员,片中饰演百岁老额吉的奶奶,以及结婚场景里的牧民,表演时都是真实反应,展现出草原人民最质朴的善意和博大的胸怀。
影片最后,饰演老额吉的老人表演令观众动容。尔冬升说,其实他们没有专门教她如何演戏,只是讲述了故事和人物关系。“这位老太太来到现场,她可能也不知道拍电影是干吗的,巴德玛老师还有她孙女帮我解释给她听。一到她拍的时候,她的词自己就讲出来了,刹那间完全投入进去”。
在浪漫化叙事中诠释爱
有观众评价,《海的尽头是草原》影片颇有史诗感,整体叙事节奏和情绪调性比较和缓,有着“缓缓诉说”的感觉。
阿云嘎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感觉,“慢慢的,淡淡的,不是声嘶力竭的,它给你足够的空间,自己脑补,这是导演的绝妙之处”。影片有一段情节,伊德尔的亲生儿子为了救杜思珩而死,片中没有声嘶力竭的痛苦,只有父亲隐忍泪水的镜头在某一秒划过。
阿云嘎认为,这部影片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它是浪漫的艺术化表达,没有仅仅展示人间疾苦,只是把美的东西、暖的东西扩大、放大”。
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尔冬升就曾说,如今他更希望拍一些让观众觉得温暖的故事。
而《海的尽头是草原》整部电影都流淌着爱意。
尔冬升解释,在创作《海的尽头是草原》时,实际上并没有刻意想要“缓缓诉说”。拍的过程没有想得那么细,剪辑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
在尔冬升看来,要不要拍某一题材,需要用左脑理性思考:这个题材是否让观众有新鲜感,是否需要抓紧时机拍摄,预算、演员合不合适。在制作剧本分场时,第一场怎么牵动观众情绪,也需要用左脑来计算。
但有些东西不是通过左脑“计算”完成的。尔冬升说,写对白时要用右脑思考,“写词要先感动自己”;演员表演的时候,导演需要观察监视器中演员的表现,用的也是感性的右脑——“如果他在现场没有触动我的情绪,我不认为他能触动观众的情绪”。
尔冬升认为,拍戏的过程是在和作品本身发生关系、产生连接的过程。《新不了情》是善良的女儿,《我是路人甲》是善良的儿子,而《海的尽头是草原》像女儿多一些。“我拍它,跟它建立关系,最后音乐做完、到影院看的时候,我跟它之间有了感情。”
对于尔冬升而言,这一感情会让自己联想起工作时跟演员戏里戏外的连接。
而电影最终在影院亮相时,观众看到的是自己跟电影之间的关系。尔冬升认为,此时导演的意图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我想表达什么,你不一定能吸收到。很多人触动的点不一样,它不一定是剧情、对白,它是让观众在潜意识里产生一些和自己有关的联想。你再看,你就跟它又熟了一点。”尔冬升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见习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警方打掉3个欧洲杯期间利用境外网站组织赌球的违法犯罪团伙
- 克宫:有关俄方下令杀害普里戈任的说法荒谬至极
- 俄美防长就美国无人机黑海坠毁事件通电话
- 高端服务业崛起 广西北海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宁夏农副产品组团出海“闯世界”
- 万千气象看上海丨你好,新动能 ——“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丨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
- 广西东兴口岸今年出入境旅客突破500万人次
- 雪乡唯美图集来袭 全国摄影师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 立足火锅食材“小切口” 重庆合川打造火锅食材全产业链集群
- 影像为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国际深一度:“非常戒严”夕令朝改!谁击垮了尹锡悦政府?
- 广西首批享受采信免检货物在友谊关口岸通关
- 上海一地燃气泄漏引发大火?男子拼接视频、散布谣言被处罚
- 冷空气携大风沙尘影响我国 南方阴雨延续至18日
- 迟福林:中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重要动力
- (乡村行 看振兴)江西靖安:国潮文创助力乡村“美丽经济”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大理力争3年打造1至2个跨境电子商务核心产业园区
- 北京:关于2024年春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 《王婆说媒》舞台下的“脱单男神群”
- 热门推荐
-
- 柬埔寨信用担保机构协助上千家企业融资
- 原创手绘 | 给所有孩子的“自救必修课”
-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泰山石敢当文化节开幕
- 川渝人社签署新合作协议 持续推动业务深入协同
- 峰回路转?俄罗斯为重返黑海粮食协议开出这些条件……
- 戴德梁行:2024年北京零售市场新增供应有望达近十年来最高
- 中新健康|总觉得自己有病,可能也是一种病
- 蓝皮书:数字文化贸易正成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关键力量
- 川渝人社先行先试跨省社保经办服务新机制
- 患了重感冒,谨慎坐飞机?
- 中西医肿瘤专家齐聚“云端” 共话肿瘤医学新发展
- 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8%
- 北斗高精度市场持续扩展 业界深耕规模应用
- 重庆江津:加快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
- “秋冬限定色”“驯鹿游”引客来 特色文旅释放消费“新”热潮
- 上火了 到底该吃哪种牛黄?
- 台企台商峰会寻商机:难遇这么好的自贸港政策
- 东西问 | 短评:电影节有何文化意涵?
- 马来西亚警方破获一起有组织虐童案 已营救572名受害者
-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宣布赢得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