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聊丨作家蒋胜男:写作是我体察生活的一种方式
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 上官云)著名作家、编剧蒋胜男,因为写作历史小说而知名。在中国,她也是最早一批“触网”写作的作家之一。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她写过多部小说,其中包括《芈月传》,被改编为电视剧后火爆一时。
从内容看,蒋胜男的历史小说多以女性为主角,但并未陷入“宫斗”“争宠”的套路,而是更重视对女性心灵成长史的表达,《燕云台》以及最新作品《天圣令》均是如此。
日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蒋胜男也提到,“我选择了女性角色作为一艘船,载着时代与故事向前走。用她生命中的爱恨情仇,将读者带向那个遥远的年代。”
身为女性作家,她可以相对细腻地去捕捉人物情感的细节,“其实准确地说,我是更喜欢历史题材,包括历史评论、历史小说。我的大历史系列也正在创作中。”
如果遇到写作上的“瓶颈期”,蒋胜男会闭门谢客,排除外界所有的干扰,自己静静地和书对话,和古人对话。过一段时间后再走出来,去关注时事,去和所有的人对话。
有时候,她会上菜市场买菜,会走过天桥,看那些人摆地摊,甚至听他们讲许多有意思的事。某些时候也可以从中获得灵感,“生活和创作,是一体两面的事。”
中新网:《天圣令》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蒋胜男:《天圣令》其实是宋辽夏系列中我最早动笔的一本书,当时书名叫《凤霸九天》。
当我在写完《芈月传》和《燕云台》以后,距离写完这个故事已经十来年了。这十来年中,我的思维,创作方式都有了很多改变。
所以,我又花了几年的时间对这个故事重新打磨,从原来的两卷本到现在的四卷本,虽然是一样的故事,但是内核已经完全改变了。
《天圣令》的人物生活在喧嚣热闹的宋代城市中,耳边时常飘过商贩的叫卖,勾栏瓦肆的曲声,平民百姓的读书声,这些在市声中的人物们享受着宋代商品化、城市化、市民化的生活。
中新网:《天圣令》的主角是刘娥。历史上,刘娥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蒋胜男:刘娥在历史上与吕雉、武则天齐名,是被史家称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一代贤后。
她可能是历代皇后中出身最寒微最孤苦的,虽然尊贵,却终其一生没有一个真正血缘意义上的亲人;她从辅佐真宗到垂帘听政,掌握国政二十年,到她死时宋朝已经十分繁荣富足。
刘娥本可能成为中国第二个女皇帝,但是关键时刻,她放弃了,身着龙袍登上太庙,只为向后世证明,她并非不能做女皇,而是不为。
她在女性领导者中也是特别的。她不按照古代内斗逻辑而生存,是因为亲身经历了战乱和流民之苦,有感于民生之多艰,这也深深影响了宋真宗的政治决策。
中新网:您在写作中查阅了很多资料,与刘娥有关的“狸猫换太子”传说,真实情况如何?
蒋胜男:刘娥入宫之后一直无子,刘娥的侍女李氏怀孕,宋真宗对外宣布说刘娥怀孕了,以此为理由立刘娥为后。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真相。
侍女李氏也不像“狸猫换太子”传说中那样,被打入冷宫,而是被册封为李宸妃,后来还生了一个女儿,刘娥成为太后之后,政治清明,受到拥戴。
中新网:您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角,也有读者将之归为“大女主”小说。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蒋胜男:过去的很多文学作品,尤其是历史文学作品,更多地是由男作者和男读者共同建构的,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离真实的人物有多远,可能是一个问题。当女性作者开始发声的时候,一定会提供出新的文本,或者给予文学一种新的色彩。
我选择了女性角色作为一艘船,载着时代与故事向前走。用她生命中的爱恨情仇,将读者带向那个遥远的年代。这些女性有属于自己的抱负和舞台,是历史长河中美丽闪耀的星斗。
小说《燕云台》、《芈月传》也一样,从女性起步,依然追寻大历史和大格局的东西。
中新网:当下不少文艺作品都在探讨婚姻、感情问题,有观点认为,女性应当独立、有尊严的生活。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蒋胜男:在中国,1949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通提高,走向社会,有了更多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对女性来说,生而为人,不仅仅是要成为某人的妻子、某人的母亲,你还是一个独立的人,在社会中、在单位中、在朋友圈中有自己的独特存在价值。
有独立思想、事业的女性,也呼唤能在文学形象中寻找到一种灵魂的共振。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芈月,喜欢萧燕燕?我觉得,跟很多读者从中看到了一种文学形象的映射有关。
《芈月传》里有这样的台词:“我现在怎么办?”“你觉得那是绝境,那就是绝境。你觉得这只是困境,你能走出来,你就能够走出来。”
这句对白,我写给读者,也是写给我自己的。因为我的人生,也曾经面临过极其绝望的一个状态。但是我相信,我能走出来,我就真的走出来了。
中新网:写作在您的生活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蒋胜男:我平时还是倾向于历史题材的写作,但不论题材是什么,反应的都是当下的现实。
玄幻、重生、穿越这些题材的小说,也是反应了时代的“现实”,毕竟作者不能脱离时代而存,每一个作品都在为当下发声。
生活和创作,是一体两面的事。我会去体察生活,从身边的人事中获得一些感悟,成为我写作的灵感。而写作,是我体察生活的一种方式。(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迪士尼开启“疯狂动物城”
- 湖南湘江新区用艺术点亮城市 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 商务部:鼓励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创新服务场景
- 海关总署:中国扩大进口取得突出成效
- 探访浙江宁波“最老”咖啡馆:“养老”更“享老”
- 拉脱维亚总理卡林斯宣布辞职
- 解现实之忧,助考古人专注“诗与远方”
- 北京迎来雷雨大风天气
-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萧瑞光:音乐跨山越海连通民心
- 台商在江西:在“新三样”浪潮下加速突围
- 故宫云对话:国宝级文物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谢锋:中美关系不应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 春节期间幼儿异物卡喉高发 这个急救方法要学会
- 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文化内涵”知多少
- 白先勇忆二十年前青春版《牡丹亭》大陆高校巡演趣事
- 陕历博馆长谈何以中国:开放包容是关键
- 财政部:8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543.69亿元 同比增长2.7%
- 第二届中法时装周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落幕
- 爱尔眼科“医风医德”系列报道荣获“2024年企业典型传播案例”大奖
- 游客在大牯牛山“纵火烧山”?官方通报:12人被处罚
- 热门推荐
-
- 税费优惠精准直达小微企业
-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去世,国葬安排将公布 生前多次访华
- 火灾后居民楼道里仍杂物堆积 专家: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 经济观察:城市老地标焕新回归 释放商圈经济新活力
- 海南拟支持购房人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 “银发知播”:用知识和热情点燃青春火焰
- 考试压力山大?试试这招赶走焦虑
- 协同创新“量子+” 2023量子产业大会点“量”未来
- 从“人才红利”中赢得发展先机
- 俄乌局势进展:扎波罗热核电站所在城市疏散居民 俄媒称乌军空袭克里米亚
- 上海多家医院开设门诊助力“阳康”民众尽快恢复体力
- 福建造船业出口动能足 前7月出口船舶超87亿元
- 进口东盟水果规模扩大 2023年前5个月广西外贸劲增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建宁:特色农业为革命老区增添新活力
- 巴基斯坦等五国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 今夏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
- 宁夏10部门联合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 融合新概念、新模式 特色文旅激活假期“消费DNA”
- 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招待会
- 桂剧演员谈地方戏曲发展:观众对桂剧不够了解 要慢慢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