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现世界唯一雪豹花豹共存化石点 揭秘雪豹如何走出青藏高原
中新网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现生雪豹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特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但古生物学家在亚欧大陆中国、法国、葡萄牙的多个青藏高原之外地点,最新研究识别出5例稀有的有效雪豹化石,备受学界关注。
这当中最特别的是,北京门头沟牛眼洞除雪豹化石外,还有花豹化石发现,代表了世界上迄今所知唯一一个雪豹和花豹共存的化石点。现在花豹和雪豹偶尔会共存在林地线附近,因此,两者化石同一地点发现,对研究当时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根据这5例青藏高原之外的雪豹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葡萄牙里斯本诺瓦大学、法国佩皮尼昂大学等中外机构的合作伙伴,聚焦化石雪豹与现生雪豹之间有何关联、雪豹如何走出青藏高原等议题展开深入研究,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1月1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线发表。
另辟蹊径揭秘雪豹特殊演化之路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江左其杲副研究员介绍说,作为青藏高原的顶级掠食者,雪豹在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之独特外形,使得雪豹成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化石相对稀疏,第四纪(约260万前至今)以来的记录尤为稀少,雪豹是如何逐步演化出如今特化适应青藏高原的模样仍然不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支持雪豹现生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虎,但雪豹和虎的形态及生态适应都截然不同,仅仅依靠分子生物学解决不了雪豹是如何特化的问题。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他们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由此研究揭开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
研究团队此次共识别出亚欧大陆5例有效的雪豹化石记录,分别来自中国北京门头沟牛眼洞、北京周口店第三地点、甘肃龙担和法国阿拉戈(Arago)、葡萄牙曼加·拉尔加(Manga Larga)。除牛眼洞的雪豹化石可以归入现生雪豹类群外,其他4例化石雪豹与现生雪豹都存在明显差异。
江左其杲指出,结合DNA序列和形态学数据,研究团队推断豹属的系统发育,支持5例化石记录的确属于现生雪豹支系,且它们相对现生雪豹组成并系群,表明这些青藏高原之外的雪豹并非独立于现生雪豹的一个分支,而是不断从雪豹主干上分出的小分支,说明它们很有可能代表雪豹多次在特定时间段走出青藏高原的记录,而这些记录共同组成了雪豹演化的几个断面,从而得以揭秘雪豹如何一步步特化。
雪豹或得以在冰期走出青藏高原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邓涛研究员表示,为研究雪豹相关形态特征演化,研究团队首先结合传统解剖学、几何形态学、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现生雪豹的功能形态展开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雪豹有较大的眼眶和高度发达的双目视觉,说明其有着发达的立体视力,能在复杂地形中迅速锁定猎物;雪豹具有较短的吻部和陡直的下颌联合部,截面接近圆形的犬齿,对应犬齿处可产生强大力量,能应对反抗力量较强的猎物,但作为代价灵活性较低;发达的额窦系统,可以温暖吸入体内的空气,并且增加呼吸效率,适应于高寒低氧的环境;发达的听泡前鼓室,增强对次声波的敏感度,可以在开阔地带更远距离听到猎物的动静;较大的颊齿,能在寒冷环境下在猎物尸体冰冻前迅速吃完大部分的肉,且对已冰冻的尸体也有更好的咀嚼能力;较小的肩胛骨和骨盆,但远端肢骨很修长,代表力量相对较弱但非常灵活的运动能力,适应在山地奔跑跳跃。
这些特征中,大部分是对山地环境,以及以羊亚科为主要猎物(羊类相对速度较慢,但肢骨短粗,角发达,反抗力量较强)的适应,只有少部分是对高寒低氧环境的适应。
研究团队将上述现生雪豹形态与功能的对应关系,同化石雪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早期的雪豹包括早更新世早期甘肃龙担的似比利牛斯雪豹、法国的比利牛斯雪豹,下颌骨虽然联合部已较为陡直,但仍没有缩短,颊齿也没有增大,对应对羊亚科猎物的初步适应,但尚未有明显高寒环境的特化。
此外,中更新世晚期周口店第三地点的似雪豹和晚更新世的路斯蒂娜雪豹,已与现生雪豹非常接近,具有相似的适应,但相关特征如外鼓骨发育程度、额头扩展等方面,在欧洲的路斯蒂娜雪豹中的发育程度总体比现生雪豹仍然稍微弱一些。
进一步分析结果支持雪豹从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形态特征演化,这一快速演化现象也与中更新世青藏高原出现大规模冰盖相吻合。其说明中更新世以来,全球气候波动性增强,冰期也变得更加剧烈,雪豹得以在约60万年前的冰期走出青藏高原。
“有趣的是,中更新世也是很多羊亚科成员首次走出青藏高原,出现在华北和欧洲的时期,可以与雪豹走出青藏高原相互对应。”邓涛说。
山地地形和猎物或比高寒更重要
为探索化石雪豹是否有与现生雪豹类似的生态习性适应,研究团队通过现生雪豹分布与气候数据的对应关系,运用随机森林方法训练了根据气候数据推断雪豹适应可能性的模型,再把末次冰盛期的气候数据带入其中,研究得出现生雪豹在末次冰盛期潜在的最大分布。
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末次冰盛期雪豹潜在的适宜分布比现在大得多,但欧洲和北京等仍在较为适宜的分布之外。因此,化石雪豹可能有与现生雪豹不完全一样的生态适应,因而不能完全用现生雪豹的模型去预测化石雪豹的分布。
研究团队还注意到,此次研究的中欧5例雪豹化石地点虽然可能海拔很低(低于500米),但全部属于山地环境,且基本都有羊亚科物种分布(除葡萄牙地点没有动物群记录外),这再次印证山地地形和相关猎物对雪豹来说,可能比高寒更加重要。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王世骐研究员认为,通过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有限元分析、物种分布模型的综合研究并运用大数据,研究团队综合推断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旗舰物种雪豹的演化历史和功能形态适应,揭示出雪豹的演化历程,并得出“对于雪豹而言,山地地形可能比气候本身更加重要”这一结论,可为雪豹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有望成为古生物学研究成果服务现生珍稀物种保护的范例。(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集大原高铁进入铺轨阶段
- 近百位韩国登山爱好者行游乐清雁荡山 感知自然人文美
- 保护大熊猫的年轻人:默默守护身边那群可爱的朋友
- 韩国警方传唤调查防间谍司令官吕寅兄
- 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运输保障能力提升
- 西藏日喀则打造便民服务站 小小“驿站” 温暖八方游客
- 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 世界技能博物馆推出首个临展“世界陶瓷技艺展”
- 制造强国建设离不开金融活水
- 终身禁入!两人私自徒步四姑娘山迷路后报警被救
- 商务部:继续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 杨苡的百年人生:保其天真 与遗忘较劲
- 北美票房:《惊声尖叫6》首映登榜首
- “新加坡·重庆周”启动 促多元交流
- 中国建筑装饰智能建造论坛海口举办 各类建筑机器人吸睛
- 中国航司增飞赴柬埔寨航班
- 开学大礼!马伯庸、任子威…文体大咖座右铭大揭秘
- 外媒:丹麦女王将于今日正式退位 丹麦历史将翻开新一页
- 2023年内蒙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0元
- (两会声音)刘永好:为民营经济立法是好事、大事
- 热门推荐
-
- 西九龙站海关查获进境旅客藏匿走私珍珠案 共计332粒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太原:农文旅融合激活美丽乡村“密码”
- 广州花都一楼盘近半价拍卖 周边两个楼盘已更名
-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上半年出入境客货运量持续上升
- 复工后如何做好心理建设?专家为过分焦虑开“良方”
- 上半年GDP30强城市洗牌:杭州再超武汉,南通合肥挺进前20
- 又遇法律难题 特朗普及其公司被裁定存在欺诈行为
- 国家药监局:牙膏不是“促长牙”、“补牙洞”的神器
- 过去50年,这项工作挽救超1.5亿人生命
- (乡村行·看振兴) 餐饮业乡贤组团送爱心餐 守护浙江乡村老人美好“食”光
- 江苏发布寒潮预警:多地气温将“一夜速滑”破冰点
- “唐诗西韵”回响大洋彼岸,中华之声架中美沟通之桥!
- 云南大理火车站新站房正式启用
- 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保持“黄色”恐怖袭击风险等级
- 海淘药品、胰岛素会成瘾 十大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 云南茶走进比利时 邀当地民众闻香品茗
- 山西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 畅通“走出去”“引进来”
- 中国团队成功研发建立可同步制备镭-223和锕-225自动化分离系统
- 德国2022年12月工业产出环比下降3.1%
- 巴勒斯坦卫生部门:加沙地带超2000名儿童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