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腊八蒜有啥讲究?正确打开方式→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1月7日(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
腊八,意味着春节序幕已经拉开
“红红火火过大年”就此开始倒计时
不同人群喝腊八粥有哪些讲究?
绿油油的腊八蒜为啥有益身体健康?
这篇文章,和家人分享↓↓
腊八粥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此时,气温几乎是一年中最低的时候,熬上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在天寒地冻的严冬,既能驱寒,又能补养身体。
“腊八到,粥飘香。”大米、小米、糯米、黄豆、红豆、绿豆、红枣、花生、桂圆……腊八粥的原料究竟怎么选?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配方↓
腊八粥的原料
究竟怎么选?
1
主料选择
糯米:固肾气,营养丰富,可缓解腹泻症状,推荐早上喝,便秘、胃寒、三高患者不宜多吃,夜尿多的人群可以选择糯米糊。
粳米:最适宜做腊八粥的底子,但血糖偏高人群除外。
糙米: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黑米:糙米的一种,含有花青素,有抗氧化和清血脂的效果。
小米:有安神作用,适合失眠、胃热人群,推荐晚上食用。
大米:适合胃寒人群。
2
配料选择
红豆:赤小豆健脾利湿、祛水肿,可以养护心脏。
绿豆:有清热、解毒、利湿功效,腊八粥加入少量绿豆可以中和其他粥果温性,但血糖高的人不宜食用。
豌豆:性平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三高人群也可以吃。
3
粥果选择
花生:有滋阴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心血管疾病人群可选择花生,但患有高血脂、脂肪肝、较胖人群要少吃。
红枣:补气、生痰湿,较胖的人群不宜吃红枣。
白果:对心、肾补养效果好,心血管疾病人群可以选择白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成年人一天最多吃7粒,如果给小孩吃,可以将芯去除。
银耳:银耳补五脏,还有辅助降血糖作用,适合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偏胖人群。
葡萄干:含有白藜芦醇,可以起到抗氧化、养护心血管的作用,适合高血压患者。
桂圆:桂圆肉可以补心血,桂圆多糖对糖尿病患者有好处,可挑选药性成分高的桂圆。
核桃:核桃皮味苦,放在腊八粥中会影响口感,建议直接撒在粥面上作为点缀。
不同人群有讲究!
腊八粥你喝对了吗?
1
糖尿病患者:做法、吃法有讲究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喝粥会影响血糖,所以不敢喝。其实,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平稳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腊八粥,但做法有以下3个讲究↓
增加粗杂粮比例。用杂粮和大米一起煮粥可以减轻粥对于血糖的影响。建议糖尿病患者用玉米、燕麦、小米、黑米、薏苡仁等粗杂粮类食物一起熬粥,粗杂粮比例最好占1/3—1/2。
添加豆类食物。同进食黄豆、黑豆等豆类和谷类食物,可以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另外,豆类食物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单宁和植酸,在长时间的熬煮后仍有很多保留,这些物质会减慢淀粉的消化速度。
尝试菜粥或肉粥。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可以降低粥的血糖指数,肉类中富含的蛋白质也可以延缓对食物中糖分的吸收。煮粥时,可以放入一定比例的蔬菜、瘦肉,比如:香菇油菜粥、白菜粥、胡萝卜南瓜粥、皮蛋瘦肉粥、鸡蛋豆腐粥等。
如果想喝“控糖”粥,一定要记住4个小窍门↓
除了以上技巧,还有一些小窍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在喝粥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血糖。
喝粥不要太快:喝粥的时候应该放慢速度,并搭配其他食物一起进食。这样可以延缓食物进入肠道的时间,减慢吸收速度,从而减轻喝粥对于血糖的影响。
尽量避免喝餐馆售卖的粥品:一来这样的粥大多经过反复熬煮,糊化程度较高;二来这样的粥有可能为了追求口感,额外添加糖、盐等调味品,无形中增加了精制糖和钠盐的摄入量,不利于控制血糖。
煮粥时不要加碱:很多人认为,加碱能让粥更黏稠。但是煮粥时加碱,很容易增加食材中淀粉的释放量,加剧淀粉的糊化作用,会让餐后血糖升高更快。
控制煮粥时间:将全部食材煮熟即可,不要过度熬煮,以免增加糊化程度,不利于控制血糖。
2
老年人:可多放点大豆
老年人应饮食多样化、多吃大豆及其制品。而且晚上喝粥,也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大豆可以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腊八粥软烂易消化,加上粗细搭配,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
3
中青年人:多放些不同的米
中青年人工作量、活动量大,对能量要求高。许多中青年人应酬多,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越来越少,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粮谷类应占55%—65%的原则。不妨在粥里多放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类,也可适当多放些栗子、莲子等既富含淀粉又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坚果。
4
孕妇:适宜香软腊八粥
女性怀孕早期一般早孕反应严重,此时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呕吐;孕中期胎儿生长加快,需要补充能量,同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孕晚期则需要加强钙的补充。对准妈妈和新妈妈来说,以下食物可以多考虑一下:糙米中含有大于100毫克/千克的钙,花生仁、大豆、黑豆、青豆、枣中都含有较丰富的钙,大豆和坚果中还含有较丰富的铁。
5
儿童:原料尽可能丰富
一般情况下,孩子应合理食用各种食物,以实现膳食平衡。12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都超过成年人。谷类是我国膳食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来源,豆类、坚果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孩子喝八宝粥所选原料可以尽可能丰富一些。3—5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此时多吃些粗粮类食物,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腊八蒜
在我国北方,还有在腊八节用醋泡大蒜的风俗。按照老讲究,腊八这天,把蒜剥了皮腌到醋里封口后,避免阳光直射,直到蒜变成绿色,到了“破五”那天蘸饺子吃。
腊八蒜为什么是绿的?是不是发霉变质了?实际上,腊八蒜在腌制过程中,先生成一种蓝色素,后生成一种黄色素,两种色素“一拍即合”,混合后便成了绿色。
专家表示,腊八蒜是非常健康的食品,它保留了蒜大部分的好处,但是又不像生蒜那么刺激,还不含额外添加的糖和盐,无论是单吃还是作为配菜都不错。此外,腊八蒜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让你远离感冒困扰,还能有效防止肠道传染病。
4步教你泡出
色泽翠绿的腊八蒜
如何泡出色泽翠绿的腊八蒜?这4步快记下来↓
选醋,陈醋和香醋泡的蒜口感不脆、颜色不绿,推荐选择米醋,泡出的蒜颜色翠绿、香脆可口,口感酸辣适度。
选蒜,推荐选择紫皮蒜,不仅好剥皮,泡出来的蒜口感更香脆、颜色翠绿。
剥蒜,要注意不要有破损或划伤,将其完整泡入罐中。
泡蒜,罐中放入3/4的蒜,醋没过大蒜即可,在腊八前后泡上,过年就能吃上,还要注意避免接触高温。
腊八蒜怎么吃更健康?
佐餐时每次食用3—5瓣,建议1—2个月内吃完。
取腊八蒜时使用新筷子,避免沾水或油,储存时建议放到冰箱里。
去年腌制的腊八蒜,今年不建议再食用。
小提示:腹泻、胃黏膜溃疡、肝炎等人群,不宜食用腊八蒜哦~
(央视一套)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长江2024年第2号洪水”抵达三峡水库
- 学者谈伊斯兰教中国化:要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路边发现罂粟及时报警 青海西宁两学生获表彰
- (乡村行·看振兴)三峡库区湖北兴山县激活冰雪经济
- 甘肃嘉峪关“链主企业+农户”工业化思路促农提质增效
-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现全新提法,传递何种信号?
- 马铃薯育种专家的日常:心有所“薯” 久久为功
- 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 一油轮在阿曼海遭伊朗海军扣押 被指曾替美国“盗油”
- 【时事观察】巴以止战待何时
- 俄乌再次交换在押人员 超200人获释
- 科学考察,行险远探前沿
- 寒潮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 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3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 欧洲动力电池为何难产
- 广西首个县级数字供应链产业服务平台上线使用
- 甘肃建“环境应急专家库”提升黄河流域环境应急管理能力
- 聚焦“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三届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举行
-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注意遵守禁烟规定
- 外媒:以军坦克深入加沙汗尤尼斯市中心 致至少34死
- 热门推荐
-
- 台青“登陆”浙江宁波创业创新 共探直播经济发展
- 广西加快跨境产业链项目建设 与东盟经贸合作热度持续攀升
- 广西岑溪市清理牌子数量超3000块 “减牌赋能”为村级组织减负
- 澳门青少年赴浙江宁波“寻根”:收获友谊 拓宽视野
- 四川省地震局官方地震预警平台正式上线
- 20余位中国梅花奖得主齐聚愚公故里 演绎经典戏曲
- “阳了”后中药怎么吃?可否与西药同服?
- 快递行业低价竞争持续 头部企业多举措抢占旺季市场份额
- 阿富汗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广西2条河流2个水文站出现超警洪水
- 不得民心!福岛居民忧核污水排海有损声誉 影响生计
- 防御台风“格美” 福建宁德渔船回港避风农户保收成
- 回迁小区尝鲜“人脸识别系统”
- 成都直飞洛杉矶国际航线恢复
- 沈阳化工大学毕业生扎根大漠 书写“化工报国”的无悔青春
- 一个女孩朝前走:向世界讲述中国青年成长之路
- 江西启动鄱阳湖枯水位水生生物保护红色预警
- 杭电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火出圈” 解决人才培养难题
- 端午假期辽宁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17亿元 同比增长182.7%
- 外籍媒体人打卡内蒙古博物院 感受中华民族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