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瑞昌: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百姓增收
中新网江西瑞昌12月30日电 (胡佩佩 陈娜 金明)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城门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浓郁的菇香扑面而来,菇农们穿梭在大棚间,采收、装筐、搬运、分拣,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基地建有种植大棚32个,主要以种植香菇和黑木耳为主,年产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菌棒50万支,年销售额可达500万元,不仅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城门村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王能军介绍。
“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形成集菌菇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为更多村民撑起‘致富伞’。”王能军说。
图为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城门村食用菌种植基地。胡佩佩 摄
在江西省瑞昌市黄金乡金岭村的鱼面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将晾晒好的鱼面称重、打包,一派繁忙景象。“我从小就会做鱼面,这里离家近,收入也不错,每天有150元收入。”江西省瑞昌市黄金乡村民柯菊仙说。
鱼面是一种以鱼肉为主料,加入一定比例面粉制作而成的特色小吃。据了解,制作一碗鱼面要经过搅、揉、擀、蒸、晾、压、切、晒等多道工序,取鲜活鲢鱼、青鱼或鲤鱼洗净,剁碎加工成鲜鱼肉泥,和面粉按比例搅拌,擀成面皮,用蒸笼蒸熟,切丝后再晾晒风干,鱼面才算制作完成。
“现在是生产旺季,我们每天能生产400斤鱼面,预计今年将为村集体增收超5万元。接下来,我们打算引进新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扩大产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江西省瑞昌市黄金乡金岭村鱼面加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瑞昌市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南迎144小时过境免签首个节假日 入境游订单倍增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时间不语过千年 内蒙古文物里的民族文化交融
- 开学“大戏”上线 美团小象超市文具相比上月销量上涨5倍左右
- 中国学者论昆仑:诸多民族共有共享“祖出昆仑”记忆
- 日本拟加严半导体等领域出口管制 商务部回应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悬水小村:从海岛版“西伯利亚”变“诗与远方”
- 说话怎样才能有“同理心”?和Siri对话试试
- 所谓“达标”虚实几何?日本核污染水处理装置安全性有效性等存疑
- 浙江杭州考古“上新” 近九成展品首次展出
- 琼州海峡停航预警
- 罗马尼亚一宾馆起火致1人死亡
- 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鲁启幕 助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西岑科创园区加速建设
- 乡约福建:乡村会客厅绘出振兴新图景
- 北京曲剧《永生花》登台:以京味京韵演绎当代都市温暖
- 浙江文旅观察:千年西湖摩崖题刻该如何保护?
- “促长牙”“补牙洞”牙膏靠谱吗?国家药监局这样说
- 伪装成维生素申报入境 南昌海关破获3起新型毒品走私案
- 惠龙高速全线唯一一座跨铁路连续梁合龙
-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第四届“博望青年论坛”开幕
- 热门推荐
-
- 《山海情》编剧团队获第33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 2023年欧盟收到逾110万份庇护申请创近7年新高
- 新时代建设者主题雕塑作品展亮相青岛
- 2023年下半年预计有6-8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
- 北京海关缉私局劝返一外逃逾十年走私犯罪嫌疑人
- 东航第9架C919入列 国产大飞机首度实现客舱局域网服务
- 中国恒大境外被清盘,会影响内地保交楼工作吗?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加速崛起
- 财政部: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
- 新闻观察丨美联储加息周期屡次引爆经济危机
- 商务部:将推动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
- 青海德令哈柏树山新村:“电”绘乡村生活新画卷
- 中国算力全球第二,先进计算如何成为“新引擎”?
- 韩国戒严司令官宣布,禁止国会、地方议会、政党活动,禁止政治性集会示威,一切媒体出版机构接受戒严司令官管理
- 美国多地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 四成受访者运动不足 科学健身多受益少受伤
- 上半年北京地区进出口1.79万亿元 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增长
- 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青年 共“绘”博物馆未来
- 应退尽退方能成就“一池活水”
- 上海:大学生讲述藏书故事 推动古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