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款快、低息、无担保、不录征信”?警惕广告背后的贷款陷阱
临近年底,大家的花销可能也变多了。而在资金短缺时,借贷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不过,如果您看到了宣称“放款快、低息、无担保、不录征信”等极具诱惑力的贷款广告时,务必要提高警惕。这些看似诱人的宣传背后,往往暗藏猫腻。
前不久,上海的一些居民就陷入了所谓“砍头息”的贷款陷阱。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陆续接到多起报案称,自己通过一些手机App贷款后,被对方强行收取了30%~60%不等的“砍头息”。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民警 程阳煦:“砍头息”实际上就是预先收取一定比例利息的一种放贷的方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两年内放贷10人次以上,借贷利率超过了年化36%,达到了一定的金额,就有可能是涉嫌非法经营罪。本案的犯罪团伙收取的是30%的“砍头周息”,折合成年化利率的话至少达到了年化1500%以上,是远超于36%这个法律红线的。
如此明显的“高利贷”行为,为什么会让被害人身陷其中?
警方侦查发现,这些放贷方式由传统的线下操作,转为线上短信推介、App下款,变得更为隐蔽而快捷。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民警 程阳煦:借款人收到一些打着“低息、无抵押、高额度、快下款”等迷惑性字眼的短信链接,一方面借款人可能确实是有资金方面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他也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的额度,所以就点击了相关链接。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经侦支队民警 许达:首先他在点App时并不知道是放高利贷的,确实是要借钱但不想借高利贷。其次,他点进去以后,这个App会自动生成一个额度,这不是他想要的额度,比如只想要2000,但突然额度调成5000,借贷人并没有自主选择权。第三,就是显示的额度和收款的额度是不匹配的,显示5000,实际上只收到3980,这种“砍头息”在借钱时就直接砍掉。
就这样,很多借款人稀里糊涂地就收到了贷款,而且,这笔钱在到手时就已经提前扣除了高额的“砍头息”。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民警 程阳煦:根据App的要求,借款人上传了自己的相关信息,之后,借款人在实际不明知借款的金额、利率、期限等关键要素的情况下,就莫名其妙地被放款了。
“软暴力”催收 借款人及亲友不堪其扰
反常的高利率让很多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此时,嫌疑人却早已通过手机App掌握了被害人的大量个人信息,只要还款期限一到,他们就开始进行“软暴力”催收。
报案人 黄女士:手机异常了,不停地跳出来验证码,好多好多吓死人了,从来没这么多过。
这是今年7月上海的黄女士向警方报警的一段录音,她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遭遇了短信轰炸。警方调查发现,她收到这些短信的原因,竟是因为自己的哥哥此前在网上借贷,还不上钱了。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民警 程阳煦:嫌疑人对借款人的工作同事、亲朋好友进行电话、短信的骚扰,这能够对借款人形成更大的压力,因为非常害怕自己借款的事情被其他人知道。
借款人无力还债,催收的骚扰短信却发到了亲朋好友手机上,这就是嫌疑人逼人还钱的手段。但这些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又是如何被对方掌握的呢?
警方从大量被害人的经历中了解到,这些网贷App从下载开始就充满了套路。首先,这些App根本无法在官方应用市场里找到。
被害人 沈先生:从其他途径下载,下载的同时还要点击信任,信任基本上就同意它读取手机中的通讯录、软件列表之类的。
绕过监管的这些非法网贷App一经下载,就要求用户开放手机的隐私权限,包括通讯录、相册在内的诸多个人信息早就被对方完全掌握。
被害人 黄先生:一开始先让你输入想借的钱,点进去后再输入个人信息,比如名字、身份证、银行卡号、银行卡的一点信息等,信息输进去之后还要手持身份证拍照,正反面都要上传,上传之后他好像是会审核的。
很多被害人不堪家人被骚扰的压力,在对方诱导下,又连续下载多个网贷App,直至陷入无法自拔的债务怪圈。
被害人 沈先生:周而复始,实际上自己用也没用到多少,利息就产生了一大笔,光利息就付了24.8万元,25万元不到。
犯罪团伙组织架构清晰 分工明确
通过数月的侦查,警方逐步摸清了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并梳理出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今年7月,上海警方展开了集中收网行动。
经查,自2022年10月起,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开发、运营境外非法网贷App软件,并招聘数十人组成职业化非法放贷犯罪团伙,团伙内部分别有App开发设计、群发短信引流,放款运营和催收四种分工。
今年7月,上海警方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对App开发、引流、催收等环节进行全链条打击,将张某为首的2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经审讯,嫌疑人对于参与以收取“砍头息”的方式非法放贷的事实供认不讳。
犯罪嫌疑人 蔡某:如果借款人只要求3000元的话,我们会给他放30%的利息,到手是2150元。
民警:你知道国家规定的利息是多少吗?
犯罪嫌疑人 蔡某:我知道,大概是年化利率36%。
据犯罪团伙成员交代,他们除了每月有17000元左右的固定工资外,还会根据业绩和工作量拿到不同比例的提成,因为“高利贷”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目前,上海警方依法取缔20余个非法App,查实该犯罪团伙累计非法放贷5.6亿元。案件侦办和追赃挽损工作仍在进行中。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 王勇:警方提示广大群众,在借款时要通过正规的银行、机构进行借款,不要轻信短信提醒,那种短期借款、无征信、快速放款、低息这种口号,防止陷入了高利借贷的陷阱。另外还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征信,理性借款。
(总台央视记者 陈昱 刘苏)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两个量子光源首次实现量子纠缠
- 汇聚全球能源、金融力量 IFF能源转型与发展委员会在京成立
- 因应预算缺口 德国提前取消电动汽车补贴计划
- 厦门推三项医保便民举措 涉及新生儿医保、生育津贴、住院就医
- 月初5800元月底7225元 新能源车保费涨价难题怎破解?
- 叙媒:美军在叙非法军事基地发生爆炸
- 周大新:好的评论文章会给作家带来启发
- 大华银行报告:“走出去”“引进来” 中国与东盟企业双向奔赴
- 国际热评:经贸合作日益深厚 中国—中亚峰会赓续友邻之情
- 浙港两地谋现代服务业合作共赢 签约20对项目超60亿元
- 多地开始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
- 业内谈禁售燃油车:技术路线多元化 循序渐进更稳妥
- 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中国降水更趋极端化
- 无视人权只顾党派利益 美国非法移民转运闹剧频繁上演
- 浙江挂牌成立海洋经济发展厅
- 公共外交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济南 共探对外交流合作新路径
-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蓝脸的温巴你认识吗?丨雪域遗珍之②
- “氢”装上阵!首台“宁东号”氢动力机车正式下线
- 火山引擎4K修复影片入选北影节“致敬·修复”单元
- 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峰会在福州举办
- 热门推荐
-
- “南药之乡”举行产业大会 协议投资超33.05亿元
- 困难大学生“先食后付” 可以多一些这样的人性化措施
- 上海警方侦破40余起食品制售假案 涉案金额2.8亿余元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滴水的“安康”使命
- 5G赋能文旅产业:科技保障助力寻根祭祖大槐树
- 非盟第36届首脑会议闭幕
- 广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29.15平方千米
- 税收数据显示综合所得年收入10万元以下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 日本防卫战略折射“挑战思维”
- 今夏用电负荷持续攀升 能源央企“花式”保供备战迎峰度夏
- 98岁中国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孙钧院士在沪逝世
- 朱昌耀:用二胡韵律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 莫言:为自己而写
- 湖南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 连续七年举办四季乡村旅游节
- 云南打造生物制品产业高地 疫苗、血液制品快速发展
- 收藏!2024年“三倍工资”日历
- 上海:数字化技术赋能构建眼科专病医防融合、精准分级诊疗模式
- 5月22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比昨天上升0.8%
- 黑龙江“秋整地”13亿亩地 比去年同期增长103.6万亩
- 中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政策首日 杭州口岸迎首批免签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