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聚:当农科大佬遇见“三农”短视频
“从小爱在地里玩,一不小心玩进大学了;种着种着,研究生也毕业了;抽空发发SCI,也就发了一百多篇;抽空教教学生,不小心教出一百多个硕士博士博士后,谁懂[墨镜微笑]……”
这个以网络神曲《Old School》为背景、讲着“凡尔赛文学”的视频,拥有超过四十万点赞、近三万评论,是“蔬菜卫士李宝聚”下最火的一条。账号的拥有者李宝聚,则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同时,他也是刚刚结束全国两会之行的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今年,李宝聚的提案就与他和“三农”短视频的故事有关。
“蔬菜卫士李宝聚”
点进李宝聚的短视频账户,绿油油的蔬果占满了手机画面。刚发布的视频中,他站在大棚里,手里举着一颗带着根须的新鲜生菜,神采飞扬地介绍“边养边吃”的活体生菜;下一个视频,他又捧着蔫蔫的番茄叶,给菜农讲解灰霉病如何防治。
拍摄这些短视频,是李宝聚过去一年的业余爱好。作为研究了三十多年蔬菜病害的“学界大佬”,李宝聚有30%左右的工作时间都在田野里。下地时,他会叫上摄像,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一天能拍二十多个,”李宝聚说,“因为农村大棚是这块地种这个菜、那块地种那个菜,我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开始构思,用大家感兴趣的方式说出来,一般拍一个视频只需要十几分钟。”
录完后,专业团队会接手后期制作,李宝聚则会投入到本职的科研工作中,但时间长了,他也学到了“一些短视频行业的常识”,比如作为短视频平台推送机制的“赛马体系”。
“假设一个视频有黄金5秒,一开始它可能把视频推荐给100个人,如果能有10个人观看超过5秒,他就再推1000个人,反之,可能只会再推10个人,”李宝聚说,“所以一些博主要吸引眼球,不管真的假的,先把爆点给你。而正经的视频可能还在拍花果棚,用户就已经划走了。”
正经,还是流量?
在短视频平台的“三农”话题下,有着超过20万粉丝的李宝聚是流量最高的学者之一。他的评论区里,经常会有菜农问“老师,为什么我家种的菜长这样”,也有不少人留言:“无核芒果研究得怎么样了?”
但大部分视频将将过千的点赞量,还远不足以扭转“伪科普”带来的负面影响。
“草莓为什么长那么大,是不是打了什么不好的药?其实,只要解决了用什么药、用药浓度、药品安全期的问题,正常使用农药是不会不安全的,”李宝聚说,“再比如,按常理来说,去年降价幅度很大的阳光玫瑰葡萄和往年相比用药应该是减少的,因为它卖不上价,而农药是很贵的。”
用标题党、厚黑学吸引眼球的“伪科普”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泛滥,已经成为许多学者和用户公认的难题。今年李宝聚呼吁平台优化科普短视频曝光机制的提案,就在微博上获得了不少响应,点赞最高的评论是:“这个真的(需要),太恐怖了,他们都对那些胡诌的深信不疑,不信我。”
除了短视频,李宝聚也试过直播,但效果并不算好。他说:“除了曝光机制,还有关键词一刀切的问题。如果讲蔬菜的营养功能,讲细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的名称,就会被限流,导致专业知识无法触达受益人群。”
“三农”科普的漫漫长路
实际上,早在短视频出现之前,李宝聚就在菜区颇有名气了。
走进他的办公室,两面书墙隔离出一个小空间,搭起了抖音直播的背景墙。书架上摆放着芝麻穗、研究蔬菜病虫害的专业书籍,还有几本《中国蔬菜》杂志。
“这是2008年的第一期《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他边说边翻阅着,手记那页图文并茂、清晰易懂,“一直到2016年,我们一共做了100期手记,当时在菜区里,很多人都是从这份杂志中学习植保知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加工作的李宝聚,曾在田间地头和村部会议室里讲过课,后来纸媒发达,他就改用杂志专栏讲解种植知识。2015年微信普及,李宝聚开始在“蔬菜卫士”公众号上写科普文章,一周一篇,在多位蔬菜专家的协作下,如今已经发布了1850篇文章。
“我们做这些是为了初心,也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李宝聚说,“在做手记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有些自认为很普通的知识,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却不知道,也就无法再往下传。”
无论是面对面、杂志,还是微信、抖音,在李宝聚看来,其实都是弥补农技体系不足的方式。
“‘农为邦本,技乃先行’,其实农技工作是非常重要、非常专业的一件事情,”李宝聚说,“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统计,在编又在岗的农技人员不足30%,他们培训的机会也少,有些掌握的知识甚至还不如农民,就更没法指导农民了。”
两份提案
“现在中国有十亿网民,很多人爱看短视频,如何让大家摄入知识或者其他有价值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李宝聚说,“它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娱乐的平台。”
类似的话,不少学者都说过。在视频网站做犯罪心理学科普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曾说:“当时(创建账号)的想法就是,作为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头部资源,我们一定要在短视频上作出专业的表达,不能丢失这块阵地。”
与过亿菜农、每一位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三农”话题,要面对的是更为激烈的话语权之争,过去一年,抖音上共有10.2亿个三农视频,获赞530亿次。
研究了几十年蔬菜、做了几十年农业科普的李宝聚,今年带了五个“三农”相关的提案上两会。其中一个,是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他在提案中表示,希望农技人员能更多“回归主业”、国家层面能够制定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聘办法,并以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为主,每年开展专业培训。
此外,还有一份关于推进“三农”领域短视频健康发展的提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李宝聚提出:平台可以对创作者进行实名与职业认证、建立并优化短视频监管机制,为有资质的专家账号开通“白名单”,并引入举报、投诉和其他负面评价机制,提高视频的可信度、专业性和权威性。(《中国新闻》报作者王曦泽报道)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陈洪谈叶嘉莹:赓绍中华诗教,百年一人
- 国家发改委: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5元、225元
- 历史现实题材交相辉映 2022哪部电视剧让你哭了笑了
- 黑龙江省开行今年首趟新疆旅游专列
- 澳门回归25周年题材短剧《澳门故事》3集播放量破亿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在京签50亿能源装备制造大单
- 山西发现唐代砖室墓 丰富太原地区墓室平面形状主流形式
- 12306推出“学生预约购票服务”功能
- 端午假期第二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亿人次
- 美国纽约机场航站楼内一自动扶梯起火 导致多人受伤
- 韩特战部队司令官:尹锡悦亲自指示“把议员从国会会议厅里拉出来”
- 刘谦:魔术师永远不会被淘汰
- 报告称意大利人口结构为欧洲最差
- 小账本里看发展 各地文旅如何“景”上添花?
-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全球推介会在悉尼举行
- “泼天富贵”如何接?文旅4.0时代的四重底层逻辑
- 时代之响与人间生活 张楚《云落》新书首发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已致95人遇难 最新救援情况→
- 海峡两岸逾万人同书“福”字迎新年
- 美国一军机在地中海东部坠毁 “未发现敌对活动迹象”
- 热门推荐
-
- 1420万元教育物资助力云南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 100万存5年利息少1万,六大行官宣:今起下调!
-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宜节食减肥
- 被指访印时所乘机内享高价餐 韩前总统文在寅夫人将起诉
-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3.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异船同坞“批量化建造”提速推进 外高桥造船同日实现双船出坞、双船起浮
- 卡塔尔埃米尔会见哈马斯领导人 拜登希望停火协议下周生效
- 在文献与传说中寻找夏朝
- 智利近海发生6.4级地震
- 助力藏电外送 青藏联网工程柴拉直流系统外送能力提升
- 还在任性吃?预防及控制糖尿病 这些食养建议很重要
- “星辰”旅游城市联盟在贵州成立 五城联动推动旅游发展
- (文化中国行)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赴一场“文化味”的Citywalk
- 中企承建乌兹别克斯坦人道主义应急仓储与物流中心太阳能改造项目竣工
- 美媒曝:中情局长赴沙特表达美国的“措手不及和不满”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乐安:“金果”迎丰收 增收“油”盼头
- “China Travel”持续火爆 “银发游”“亲子游”成为新热潮
- 刘亦菲:我不是个爱美的女演员
- 中国影视的世界表达:思想共振 以情动人
- 谢毅:百年侨企在华发展“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