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全面完工
中新网拉萨12月28日电 (雷巍 谢牧)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27日顺利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一项重要进展。
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同时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六大重点骨干工程之一。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境内,包括枢纽和灌区两部分。枢纽坝址位于湘河干流中游河段,灌区范围为枢纽坝址以下至湘河入雅江汇合口湘河中下游的河谷地带。水库总库容11340万立方米、配套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12.49万亩,电站装机容量40兆瓦,工程总投资27.01亿元(人民币,下同)。
据了解,该工程的建成可有效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及黑颈鹤的栖息条件。湘河水利枢纽下游艾玛岗、央村灌区涉及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是黑颈鹤重要的栖息地。工程所在区域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460mm,年蒸发量2204mm,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为典型的干旱气候区域。湘河水利枢纽、艾玛岗、央村干渠对该区域进行生态补水,遏制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改善黑颈鹤的栖息条件,对维护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打造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为灌区内农田及下游区域的人畜及工业用水提供水源保障,并提高下游湘河干流河段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可大幅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对推动西藏自治区特别是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悉,该项目工程吸纳工程驻地南木林县辖区农牧民到工地务工,累计吸纳当地农牧民群众就业521人,实现增收6054.86万元,人均累计增收11.62万元。(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县域游如何接住“银发流量”
- 中国—东盟共创视听合作新未来 签约9个项目
- 2月20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17532.3万人次
- 严打网络水军 河南依法查处逾3000名造谣传谣网民
- 医院院长倒卖出生证明 全面彻查背后利益链
- 泰国医生“跨界”学中医
- 乍得宪法委员会确认穆罕默德·代比当选总统
- 研究称频繁午睡或增高血压、脑卒中发生概率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山城老火锅飘出新味道 “底料秘方”在这儿
- 5.35亿年前“五环”状化石揭示已知最早环神经动物肌肉系统
- 国际锐评丨起底美菲合谋的南海“灰色地带”策略
- 重庆多地迎暴雨到大暴雨 造成多处河流涨水城市积水
- 全国朗诵艺术第10届朗诵雅集在京举办
- 《平原上的摩西》:成功的改编 全新的创作
- (乡村行·看振兴)抗旱保苗 山西闻喜复播玉米“喝上”出苗水
- 频发的枪支暴力 撕裂的美式民主
- 尼加拉瓜一客车与多车相撞已致2死8伤
- 北美票房:《伸冤人3》首映票房夺魁
- 支付更便利!建行联合各方推出“外包内用”互联互通方案
- 重庆“铜梁造”竹制品闯出国际市场
- 热门推荐
-
- 内容隐晦看不懂,“谜语人”直播为了啥?
- 前7月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2亿元 同比增10.5%
- 青海首个省级电力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筹建
- 供暖维修工:冬日里的城市“暖男”
- 对话王子文丨走出曲筱绡,走进叶文洁
- 《陈嘉庚文集》新书在福州首发 不少文章为国内首次公开
-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
- 北京市郊铁路:6月15日起城市副中心线等线路列车开行时点调整
- 为疆电入渝“穿针引线”——重大项目建设探访①乔文汇
- 人力资源服务业为超三亿人次提供就业服务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视觉标识征集作品显粤港澳特色
-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发生5.7级地震
- 中国在申请加入CPTPP上有何新进展?商务部回应
- 巴基斯坦军方称对伊朗境内的恐怖分子营地发动袭击
- 上海正式发布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
- 《十月少年文学》推出“北京中轴线专刊”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 中国企业IFA展谈国际化:重视创新力 坚持本土化
- 电网“劳模”王黎军检测电能计量三十载:从学徒工“小王”到“王工匠”
- 二三线城市为何出大招争办演唱会
- 山西灵丘:田间插秧感受好“丰”光 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