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AI相伴这一年
无论是否关注,AI都正在深入我们的生活。
一年多以前,人们还惊异于ChatGPT的横空出世,如今,许多人已习惯于在工作生活中寻求人工智能的辅助。一个更聪明的AI正无声潜入手机软件,使我们享用更精准的个性化推送、更高效的检索功能或是更拟人的“客服”。伴随ChatGPT宣布集成苹果智能生态,在第一代iPhone诞生十几年后,我们或将重新想象“智能手机”的模样。
20世纪50年代,塑料以其极强的可塑性将各种材料融合在一起,如今,人工智能也以其灵活的适应性融入各种硬件设备之中。我们或曾在马路上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人们戴的智能眼镜、草坪上牵着电子狗的机器人中窥得一二。
在大语言模型攫取公众目光一年后,今年,人工智能文生视频模型Sora掀起了AI领域的又一波热潮,AI的内容生产从文本扩展到了视频。
过去一年,AI生成的视频大量涌现,人类时常被它的造物所骗。但这也为艺术创作者带来了新的可能。已有导演用AI制作短片,中国的短剧行业率先形成全AI工作流的内容生产场景。人们期待,AI或将帮助“有才华的制作人将任何可能的创意变为现实”。
但在部分AI研究者看来,Sora的时代价值远不止于为创意人员提供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或将帮助AI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
一个近来令许多从业者忧虑的现状是,AI大模型训练或将面临“数据撞墙”的瓶颈,大模型的进化速度未尽如人意,或是源于“现有大模型开发已经耗尽了网站、书籍和其他用于预训练的公开文本”。甚至有行业研究预计,如果大语言模型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预计在2028年左右,已有的数据储量将被全部利用完。
AI视频生成模型或有助于解决问题。著名AI研究者李飞飞曾撰文表示,大语言模型或许需要进行“视觉转向”。语言固然重要,“但人类理解和与世界互动的很大一部分能力是基于我们所看到的”。
ChatGPT这样的模型已经足够聪明,但如果它不能像人类一样“看到”这个世界,那它会缺失一些信息。而Sora可以通过视频数据了解我们这个“充满视觉信息的世界”,模拟人类的眼光去观察、描绘和表现世界,这意味着AI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新的突破。
今年AI领域的另一大技术突破来自9月发布的OpenAI o1。有人认为,它或许“代表了人工智能能力的新水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在《思考,快与慢》中写道,人类的思考方式分为直觉性的“快思考”,以及需要逻辑意识的“慢思考”。
传统的大模型就像是人类的“快思考”,即通过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数据投入,让AI通过“死记硬背”获得快速反应的能力。“慢思考”曾被认为是人类的“专利”,而如今OpenAI o1则试图让AI在作答前“停下来思考”,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拆解、推理后作答,从而学习与人类相同的逻辑推理及深度思考能力。
OpenAI o1在处理科学、编码、数学及类似领域的复杂问题时表现出了更强的性能。几个月前,大模型还分不出“13.8和13.11”哪个更大,但如今,OpenAI o1在物理、生物、化学问题的基准测试中,都全面超过了人类博士水平。
AI算力的发展推动它帮助人类解决更多复杂问题。今年11月,Google DeepMind发布报告提示,目前,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中,正在酝酿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科学家使用人工智能的情况正呈指数级增长。
报告指出,过去半个世纪,全球科学劳动力显著增长,但社会进步的脚步却正在放缓。
如今科学家在寻求突破时常见的阻碍来自规模和复杂性相关的挑战,而AI可以弥补这一空缺。例如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创造的AlphaFold系统,可以直接预测出两亿个蛋白质结构。
在AI所影响的众多领域中,比尔·盖茨认为,“医学”与“教育”或许尤为关键。
9月18日,马斯克宣布旗下脑机接口公司的新一代产品Blindsight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突破性设备认证”,在未来,这一技术有望帮助失明者恢复视力。
过去一年,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愈发成熟。在某些时候,AI算法对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被认为超越人类医生。例如,AI可以分析乳腺X光影像中的微小异常,大大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AI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组数据、生活、病程等信息,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药物研发领域,今年,英国药物研发公司Exscientia利用AI技术,在短短几个月内便从实验室数据中筛选出药物候选分子,而传统方法通常需要几年。
在教育领域,AI则被期待能带来根本性重塑。全球范围内,AI相关的课程都在增加。智能教育平台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教学辅助。“数字教师”在一些国家走上讲台,而人类教师则只作为维持现场秩序的助教。
技术变革一直驱动着教育创新。部分教育改革者认为,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撼动了现代教育对于人的价值定位,要重新思考新环境下教育的变革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吴冠军在其新书《再见智人》中谈到,在AI取代人类工作、知识更新迭代加快的当下,教育应向网络状结构的终身教育转型,所有人都是“教-学”实践的行动者,时时与网络互动,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在AI加速深入人们生活的这一年,人类针对AI的伦理讨论也更加激烈。
担忧当代教育无法适应AI时代时,一些劳动市场的岗位已然因AI的到来被逐渐淘汰。不知不觉,不需要下班的AI客服逐渐取代真人,电话AI销售愈发真假难辨,商超里的自助结账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广告图片和网络文章是由AI生成。
AI正在取代那些重复性、标准化且流程明确的工作。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未来就业报告》称,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预计将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但好消息是,报告同时预测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数据分析等领域将带来9700万个新岗位。
18世纪的纺织厂剥夺了纺织工人的饭碗,同时也使7岁儿童能在厂内管理机器。乐观者认为,AI对工作不只有替代的作用,通过提高生产率扩大经济规模,技术进步可以为人类劳工提供新的转型机遇。
但这无法全然打消悲观者的顾虑。今年,在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模型为AI发展带来新希望的同时,政客大量制作AI视频拉动选票;一群创作者发现被AI侵犯版权;有女性的私人照片被合成色情图片及视频。
今年,全球首例与AI相关的自杀案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提起诉讼。一名少年在与Character.ai旗下的聊天机器人密切相处后自杀,他曾称自己深深爱上了这名机器人,希望通过死亡与其共处同一世界。
AI所引发的危机不仅囿于个人,同时也作用于地缘政治。今年11月,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发布793页的《2024年度报告》,其中有政策建议提到美国应开展“AI曼哈顿计划”,致力于增强美国在AGI领域的竞争力,并特别强调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威胁。在中国,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4年,美国加大了对中国AI技术的限制,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芯片技术和半导体领域。欧盟通过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监管框架的制定,力图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获得主导地位。俄罗斯则将AI技术的中心落于军事和网络安全领域,试图强化其大国地位。
过去一年,人们或许正在与AI逐渐熟悉,并试探着与其相处。科技界常将AI与电力作比。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8世纪发现了电,爱迪生在19世纪发明了电灯,又过了几十年,电力才真正成为普及大众的通用技术。
如今的AI或许正处于“电灯时刻”,它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一种更加宏观、全方位的变革。曾任哈佛大学校长和美国财政部长的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说,从一项革命性技术转化成普通大众日常使用的工具,通常需要比人们希望的更长的时间,“但一旦开始,它们的发展速度会比你想象得更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裴思童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阜康超大“水电宝”正式投产运行
- 新版医保目录重视“全球新”,1.1类创新中药通络明目被纳入
- 白皮书:中青年人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患者群
- 上海发布“化妆品绿色消费报告” 望推动构建行业低碳路径
- 广发银行用好“金融教育+” 探索高效金融教育模式
- 甘肃会宁蒲公英产业:曾经“救命菜”变今日养生茶
- 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因何惹争论?
- 美国军工复合体:制造冲突 反噬美国民生
- 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 一方庭院,满目风景:河北邢台任泽区 “庭院小美”扮靓“乡村大美”
- 船舶用上岸电 港口更加绿色
- 特朗普或给90天宽限 TikTok为何此时宣布将暂停服务?事件最新发展一文梳理→
- 以色列多地爆发抗议 至少11人在与警方冲突中受伤
- 收寄快递时如何避免个人信息被泄露?这场论坛上“大咖”来支招
- 交钱就能办理“提前退休”?警惕新型养老诈骗
- 广西友谊关口岸今年出入境车辆突破40万辆次 居中越公路口岸首位
- 山西借“数字化”向亚美尼亚民众展示晋国青铜艺术
- (走进中国乡村)黑土地上的乡村博物馆
- “2024我国旅游博览会”在韩举行
- 澳门企业家:与祖国同频共振,感受濠江两岸巨变
- 热门推荐
-
- “喜茶”们为何批量推出IP联名款
- 南水北调东线通水10年:畅通南北经济循环 惠及3省101个县市区用水
-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发言人就涉疆问题发表谈话
- 2023年“丝路大V北京行”活动启动 领略北京实践十年硕果
- 智能矿山建设加速推进 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 青海省黄瓜梁至茫崖(省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 媒体聚焦|如何防治秋冬季高发呼吸道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解答热点问题
- 韩媒:韩军向韩朝军事分界线以南进行应对射击
- 约瑟夫·奥恩当选黎巴嫩总统
- 美国才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石门林业科技员“点树成金” 助力培育富民产业
- 海南出台房地产市场“一揽子”新政 提振市场信心
-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创造多个“第一次”
- (经济观察)老挝啤酒销中国 与多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 第二十届中国并购年会举办 聚焦智能制造、金融创新与并购成长
- 专家:孩子出现塑型支气管炎等情况需做肺灌洗
- “两次告知”“两个清单” 上海倡导柔性执法助企发展
-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新塔台投运 提升机场通行能力
- 天津“金秋购物节”国庆假期启幕 200余场促销活动涵盖多场景
- 中国“Z世代”悦己消费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