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上海历史建筑纷纷穿上毛衣?万物可拟人,情感诉求还是流量焦虑?
随着气温进一步下跌,裹上毛衣的除了街头行色匆匆的路人,还有各式各样的历史建筑和城市地标——
最近,一场“给建筑穿毛衣”的活动在社交平台上风靡。通过AI软件,武康大楼、东方明珠等城市建筑纷纷“穿”上色彩缤纷的毛衣,而各地文旅部门也纷纷跟进,为当地历史建筑和旅游景点“穿毛衣”。
从毛绒玩具到城市建筑,从一座城市到一个国家,不少年轻人热衷将事物“拟人化”并依据现实情况赋予其个性和情感。一些乐在其中的人认为这只是将原有事物换一种表达方式以增加新鲜感,也有人担心沉溺这种将社会当作童话来对待的做法反映了爱好者不愿长大的“彼得·潘综合征”。
在小红书上,为城市建筑“穿毛衣”正在流行。近年备受欢迎的上海历史建筑武康大楼成了不少人青睐的“模特”,有人为它穿上粉色系的“梦幻套装”,也有人在它身上挥洒色彩:以黄色或紫色为底,建筑上的窗户成了几何形的色块装饰,外墙凸起的空调外机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毛球……有网友评论:“这不就是我小时候妈妈给我织的毛衣?”而东方明珠本身的条纹色块则成了网友“编织”的调色盘,此外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迪士尼乐园等也纷纷被穿上毛衣,有人甚至“织”出了一整个陆家嘴。
通过AI软件或开源平台,网友可以“一键”为城市建筑穿上毛衣,北京的天坛、福州的三坊七巷乃至绍兴的乌篷船都被穿上毛衣,“暖乎乎过冬”。将建筑拟人并非个案,如今不少年轻人热衷“万物拟人”,从星球、国家、城市到地铁线路、高速公路,均可拟人,并根据其现实特色赋予人物性格。例如有人曾将中国各大省市拟人化为一个班级的同学,北京是“班长”,上海是“学习委员”……以现实中各地发展变化为依据,还有人编写“班级故事”。而B站也有UP主将长三角各城市、上海各区乃至上海地铁线路和不同商场拟人化进行对话,获得不俗的播放量。
“其实我们就是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表达我们眼中的城市,AI帮助我们便利地完成了这个过程。”多款AI软件的使用者林屿曾将城市变成“印象派”“黏土动画”乃至“陶瓷”,“像对待朋友一样看待城市,会让我超越现实感到轻松。”而常在视频平台评论区与人交流的胡先生则将万物拟人视作“一种观察角度和沟通方式”,“比如将城市发展的长短板具象化成一个人的优缺点,或者将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变成一个人的‘家世’,比起各种数据比较、事件回顾,这样更容易让大家理解。”
但也有人担心,“万物拟人”的表达方式,不仅容易将真正重要的问题模糊掉,更反映了一些人对现实的逃避态度,甚至是心理学上的“彼得·潘综合征”。市民曾先生对一段长三角城市之间闹矛盾的拟人视频印象深刻,“用简单、诙谐的语言将城市建筑或发展现状‘拟人化’,是将复杂事物简单化、标签化,其实在加深刻板印象。”在他看来,如今流行的为建筑穿毛衣可以“图一乐”,但历史建筑真正的保护绝不是用AI穿件毛衣这么简单,“童话般美化这些复杂的工作,背后是一些人‘不想长大’。”
在上海一位精神卫生领域主治医师眼中,这样的现象背后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大家觉得好玩的点在于它利用了一种反差,把建筑变成人,把没有温度的东西变成有温度的东西。现在年轻人表达个性的空间大了,有些人是喜欢一些可爱的物件或者文创产品,仅此而已。”在他看来,这只是个小游戏,可能过段时间就不流行了,“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可能过段时间就流行别的了。”
各地文旅部门也纷纷跟进,为所在地区的历史建筑和城市地标“穿毛衣”,这一玩法还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多地都出现了“为道旁树穿毛衣”的情景。在愚园路上,不仅行道树被裹上了“毛衣”,就连街边座椅上也编织起毛线,在浦东新区八佰伴商场门前的张杨路上,8棵行道树也穿上了毛衣,向日葵、柿子树、海底世界……每一件毛衣都有自己的主题。其中一件毛衣还长出两只手,吸引了不少路过市民“牵手”打卡。昨天下午,现场两位推着行李箱前来拍照的年轻人告诉记者,自己是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后,趁来上海旅游特意过来,“上海已经来了很多次,不用去景点,更喜欢搜集奇怪可爱的城市景观。”不过也有想来拍照的市民抱怨,太多共享单车将穿毛衣的行道树“捂”住,想要打卡并不容易,“比起网上一键生成,现实中有很多现实元素要考虑。”
当“网红”红到网下,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还能红吗?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相对网上图片视频可以“一键生成”,现实中往往很难第一时间“蹭上热点”。“特别是文旅产业,很多地方都有流量焦虑,网上有什么热点就追逐什么。实际上一些细节做得好,也能打动年轻人,从线下红到线上。与其追逐热点,不如深度研究自身特色,自己成网红。”
2021年,武康路上一处建筑阳台上居民自发挂出的巨大蝴蝶结,引发众多年轻人前往打卡,成了当时的“顶流”。随后其他街区也有商家跟进,同样的蝴蝶结却乏人问津。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武康路蝴蝶结,源自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这一举动的奶奶“少女心”打动了众多网友。而后续基于流量渴望的商业化举动只是简单“复制粘贴”,自然无法成功。“可以研究网红现象的需求内核,而不是简单模仿网红的形式。”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室副主任曹祎遐认为,年轻人喜欢“万物皆可拟人”,其实是在当下走亲访友、邻里互动相对缺失的背景下,大家求陪伴、求分享的心理投射。除了满足精神陪伴需求、满足社交分享欲之外,这也是知识获取的需求。“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挖掘过去不知道的冷门知识,CityWalk的流行也是因为年轻人生活在其中,希望了解城市细节的知识点和背后的故事。”她介绍,在日本的京都传统产业博物馆中,会把当地的74种非遗制作流程“解剖”出来,让大家了解标准化的制作流程。“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更多类似的玩法,市场也会根据自身调节。”
事实上,新玩法已经出现。“穿毛衣”尚未捂热,把城市建筑变成冰雕已在社交媒体上悄然流行。
来源:上观新闻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谭盾:把中国优厚的音乐传统跟世界分享
- 上海探索利用数据助力医疗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 匈牙利:瑞典加入北约获批前需解决诸多问题
- “科技”赋能 内蒙古考古取得古代人骨DNA等多项重要成果
- 哈萨克斯坦庆祝共和国日
- 贵州:2024年旅游热度更高人气兴旺 将持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效
- 民营经济大市的“新春第一会”:营商环境成为关键词
- 北京市文联携手门头沟建设“诗画乡村”
- 四川绵阳:3岁女童被拐35年后终回家团圆
- 跨雄商高铁唯一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完成迁改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完成
- 【身边的大国工匠】与“泥水”打交道的蓝领专家
- 长江南通段发生撞船事故 2人失联
- 湖北邀全球游客赴“樱花之约”
- 广东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
- 第二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圆满收官
- 小广告为电诈引流 山西娄烦警方16个月连破14起“帮信”案
- 海南首部宋庆龄题材琼剧开排
- “兰州—塔什干”全货运航线首航
- 热门推荐
-
- 报告称2025年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仍会保持低速增长
- 共享单车,摇摆于商业行为与公共服务间
- 台风“普拉桑”在浙江岱山登陆
- 广东出台新政扩大基层药品配送覆盖面
- 非遗游、避暑游、文化游……端午假期这些消费新体验等你打卡!
- 俄外交部:将于5日就黑海粮食协议与联合国磋商
- 海内外知名专家上海纵论老子思维与“AI之道”
- 小米获EcoVadis“金牌”评级
- 2024年以来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超300万吨
- 印尼国防部长普拉博沃宣布赢得总统选举
- 北京:300家药店可用医保线上购药
- 广铁今年暑运累计已发送旅客超1亿人次
- 海信激光显示获得全国首个企业碳标签证书
- 超85万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在四川宜宾放归长江
- 多部门:到2027年15个重点领域制修订公共安全国家和行业标准300项以上
- 熔岩杜鹃盛放,内蒙古阿尔山引来八方客
- 廊坊经洽会:让会、产、城互促并进
- 中国代表:反对在朝鲜半岛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
- 千里续写“山海情” “80后”医生以蜂疗插上乡村产业“翅膀”
- 中国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