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达川区:构建区镇村三级防灾体系 实现地灾“零伤亡”
中新网达州11月21日电 (记者 王鹏 张浪)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易发多发。今年汛期,当地10天之内连续发生两起地质灾害,但均成功避险,实现“零伤亡”。中新网记者近日探访了解到,这一成果背后是当地构建的区镇村三级防灾体系。
及时发现地灾预兆 73岁村民成功预警
石桥镇天棚寨村的村民世代生活在丘陵地带。今年7月14日,连续降雨6天后,上午9点左右73岁村民刘天文到山坡上察看庄稼,忽然听到山间有类似放鞭炮的“噼啪”声,他循声而去,发现三组、四组交界处的村道水泥路面开裂,地面不断冒出浑水。
“这是山体滑坡的前兆。”刘天文根据经验判断,随后按照镇、村干部日常宣传培训的防汛知识和开展的防汛应急演练,迅速通过电话向村干部反映情况。接到报告后,村干部火速挨家挨户疏散群众。上午10点多,23户34人全部转移。
而就在上午11点左右,天棚寨村发生山体滑坡。后经勘测,滑坡体长约200米、宽约270米,土层厚度约5米,估算滑坡量超过30万立方米,造成32间房屋垮塌受损。
一位73岁的老人如何成功预警地质灾害?坐在记者面前,刘天文的语言很朴实,“平时村里开会,都会讲防灾减灾,我当时一下就想起这些来了。”
记者了解到,进入今年汛期后,石桥镇以“案”说避险,用“图”讲科普,常态化利用广播村村响、流动宣传车、微信群、院坝会、赶集日等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从而形成了人人皆知、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防灾减灾氛围。
天棚寨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严军告诉记者,其实该滑坡点并不是达川区122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条件相对稳定,但属于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刘天文的预警对成功避险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鼓励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预警工作中,我们探索建立了灾情隐患报告有奖机制,最大可能调动广大群众防灾报灾的积极性。”石桥镇党委书记郑运刚告诉记者,针对刘天文的成功预警,镇政府奖励了他2万元。
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入“花名册” 监测员随时预警
如严军所说,达川区日常的一项重要防灾工作,是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花名册”管理。其中,全区共有122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石桥镇有37个。
“这些地灾隐患点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监测员包点的‘镇+村+组+监测员’四级工作机制开展隐患排查、灾情收集。”严军介绍,尤其在汛期,村(社区)支部第一时间开展隐患巡查、掌握险情、发布信息、提醒群众,第一时间发现崩塌迹象,判断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形后,及时撤离受威胁人员。
天棚寨村村委会副主任陈红霞是该村的监测员。如今每到汛期,她会对隐患点进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再排查,从而确保“万无一失”。陈红霞说,每位监测员都经过了当地相关部门培训,尤其是前往一些滑坡现场培训,保证预警的专业性。
“比较大的隐患点,我们就安排多位监测员,比较小的只安排一位。”达川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陈乔说,选取监测员最重要的考量是距离隐患点近,“无论村社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要离得近,就可以担任监测员。”
记者了解到,今年进入汛期以后,石桥镇对12座水库、3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11个山洪易发点等开展安全监测、隐患排查工作,并逐一建立“一点“两卡”风险隐患台账,健全了隐患点监测人、村级负责人、镇负责人、技术支撑人的“四级”责任人预警模式,确保各隐患点的险情能及时被捕捉。
构建区镇村三级防灾体系 充实应急管理队伍
陈乔介绍,达川区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对全区地灾隐患点进行日常管理,定期通过无人机、裂缝仪等设备,采集隐患点变化趋势,同时还承担着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任务。
“抢险救灾重在科学调度,精准施策。”达川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石桥镇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得益于构建了区镇村三级防灾体系,从而实现了险情发生后,上下信息互通,协同配合,速报顺畅,处置果断,管控有效。
在此背景下,处于三级防灾体系中间一环的乡镇起着关键作用。记者了解到,比如石桥镇,持续开展交流培训,让各级干部树立起防灾观念,从而进一步辐射到村组。而除了灾情预警,灾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同样重要,包括现场管理、老百姓情绪安抚和人员安置等工作。“紧急避险后,总有老百姓希望回家抢救一些值钱物品,必须做好劝返管理工作。”郑运刚表示。
因此,石桥镇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队伍,包括镇级干部职工、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以及党员积极分子和热心群众。此外,石桥镇为充实救灾救援力量,采取政府引导、本人自愿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由67名退伍军人组成的救灾志愿者队伍。
“退伍军人队伍与镇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劝导撤离,将受威胁群众及时转移至集中安置点,帮助受灾农户搬运物资、抢救牛羊牲畜;在灾后恢复工作中,依然坚守在一线,开展险情排查,清理道路淤泥、修复断裂道路、排除农田积水,登记灾情,发挥了巨大作用。”郑运刚说。
达川区人民政府上述负责人表示,以石桥镇为例的达川区乡镇,在汛期中结合天气变化情况和地质灾害易发实际,严格落实“六个一”要求:即完善“一页纸”预案、组织一支抢险队伍、做好一张风险隐患图、一张紧急转移路线图、开展一次演练、一个应急物资储备点,才能在两次地质灾害中成功避险,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防长:美军出动B-2轰炸机打击也门胡塞武装
- 海内外中医药专家学者论道尼山 共话古老医学现代发展
- 福州闽侯县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大会举行 促产学研成果落地
- 长江口二号古船顺利入坞 转入考古与保护新阶段
- 汽车金融公司新规有哪些利好
- 义乌今年能接住多少“富贵”?
- 广州首只AIC试点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启动
- 中意艺术家在安徽黄山举办“双个展”
- 俄内务部:在布良斯克州拘捕的四名恐袭嫌犯均为外国公民
- “听音识病”的数字时代正在到来?有效性待验证 应谨防被滥用
- 手机打卡体验 重现北京中轴盛景
- 黎以局势升级近50万人或流离失所!真主党又一高级指挥官被杀
- 团圆年|有一盏灯火
- 钉钉“在线课堂”深圳开播 6000多名学生“蹭课”
- (粤港澳大湾区)深南高铁全线首座隧道贯通
- 文化数字资产领域迎利好,交易将有“实践范本”可依
- 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累计免税逾4亿元
- 尹锡悦将在宪法法院举行公开辩论时出庭表态
- 河北衡水168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签约服务
- 中老铁路:深夜,“小黄人”帮小鸟搬“新家”
- 热门推荐
-
- 第八届老舍戏剧节委约话剧《狼烟北平》首演在即
- 暑运首月广铁集团发送旅客超5921万人次
- 四川绵阳:男子失散33年终回家团圆
- 华南地区首家国家方志馆分馆开馆
- 国际原子能机构:扎波罗热核电站周围局势仍不稳定
- 江苏省首份RCEP项下输菲律宾的原产地证书签发
- 电视剧《他是谁》研讨会在京举行
- 多名游客投诉:被泸沽湖景区讲解员诱导购买“药银”
- 中新健康|从“新生”到“新声” 无喉患者如何重新开口说话
- 广西电力部门开辟抗旱“绿色通道” 农户办电不花钱
- 导演维伦纽瓦对话郭帆:希望去《流浪地球3》片场参观
- 非处方药销售数据能用于监测呼吸道疾病
- “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 砸了谁的锅
- “天工计划”清华大学团队访欧,中欧“碳足迹”交流升温
- 第三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获奖作品呈现“三新”特色
- 土耳其怒而召见西方九国大使,这件事“悬了”!
- 光明说经济丨从两个稳定 看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
- 高校科研食品如何走出“深闺”
- 海南大学启用观澜湖校区 着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校区
- 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有了能力评测体系 包含7大能力维度、481个细分任务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