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画家曾孝濂最新个展昆明开展:互生共荣的“雨林来信”
中新网昆明11月17日电(记者 胡远航)16日,博物画家曾孝濂个展“雨林来信”在昆明当代美术馆(CGK)开展。展览展出其新近创作的生态水墨雨林系列及植物博物画作品,探讨艺术与科学、生态的联系。
曾孝濂,1939年生于云南,195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事绘图工作。后参与到《中国植物志》项目中,和众多植物学家、画师一道,为华夏大地的301科3408属31142种植物树碑立传。60余年来,曾孝濂共创作发表2000余幅植物科学画,参与逾50部科学著作的插图工作,出版个人画集多种,设计10余套邮票。
此次个展,展出曾孝濂近年创作的以生态水墨为媒介的20余幅雨林系列作品、30余幅植物博物画作品。它们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雨林”。1967年,28岁的曾孝濂作为国家“523”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的随队植物画师,走进云南边境的热带雨林。这是他体验狂野大自然的初始,也成为此次展览的缘起。
展览在曾孝濂参与编绘的《热区野草图谱》《热区骡马代用饲料图谱》《疟疾防治中草药选》三本热区植物图谱文献中开篇。《秘境》《雨林即景》《互生共荣》《毛脚龙竹》《静谧》等50余幅作品,再现一个恢弘狂野而又层次分明的热带雨林:高大的望天树、龙脑香牢牢占据雨林空间的上层,由雾凝结的水珠顺着叶尖滴沥;榕树长有气根,不断扩张,织就庞大的根网;藤蔓顺着光源攀缘和缠绕,纵横交错;孢子植物落在哪里便长在哪里,总是湿漉漉的……这些物种各有各的生存策略,构成热带雨林中壮阔的生命景观。
“如果说画植物图谱时我是一个旁观者的话,那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我更像是雨林间的一份子。”曾孝濂说,57年前走进雨林,从最初的无知惧怕到惊奇赞叹,他从雨林物种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特殊意象中感悟到生命的神奇和奥妙,找到毕生的艺术志业。此次展览即是他给雨林的一封“迟到的信件”。
记者注意到,此次展览展出的重点作品皆以水墨画的形式创作。曾孝濂将其称之为“生态水墨”。“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形式,把我感受到的互生共荣的热带雨林意象画出来,是我创作的初衷。”曾孝濂说。为了完成这一梦想,他在退休后又系统学习了国画理论知识和技法。
“作为中国第三代植物博物画家,曾孝濂雨林中的万物,既保留着植物博物画的严谨客观,也从传统客观的艺术表达,转向对生态、秩序和自然启示的探寻,同时不断尝试在其中加入艺术的思考。”展览策展人崔灿灿评价称,曾孝濂的最新画作,让人感受到绘画史上少有的另一种“自然”和独特的美感,以及一种哲学上不可及的迷思与惊叹,从而照见中国古人所言的“道法自然”。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16日。(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鹳雀楼上诵古诗 Z世代华裔青少年走近黄河
- 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北京、深圳、烟台位居前列
- 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鱼体内放射性物质超标180倍
- 研究人员提出机器人触觉感知新方法
- 商务部:重点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
- 一家医院接连抢救7例心梗
- 无牌无证逆行占道乱停乱放 “老年代步车”该何去何从?
- 受台风和冷空气叠加影响 广东沿海部分航线停航
- 福暖中国丨广西女铁警以双语守护开往边城的春运列车 与外籍旅客沟通注意细节
- 铁警陈涛:守护“蔗”里的安全与甜蜜
- 工信部: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等标准研制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迎“百模大战”,专家称数据存储需求将大量增长
- 首家“福建省台胞之家联谊站”落地厦门银行宁德分行
- 百年古厝唤起乡愁 林纾古宅苍霞精舍复建展示会福州举行
- 京城年夜饭预订火爆 北京加强监督检查守护舌尖上的“春节档”
- 全域旅游“赋能”山西黎城:“移步皆胜景”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 去年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 涉672.8万辆车
- 促生态 增就业 汩汩绿能助力乡村振兴
- 多地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
- 赤字扩大、大量拖欠,废家电处理基金遭遇“梗阻”
- 热门推荐
-
- 【应急救援基层行】水电铁军,不褪色的“救援红”
- 中国县域常住人口排行榜:2县超200万,246县低于10万
- 广东河源万绿湖发现罕见“翠金鹃”
- “亚运经济”渐起 浙江义乌海内外体育用品订单增长
- 徐青甫故居旧址的别墅,变了模样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千年盐都”自贡的转型之路:从制盐到造无人机、做新材料
- 外媒:世界最长寿男性去世 享年112岁
- 潮玩IP“LABUBU”助力中泰潮流文化交流
- 海洋馆潜水员溺亡 游客:以为是假人
- 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 一老一小:中国亟待补上这两个免疫屏障短板
- 昔日“煤都”大同转型升级“中国黄花之都”
- 中新国际观察 | 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需美方付诸行动
- 故宫:“五一”假期未成年人团队可快速预约、检票
- 粤北韶关遭遇暴雨 发布洪水预警
- 聚焦中华文明起源 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
- 新兴产业进取态势强劲、竞争力增强 中国经济呈现蓬勃“精气神”
- 今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一千列
- 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占外贸比重升至约5%
- 老旧小区和合大院为何房价上涨一房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