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DNA数据存储效率?最新纳米技术研发出新方法
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纳米技术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基于DNA的数据存储新方法,或可提高将数据写入DNA的速度和成本效益。
在该技术的演示中,将一张中国拓片的图像(16833比特)和一张熊猫照片(252504比特)存储进了DNA,可以被准确地印刷和检索出来。论文作者认为,这个技术有望为可持续、高密度数据存储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可规模化的解决方案。
该论文介绍,传统硅基材料存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推动了人们寻求新的存储解决方案。DNA因其超高存储密度和耐用性,显示出作为颇有前景的存储介质的潜力。不过,传统DNA数据存储方法依赖于从头合成DNA序列,这个过程十分费时、昂贵且易于出错。
在本项研究中,北京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科研人员开展合作,他们从自然发生的甲基化(DNA的表观遗传修饰)得到灵感,提出了一种无需合成的方法,用通用DNA模板中碱基的选择性甲基化来编码数据。这种称为“表观比特”的方法,类似于传统的比特,以两个二进制值中的一个(0或1)来存储信息,对应碱基是否甲基化。
论文作者报告说,他们这项研究中每个反应的写入输出为350比特,远远超过依赖DNA从头合成的数据存储系统每个反应约1比特的输出量。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认为,最新发表论文的这一方法可用于存储图像和文本。此外,根据研究人员称60位没有专业生物实验室经验的志愿者用这个方法成功编码了文本数据,这进一步展现出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艺术邂逅乡村 如何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 开学提醒如魔音提提意见就炸毛 孩子为啥有颗“玻璃心”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浔阳江头”千年后:演绎“长江最美岸线”的双面故事
- 孩子频繁眨眼、揉眼,眼睛干涩……小心干眼症 | 呵护眼健康
- 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河南安徽湖北等地部分地区有雷暴大风或冰雹
- 展示文化新场景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多元活动迎国庆
- 江西景德镇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 快递下乡 投递幸福(大数据观察)
- 医院合并风波:解聘全体员工?
- 60名华裔青少年齐聚福州 体验中国大漆文化魅力
- 中国科兴累计为6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供应疫苗超12亿剂
- 《庆余年第二季》开播引关注 刷新多项数据纪录
- 西藏机动车保有量超92万辆 新能源车增长迅猛
-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将重返台湾巡演
- 这个暑假,亲子研学游、家庭“搭伙”游成消费热点
- 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安排节后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 波兰将2023年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4%
- 30家市场被确定为2024年度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对象
- 他们,守护着蓝色国土——二〇二二年度“海洋人物”速写
- 热门推荐
-
- 北京199家市级部门“晒账本” 加大国有资产公开力度
- 中俄音乐联盟、中俄区域性冰雪体育大学联盟成立
- 最快“当日办结” 北京公积金中心新增三种便民服务模式
- 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能源局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工作机制
- 香薰精油、醋、板蓝根……加湿器里加“作料”危害超出你想象
- 泰国副总理普坦:泰中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将越来越多
- 京昆高速成雅段发生多起追尾交通事故致1死多人受伤
- 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在长沙下线
- 警方通报男子驾车将妻子冲撞碾压致死:已被刑事拘留
- 教育专家如何“做书”?在快乐阅读中收获知识
- 中国互联网协会“第三届数字人精品秀”线上展播正式开启
- 湖南推进张吉怀旅游共同体合作 构建区域旅游大格局
- 李克强院士“把脉”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产业化五个问题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医者赤诚心 坦荡无所求
- 中外佳作汇聚 2023海河戏剧节天津开幕
- 四川:沿江高速公路溜筒河隧道实现双幅贯通
- 千年遗址焕发新生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 泰国推新举措促外国游客在泰消费
- 广西龙州县一房屋倒塌 初步核实4人被困
- “95后”小伙变身“和事佬”:“年轻人更懂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