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守护着蓝色国土——二〇二二年度“海洋人物”速写
他们深耕中国极地考察一线,绘就地球两极之间近40万海里的光荣航路;他们身处沧海孤岛,选择坚守,守护祖国西沙海空安全;他们勇闯万米载人深潜,驭龙潜海,逐梦深蓝……6月8日,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自然资源部在广东汕头举行主场活动,发布2022年度“海洋人物”评选结果,包括8位个人、两个集体。他们是卫士、是哨兵、是英雄,守护着祖国的蓝色国土。
坚守是底色
从2004年入职“雪龙”号直至成为船长,赵炎平始终是团队中最为坚定的一个。他先后担任我国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长,参加12次南极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他勇立潮头,发挥技术专长,参与建设大国重器、中国极地破冰船——“雪龙2”号,见证、参与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从做水手到担任船长,赵炎平始终冲在第一线。不畏惊涛骇浪,始终坚守在极地考察一线,他说:“是爱党爱国的信仰和对极地事业的热爱,支撑着我和船员们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坚守”,同样是邱华的关键词。“既然选择了当兵,就不能怕吃苦。”从新兵下连分配到西沙至今,44岁的邱华在岛上驻守24年,已成为西沙“岛龄”最长的兵。2011年和2019年,家里两次劝他转业,但每每面临走留选择时,他总是怀着对西沙的深厚感情和对身上这身军装的不舍,一次又一次选择留在了部队。这些年,他在各项比武竞赛中奋勇争先,现已成为海军二级军士长。他始终践行着自己上岛时许下的誓言:努力当好一名“天涯哨兵”。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救捞工程船队潜水队队长胡建同样诠释着“坚守”的意义。他投身救捞事业20多年,长期扎根一线,参与水上应急抢险救捞任务百余次,为保障国家水上生命财产和海洋环境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他积极投身我国饱和潜水事业发展,不断挑战深海极限,见证并实施了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试验、我国首次500米饱和潜水陆基载人实验两大里程碑工程。潜入深蓝,直面生死,他说:“人民至上是我作为一名交通救捞人的使命。”
创新写忠诚
在中国载人深潜二十年的壮阔征程中,叶聪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相继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寰岛蛟龙”载客潜水器总设计师;“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和海试总指挥;ISO潜水器工作组专家,编制潜水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作为国内首位载人深潜主驾驶员,叶聪执行了“蛟龙”号海试阶段51次下潜中的38次任务,最大下潜深度两次突破7000米。如今,作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党委委员、副所长,叶聪继续带领着载人深潜团队从“深海进入”向着“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的方向进发。
2021年6月25日,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这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深海一号”这座“钢铁之城”中,有一位同样有着钢铁意志的“巾帼指挥官”——侯静,她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海洋油气开发的一次次跨越。
作为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海管结构首席工程师、“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项目深水管缆部经理,侯静25年深耕海底管道设计建造,带领团队攻克超深水、高温高压开发等技术难题,有力推进了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向1500米超深水进军。她说:“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自主可控是新时代的‘国之大者’。”
这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讲席教授焦念志矢志创新的信念。30多年里,他坚持不懈地沿着微型生物与海洋碳汇的方向开拓创新,深入探索海洋中“看不见的巨人”——微型生物及其在海洋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海洋碳汇是一项需要长期发展的事业,研发海洋碳汇、培育碳汇人才、支撑国家碳中和目标是海洋人肩负的使命和任务。”他说。
奉献为蔚蓝
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和传播海洋文化是应有之义。
从事集装箱远洋运输36载,任船长20余年,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船长严正平曾先后12次任职新接超大集装箱船船长,开创了中国人驾驶中国制造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先例。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航运事业一线,严正平坚守着自己的航运报国梦。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对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街道青鱼滩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长青来说,科技兴海、大力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是他的使命。2003年上任后,李长青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促发展,以共富为己任,走出了一条“企业增效、渔民致富”的新路子。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经营,由他担任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的寻山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以海洋种业、养殖与加工为主导产业、总资产达25亿余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当地建设生态海洋牧场10万亩,成为国内重要的“海上粮仓”基地和荣成滨海旅游新名片。
在2022年度“海洋人物”中,两个集体引人瞩目。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主管维护我国周边海洋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推动与周边海上邻国管控矛盾分歧、开展务实合作、进行海洋划界与共同开发的外交谈判等相关工作。这些工作既关乎国家重大利益,又事关地区和平稳定。多年来,该司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开展周边涉海外交工作,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有效维护我国与有关国家关系和周边海域稳定,并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向海经济多样化高质量发展。
而自2001年起,中国海洋大学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成立研究生支教团。截至2022年,共向贵州、西藏、云南等地派出了21届支教团,合计295名志愿者,接续奋斗在西部地区支教帮扶一线。他们在云贵山区和青藏高原三省十校接力开展海洋系列特色活动,将学校海洋教育资源由线上搬到西部山区线下,开展科普宣传,将东部地区海洋发展成就融合于西部省份的特色文化教育中开展海洋思政,通过新颖多样的活动增强教育感染力。这些年轻人由此成为海洋文化教育的使者,打开了西部地区学生面向海洋的一扇窗口。
(本报记者 杨舒)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两会速递)全国政协常委李群: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 2023广州车展:从收获果实到孕育希望
- 突发!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边境地区 已致5人死亡
-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周今日启动
- 日元对美元汇率创今年新低
- 以音乐为媒 “衢州有礼”走进北京
- 广州增城影视产业集聚发展 发力微短剧新赛道
- 中国工信部:加快“千兆普及,万兆启航”
- 中国发文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回应四大核心关切
- 山西省劳动模范李培德:“关于锅炉,我什么都想研究研究”
- “你好!中国”2024丝绸之路日本旅行商考察活动圆满结束
- 重庆新发现千年汉代崖墓 出土文物56件(套)
- 中国自主研发并出口至韩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下线
- 北京优化暑期文旅服务 增加夜间游览、热门景区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 短剧市场规模近400亿元,体量逼近电影市场
- 援非中国医生为尼日尔患者成功完成高难度脑脊液漏修补术
- 漩涡中的威马
- “补货不下十次!”实探超市:谁在抢盐?有必要吗?
- 含“绿”量持续提升 绿色微电网助力工业节能减碳
- 辽宁两部门联合开展行动 严防电诈犯罪对在校青年学生侵害
- 热门推荐
-
- 毕业生简历绝不是平台牟利工具
- 央行:将开展35亿元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
- 3枚纪念币1张纪念钞!2025年普通纪念币发行计划公布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矿坑变公园 “煤城”双鸭山走出发展新路径
- 新疆和静县奎克乌苏石林成为游客旅游观光、探险好去处(图)
- 韩国发布新版国防白皮书,时隔六年再称朝鲜为“敌人”!
- 探访新疆兵团马鹿养殖场:货车司机成养鹿“专家”
- 重庆推出展览再现“明清画境中的生活景象”
- 民航客运将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行程单
- 加拿大补贴上百亿加元吸引大众汽车投建大型电动车电池工厂
- 中华老字号如何守正创新?全聚德起源店打造沉浸式光影餐厅
- 台风“云雀” 远离 福建终止防台风应急响应
- 万物皆可盲盒?期待新规的“清醒剂”作用
- 【央视快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 中新真探:吃“光敏性食物”更容易变黑吗?
- 西藏普兰口岸:共享发展成果 共建和谐社会
- 上交所2024年为市场办实事项目发布
- 2023,归去来兮!
- 跨越山海播撒希望 上海教育帮扶团队助云南莘莘学子追逐梦想
- 40岁后观众逐渐消失在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