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听错,新疆和田沙漠里种出了水稻!
新疆和田,一座座温室大棚矗立在漫漫黄沙中。走到跟前,里面一派生机盎然,各种植物吸收着光热资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
这里是万亩沙漠设施农业产业园内的植物工厂。三层栽培架上,采用垂直立体多层空间无土栽培技术的水稻“住上了楼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增加。不仅如此,这里的水稻从定植到收获只需两个月,远远小于120到150天的我国水稻生长平均周期。
“我们这次种的是当地的‘新稻1号’水稻品种,采用了快速繁育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究员王森介绍,其中育秧时间15天,将水稻秧苗定植到立体栽培槽之后,整个生长周期只需要60天。
生长周期为何能大大缩短?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杨其长率领科研团队,通过快速繁育技术手段,实现了水稻生育期减半,且全年不分季节连续繁育的技术突破。
在植物工厂内,记者发现有很多LED灯,这是水稻快速繁育的“法宝”。科研团队成员史大炜介绍,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光合需求,不断调控光配方,实现精准补光,大幅缩短了水稻本身的繁育周期。
杨其长告诉记者,植物工厂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和根际营养。今年4月,首次试种的快速繁育水稻收获,亩产达1051.5公斤。5月份以来又收获两茬,亩产均超过1000公斤,目前第四茬正在培育。
“未来,我们在戈壁沙漠上也可以通过沙漠温室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探索粮食作物的高效生产。如果一年收获五茬的话,一亩地一年的产量就可以达到5000公斤左右,助力粮食安全。”杨其长说。
快速繁育水稻的秧苗从哪里来?科研团队成员杨俊给记者展示了立体循环式育秧机,“育秧机不停转动,光充分照射到每个植株上,让植株均匀地生长,15天就能完成育秧。一台育秧机占地仅10平方米左右,可以供应50亩水稻需要的秧苗。”
据介绍,这项快速繁育技术已在四川成都植物工厂试验成功,但成都自然光比较弱,基本全部依赖人工补光,能源成本、运行成本和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为此,科研团队把目光瞄准了新疆和田。
在和田,不少温室大棚建在沙漠上,建设用地成本低,日照时间长。“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同时还能蓄积热量,不需要燃煤保持温度。”杨其长说,和田的沙漠是非常理想的试验场地。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团队终于攻克了在沙漠温室条件下水稻快繁生长的关键难题。
杨其长测算过成本:“这种高效节能的沙漠连栋温室,1平方米建设成本只有350元左右。未来与新能源、机械化、智能化装备技术结合后,它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还会降低。”
万亩沙漠设施农业产业园内,目前共有4座植物工厂,除水稻外,记者还见到了正在生长的玉米、西红柿、人参果等不同作物。现在,杨其长和他的科研团队又在沙漠温室里继续探索大豆、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以及油菜、棉花和苜蓿等作物的快速繁育关键技术,为未来温室作物快繁加代育种及高效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4.10.22 第7版
人民日报记者 李亚楠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两架战略轰炸机完成白令海巡航任务
- 打造“好房子”“好小区” 青海精准施策
- “资本活水”滋养科创企业 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IPO融资额超2000亿元
- 伊朗德黑兰军事基地遭以色列袭击 防空系统启动拦截
- “梅绽新时代——庆祝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创办40周年戏剧晚会”举办
- 广州海关出台18项便利措施服务保障第135届广交会
- 沙特开通吉达—北京新航线 助力沙特到2030年每年游客总数达1亿人次
- 浙江宁波启动城市数据空间 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大桥》升起之时,理想与热血犹在
- 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江西南康开幕
- 贾康:针对消费券发放的几点观察与思考
- 国庆假期新疆机场集团旅客吞吐量首破百万人次
- “世界旅游联盟·丽江会员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 2024杭台邻里节启幕 “径山茶”与“宝岛水”相融
- 国产新一代绿色节能环保型集装箱船外高桥口岸完成查验手续
- 云南龙陵发现中国新记录物种龙须玉凤花
- 民族风情引客来 “西湖边的畲乡”文旅推介会举行
- 喝豆浆到底会不会导致乳腺增生?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矿坑变公园 “煤城”双鸭山走出发展新路径
- 中国移动发布“九天”人工智能基座
- 热门推荐
-
- 聚焦宏观形势 业内专家共议2024年经济“危”与“机”
- 美国名嘴华莱士将离开CNN 将尝试流媒体或播客等新平台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隆重举行 李锦记之夜闪耀三亚 让世界爱上中国味
- 江苏已累计下调存量房贷利率373.81万笔 金额超2万亿元
- 每周一在自家屋顶升国旗 这位八旬老人坚持了32年
- 四川南江通报“摩崖造像被涂色”:公安机关开展调查
- 乡土文化“出圈” “东方毕加索”丹青巧绘新生活
- 海南屯昌发生一起货车撞人事故 致1死7伤
- 义乌约旦商人穆罕奈德:“一带一路”就是个大家庭
- 中小学生寒假作业减负“打折扣”
- 转发收藏!春运今日启幕 出行提示请收好→
- 中新健康丨数字惠民观察:一站式智能复诊,让患者复诊无忧
- 报告显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对中国游泳运动员的调查不存偏袒
- 商务部:遏制打压阻挡不了中国和中国企业向前发展的脚步
- 拜登会见泽连斯基,宣布提供新一轮军事援助
- 报告称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达876.8亿元 占全球13.4%
- 杭州推广“数字墓碑” 支持仅亲友扫码保障私密性
- 建行助农耕,不负好春光
- 南开大学研发仅用太阳光驱动的全天候自持续人体热管理衣物
- 中国多地“滚烫模式”催热避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