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有“针眼”是被打了东西?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残留?真相来了→
眼下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时节。近日,网络上关于“针眼螃蟹”的传言引发关注,有人称买来的螃蟹有“针眼”,还有传言说这些螃蟹被注射了兴奋剂和水等液体,不法商贩使用针头在螃蟹壳、腹部等部位注入海水、化学物质等液体,达到既维持螃蟹鲜活,又增加螃蟹体重的目的。这是真的吗?
要弄清楚这条传言的真相,就要解答两个问题:
螃蟹身上真的有“针眼”吗?
螃蟹真的可以被注射液体吗?
螃蟹身上的小孔 并非注水或注胶造成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罗琳:“针眼蟹”我觉得是一种误会,螃蟹要蜕十几次的壳,新壳还没有硬化之前是软的,因为螃蟹是聚集的群体,所以就可能被已经蜕完壳硬化的螃蟹腿扎在这个软壳上,看上去好像是有一个孔,但实际上不是针眼。你如果真的用针扎,它可能会碎了或者不会那么圆那么小,只有在软的时候弄上去的才有这种情况。
事实上,本身就“横行霸道”的螃蟹,身上的“针眼”很可能是由于螃蟹在自然生长过程中与同类争斗造成的伤口。此外,螃蟹在捕捞、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因为外力作用而产生一些小伤口。
专家:给螃蟹打针注水会导致螃蟹死亡
看来螃蟹身上所谓的“针眼”不太可能是扎过针的眼。那么,螃蟹究竟有没有可能被注水呢?专家指出,贸然给螃蟹打针注水,会改变脏器环境的渗透压,导致螃蟹脏器失水萎缩或吸水膨胀而亡,得不偿失。因此,所谓“针眼螃蟹”绝不可能出现在活的螃蟹身上。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罗琳:首先因为螃蟹的肌肉纤维比较细腻,它的存水率是极低的。这边往里打水那边就流出去了,它存不住水的,对增重没有任何的作用。其次你给它打针的时候,如果扎伤了它的内脏,这螃蟹就死了,得不偿失。另外,如果要打针得给成千上万的螃蟹打针,这本身操作上有难度,你得花多少人工,还有可能造成螃蟹大量的死亡。
因为我们也打了,还打了生理盐水,想着这样不会引起渗透压的变化,结果打完以后没有活过夜就死了。而且打不进去多少,一个二两的螃蟹打2毫升的水,相当于2克的水,这螃蟹就死了,增加2克的重量,对这个螃蟹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专家介绍,螃蟹体内的透明胶状物质其实是蟹膏,是雄性螃蟹的副性腺分泌物,即精巢和精液,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而蟹黄来自母蟹,是雌性螃蟹的卵巢,并非注水或注胶能够冒充。至于注射激素或兴奋剂的说法,也是不实的。这些药物对螃蟹无效,还会破坏水质,导致螃蟹死亡。螃蟹养殖需要良好水质,任何有害物质都会影响其生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罗琳:如果打生理盐水都活不了,那打胶肯定更活不了。因为所有动物都有排斥反应,作为一个外来的异物,螃蟹必须有这个免疫系统对抗胶体,如果对抗不了肯定就死了。
反季节果蔬会使用很多农药?
进入十月,北方地区寒意渐浓,也是反季节果蔬上市的时节。近期,关于“反季节果蔬会使用很多农药,吃了有害健康”的传言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是真的吗?
专家:冬季种植反季节果蔬比夏季用药更少
专家介绍,反季节果蔬的种植技术并非主要依赖于农药的大量使用,而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农业技术手段来实现。比如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梁浩:我们在反季节种植过程当中,通过温室提供一个跟外部环境相对隔绝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是我们不对植物本身进行任何的改造,同时由于这种隔绝的环境,它产生的病虫害风险也会降低,因此我们用的农药会更少。
专家强调,科学使用农药是农业生产的必要环节,合规合理用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科学管理还能够做到全程少用药或不用药,加之政府监管,广大消费者大可不必担心反季节果蔬的安全问题。
专家提醒,我国对于农药残留有严格标准,在购买果蔬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并关注果蔬的产地、认证等信息。此外,正确的清洗与处理方式也能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风险。比如,使用流动水冲洗、浸泡后清洗等方法,都能有效去除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
粉碎生活中的谣言
那么,近期还有哪些和生活相关的谣言在网络传播呢,继续揭穿↓
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残留?
流言:葡萄上的白霜其实就是农药残留,所以不要买上面有太多白霜的葡萄。
真相:葡萄、蓝莓、李子等成熟后表面都会有一层白霜,这是水果自身产生的果粉,属于糖醇类物质,在水果表面分布均匀,不溶于水。它不但无毒,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带白霜是葡萄新鲜的标志。
当然,如果农户在葡萄生长过程中喷洒农药,也会有一层淡淡的白霜。要分辨葡萄表面的白霜是天然果粉还是农药残留,方法很简单:天然的果粉分布自然均匀,并不会覆盖葡萄表皮本身的颜色,只会让葡萄看起来更加漂亮;而农药白霜分布不均匀,其中还可能会有水滴状的药斑。
酸奶里的益生菌越多越好?
流言:某网红酸奶宣称“每杯活性益生菌为5000亿”,几乎是每日益生菌推荐量(10亿—50亿)的100倍。这是因为酸奶中益生菌能够促进肠胃健康,添加的量越多越好。
真相:所谓益生菌,是指从动物、植物、人体中分离出的正常菌群,经过多道工序后生产出的活菌制剂。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益生菌有益于肠道健康,有些益生菌还能促进脂肪和糖的代谢。
但益生菌并不是越多越好,人体菌群应该保持在平衡状态。过度摄入和补充益生菌,不仅不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还有可能扰乱肠道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如腹胀、腹痛甚至腹泻。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李峥 高博远 王溪 赵丽颖 杜曦晨)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闽廊桥如何申遗? 专家学者将齐聚浙江庆元共谋发展
- 为何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听他们这么说→
- 欧洲议员:或是美国破坏“北溪”管道,原因与德国有关
- 全球多国专家响应在中国天津成立国际癌症组织的“天津倡议”
- 5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29种产品上涨
- 助力品牌跃升 上海浦东陆家嘴发布百亿品牌计划
- 浙江一船员因作业事故受伤 应急救援直升机开展外海救援
- 金士杰领衔话剧《父亲》首登国家大剧院 用演技描摹脑海中的画像
-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4》发布 聚焦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工信部:5G手机用户文件平均下载速率超139Mbps
- 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科学突破
- 未成年人入住民宿,安全如何保障?
- 宁夏14家企业入选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样本企业
- 第三方认证评估通过!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
- 海南举办2024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 提供2.6万余岗位揽才
- 国际识局:苦等超半世纪,巴勒斯坦“入联”最大障碍是它?
- “小挣青年”的努力值得珍视和善待
- “最严排放标准”20余年升级之路
- “国字号”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正当时
- “沉浸式”人文体验剧《遇见娘子关》成功试演
- 热门推荐
-
-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访问山东 参加首批采购燃气公交车下线仪式
- “中国板栗之乡”河北宽城:板栗栽植面积超80万亩
- 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年环太湖交流活动在常州启动 共绘融合发展新篇章
- “中国造”国内自主设计最大直径18米级回转支承下线
- 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用
- 侨乡泉州开通首条中东外贸集装箱航线
- 贵阳:路边音乐会成城市新名片
- 第六届川剧节在成都鸣锣启幕 经典《芙蓉花仙》再现舞台
- 广东发布总林长令:用“长牙齿”硬措施保护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果
- 江苏南通举行海上搜救综合演习暨大型试航船舶救助专项演练
- 今年前7月国开行发放绿色贷款超2900亿元
- 马克龙与内塔尼亚胡通话 吁立即实现人道主义休战
- “制造业大市”宁波加“数”前进:聚焦推动数实融合
- 美管制对华半导体出口,韩媒诉苦:韩国成“最大受害者”
- 美国宣布:再度延长对乌克兰钢铁停收关税的措施
- 赣江江西丰城段一船舶4人窒息死亡
- 雨雪降温来扰 山西发布农业气象风险预警提示
- 内蒙古兴安盟的“草原厨房”:搞起舌尖上的大经济
- 谨防非法“代理维权”陷阱
- 武汉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