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观察:第二个十年,主流媒体融合如何再出发?
中新网长沙10月16日电 (记者 唐小晴)十余年来,媒体融合从行业探索上升为国家部署,从“相加”走向“相融”,从“相融”挺进“深融”。记者从在长沙举行的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了解到,融合的浪潮中,各主流媒体的突破口不同,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精品越来越多,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无一例外都将内容创新作为“看家本领”和以“不变”应“万变”的重要法宝。
2024年,是媒体融合战略向第二个十年迈进的开端。展望下一个十年,媒体深融靠什么?
智慧深融
十年间,中国媒体生态风起云涌,浪潮迭起,动力强劲。媒体融合发展走过十年,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推动媒体融合进入媒体智能化快速发展新时代。
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众多“黑科技”集中亮相,展示了主流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变化。
许多媒体人围在人民日报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展位的“人民审校”展示屏前,盯着这款内容风控平台将稿件中的错误一个个迅速“揪”出来。“这得益于人民日报20余年积累的人工审核案例及3000多万篇基础语料、17万余道问答语料。”工作人员介绍,人民日报正通过构建主流价值语料库训练相关大模型,让大模型在涉意识形态相关问题上答得上、答得准、答得好。
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块绿幕,看起来十分简单。不过,当你站在绿幕前指定位置后,就出现在工作人员的电脑显示屏。根据你的喜好,工作人员再从数据库中调取一张月球场景,一张在“月球”上的虚拟场景照片生成。
“很方便,一键切换场景。”媒体技术国家实验室展区的蓝海创意云相关负责人顾余健说,数据库有2000多种场景,可满足不同行业场景需求和多元化应用,赋能直播创作。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主流媒体带来崭新机遇和重大挑战。多位与会嘉宾认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新时代的媒体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不过,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传播领域掀起继互联网兴起后的又一轮重大变革。面向下一个十年,如何拥抱新技术,推动媒体纵深融合?也有声音质疑媒体人是不是要被AI取代?
不是每家媒体都要成为技术公司,也并非每个媒体人都要成为技术人才,而是实现内容与技术的“双向奔赴”或许是应对技术浪潮的明智之选。“面对新技术,应用速度和应用能力很关键。”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认为。
内容为王
媒体的故事,总是从内容生产开始。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一直以来,内容创新与变革,无疑是媒体融合之路浓墨重彩的一章。
新媒体工作室推出的创新融合产品,激发了主流媒体的内容创新活力。2017年5月,中国青年网“青蜂侠”2017年5月上线,七年生产16万条自媒体资讯,总播放超1000亿次,凝聚4000多万高粘度青年粉丝。
“根据平台特点和粉丝特性,采用不同表达和呈现方式,供给多个传播平台,服务各类青年。”中国青年网“青蜂侠”工作室负责人王海说,7年来,在报社深度融合改革中,“青蜂侠”触摸到了“以青年影响青年,以青年引领青年”的本质。
“信息技术一日千里,传播方式瞬息万变。所谓风口、经验必将过去,但习惯性创新和‘无传播毋宁死’的意识,可能更有价值。”王海说。
谈及内容创新,有些媒体却被流量裹挟,或陷于“你有我也要有”的形式追求,走错了方向。长图、海报、H5、短视频,有些媒体什么形式流行就一拥而上。对所有产品不加区分的穿靴戴帽进行新媒体包装,形式炫酷、技术吓倒人,偏偏在内容上打动不了人。
“全媒体时代,媒体比拼的是大流量、传播率、点赞数;群众要的是更快、更深、更带感。我们说话的方式得改,文稿的调性得改,传播的视角得改!但有一点不能改:扎根基层不能改!”连续6年获中国新闻奖的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助理、高级记者杨川源认为,真实、贴近、一手资源的“蹲点报道”就是站上融合传播主战场的“硬核武器”。
找准内容创新方向、提升内容创新能力,是主流媒体始终坚守的信念,也是安身立命之本。“内容创新与时代声音要双向奔赴、内容创新要与传播场景双向奔赴、内容创新要与技术变革的双向奔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刘晓鹏表示,主流媒体内容创新的重要规律就是要让内容适配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式。
内容为王、守正创新,壮大主流舆论,做强主流媒体,释放权威声音,以高质量的内容扩展主阵地、增强引导力;推动内容变革,让优质内容更加具有年轻态、潮流范、共情性……这是与会嘉宾对第二个十年主流媒体融合的期待。
文化交流
在中国新媒体大会“融合创新智慧传播”技术应用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发布的《大模型深度赋能媒体智创融合——中国智能媒体创新发展报告(2023-2024)》指出,智能媒体作为信息传播新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世界,成为连接人类与信息、知识与智慧的桥梁。智能媒体不仅仅是技术的产物,它更是文化与价值观的载体。
由此窥见,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潮中,智能媒体正成为推动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从传统文化宝库中寻根探宝,推出《简牍探中华》《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典籍里的中国》等系列精品文化节目,以及“何以文明”全球巡展媒体活动,用前沿科技书写中华文化之美、追溯中华文明之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胡劲军说,要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深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在新媒体领域的国内国际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彰显中国国家媒体的担当和作为。
当前,推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对中华文化精神标识、价值内涵等的深度挖掘、关联分析和呈现展示至关重要。北京邮电大学打造了以彣芯、彣链、彣脑平台为代表的系列文化科技创新成果,在服务国产技术研发和文化资源数字化生产与传播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学校将进一步整合高校、文博、传媒机构等资源,通过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和文化资源开发复用,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消费新场景、服务新领域。”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说。(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三峡北线船闸停航检修转入无水联合调试阶段
- SK-II再度携手莫文蔚官宣全新品牌代言人,共赴下一段晶透之约
- 国家发改委:将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 桂林老年团4天3晚游40元?官方通报:已立案调查
- 浙江绍兴办“云游越城”活动 以直播为媒引客来
- 人不只为自己活 还要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 叙利亚政府军称重创反对派武装并夺回部分阵地
- 2024年8月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调整
- 江西一名村干部在防汛巡查时遇难
- 2024年上半年德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6%
- 快给包装“瘦瘦身”
- 儿童、中小学、大专院校疫情防控怎么做?这份指南请收好
- 强扭之瓜——岸田访韩“底气”不足
- 山西推动龙头企业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 助力农业“特”“优”发展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探馆:打开未来出行想象 全球车企扎堆“亮肌肉”
- 食疗治不了高血压 专家送你降压四锦囊
- 洪水退去吉林“鸟叔”重整“鸟类天堂”
- 金融监管总局:今年以来全国涉农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
- 我国涡轴发动机适航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 调查报告:中资企业仍是办公面积增长主力需求
- 热门推荐
-
-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安置房等配套项目建设
- 俄乌互指对方袭击致多人受伤 泽连斯基再向盟友发出呼吁
- 中国商务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等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缺乏事实依据
- 160余件(套)古罗马时期女性主题文物亮相辽博
- 履职在一线 新疆基层人大代表为群众排忧解难
- 世行行长:美国债务违约风险加剧全球经济困境
- 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落幕 将开展常态化活动普及戏曲艺术
- 柴达木盆地实现找矿新突破 发现各类矿产100余种
- 王春英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副书记
- “可可西里讨食狼”被货车轧死,司机要担责吗?律师解读→
- (新春走基层)西班牙汉学者的忙碌春节:浓浓年味中品传统民俗
- 舟山跨海大桥通车15周年:海岛变通途 共绘发展新篇章
- 六部门就《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 铁公多式联运新模式国际班列在深圳首发
- 原创话剧《布吉出租屋》用四段时间切片凝练深圳改革开放成就
- 夏季空调调高一度 北京倡导市民践行绿色生活
- 魏牌全新蓝山开启预订 搭载全新NOA无图智驾
- 关爱环卫工人共建宜居城市 能建城发南京事业部点“滴”关爱流动金陵
- @每天用耳机的你,这件事要注意 | 科普时间
- 日前首相批岸田不负责任 日媒:实际上在要求岸田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