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治不了高血压 专家送你降压四锦囊
受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专家提醒,进入40岁以后,哪怕没有症状,也要关注血压问题。如果夜尿增多,也有可能是血压问题哦!
同时,现代人讲究养生食疗,认为合理健康饮食对治病大有好处。如果是高血压,也能靠吃控制好血压吗?专家的意见是:“药不能停!”血压的管理不能只靠饮食,想要控制好血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服药、严密监控血压缺一不可。日常管理血压有哪些诀窍?不妨收好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周滔主任医师开出的降压四个锦囊。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游华玲
锦囊一:
降压药物+健康生活
周滔介绍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长期坚持。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是的,合理饮食很重要,重点是限制钠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这可能也算是“食疗”,但却不能只靠它。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包括控制体重,防范超重,已超重的肥胖者则要科学减肥。
但单纯健康生活,是远远不足以控制血压的。在此基础上,还需坚持血压监测及合理使用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药物治疗恰恰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临床数据显示,坚持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脑卒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下降了50%;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了15%~30%。
总之,高血压治疗中,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健康生活方式则是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同时执行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锦囊二:
平稳降压,拒绝“过山车”
降压太快太猛可能“出大事”!周滔说,降压太猛,身体不能适应,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引起脑卒中、心绞痛或肾功能减退。长年高血压的老人,如果降得太快极易发生脑梗,造成严重后果。
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法门。一般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要用4~12周才是安全的,老年、冠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还应适当延长。
同时,血压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因为血压过低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增加脑缺血的风险。健康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还得因人而异。普通高血压患者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最高数值(140/90mmHg)为降压目标;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冠心病,则建议控制在130/80mmHg;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控制到150/90mmHg就可以了。
锦囊三:
务必监控清晨血压
周滔提醒,人体的血压存在昼夜节律,清晨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很多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不达标,有医院的心内科门诊曾调查过2000余名高血压患者,早晨7:00~10:00间测量血压,清晨血压不达标率高达54.6%,相当于10位高血压患者中就有5位患者清晨血压不达标。
实际上,管理好清晨血压,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控制了全天24小时血压。而清晨血压不控制的话,心脑血管疾病最易在这个时段“偷袭”。清晨时段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也比其他时段增加70%。
如何管好清晨血压呢?首先,要积极监测清晨血压。建议在起床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测量,最好通常在早上6:00~10:00之间、服药前、早饭前测量。
居家自测血压要记住“三要点”:
1.安静放松:取坐位,脚放平,血压计、上臂、心脏保持三点一线;
2.位置规范: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2.5cm处;
3.读数精准:视线与血压计刻度保持统一水平线,记录数值精确到个位数。
锦囊四:
长期坚持服用长效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治疗,坚持服药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周滔说,服药建议选长效降压药,其特点是半衰期多在24小时及以上,每天只需吃1次,降压疗效能覆盖24小时;由于其作用持久、平稳,可有效控制全天24小时血压和清晨血压,可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治疗依从性,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擅自停药或减量,以免造成血压波动。血压忽高忽低,最易发生脑卒中、心梗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什么情况下可以减药停药?
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长期服药的情况下,每天坚持自测、记录血压,如果血压保持稳定超过3个月,可到心血管内科门诊咨询专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药乃至停药。
准确自测记录血压这么做:临床上八成人的血压高峰是在清晨,下午3:00~5:00抵达另外一个峰值。准确测量、记录血压的方法,可以每日在两个高峰期和另一时段一共测量三次,去掉一次差异最大的数值,取另外两次的平均值记录下来。
周滔介绍,受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已有越来越多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比如年仅十几岁的肥胖患者就伴有高血压问题,40岁左右开始出现血压问题已经非常多见。
初期开始出现血压不稳的情况,可能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头晕头痛等相关症状。普通人群要注意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血压偏高,需立刻就诊咨询医生。如果发现夜起上厕所次数增多,也要警惕高血压问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云南:常态化解决在滇台商台企困难
- 黑龙江举行增殖放流活动 10.8万尾国际濒危鲟鳇鱼苗游进中俄界江
- 生态美、百姓富 2024年河南林业工作这样干
- 铁警“跨界”支教:让山区留守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 公园里玩冰雪看展览动静相宜
- 7月26日至29日 成都实施单双号限行
- 一片鹅毛,托起一条特色产业链
- 网安企业年度报告:美国依然是世界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 巴布亚新几内亚将在耶路撒冷开设驻以色列大使馆
- 以媒: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快速反应部队前往以色列沿海海域
- 中国选手获得滑翔伞定点世界杯总决赛冠军
- 美国《外交政策》:如何做到只字不提中国,却句句指向中国
- 2024年济南市刑事、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45.36%、11.59%
- 民俗活动热潮带火“指尖技艺”从业者
- 甘肃全民健身日“扮靓”民众时尚生活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福乡贤返乡创业 探寻中草药里的“致富经”
- 福建高速公路恢复正常通行
- 民调:超半数韩国人认为日本须先就历史问题道歉
- 西安机场单日客运量达15.46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 校园“藏手机神器”引争议
- 热门推荐
-
- 央广财评|撑起全国五分之一进出口规模 自贸区创新红利不断释放
- “一维码”→“二维码” 商品“身份证”为什么升级了?
- 国家能源局:上半年核发绿证4.86亿个 同比增长13倍
- 居家防受伤 户外防走失
- 青海甘肃内蒙古及四川盆地西部等地多降雨天气
- 首届剑桥中国经贸论坛召开 搭建中英商界合作对话平台
- 欧盟:再次延长对俄经济制裁6个月
- 台风“潭美”与冷空气或将共同影响广东
- 产品为王、体验至上 从苏宁易购618看家电市场消费升级
- 国庆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2万人次
- 今晚8点,淘宝天猫618预售正式开启
- 江西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计划改造1343个 已全部开工
- 澳大利亚前外交官:APEC为地区发展作出贡献 中澳发挥重要作用
- 吉林非遗文化扮靓仲夏之夜 让“景”上添花
- 哈尔滨:塑造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达140家
- 江西安义:爱心拉面暖人心 民族团结显真情
- 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超三成婴幼儿家庭有强烈入托需求
- 前11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882亿元 创历年新高
- 专访《独行月球》总制片人刘洪涛:关于“麻花”上月球
- 山西推动26个戏曲濒危剧种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