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新中国的地标 | 这里曾为无名地,如今确成“金银滩”
资料图翻拍自《走进原子城纪念馆》一书。潘雨洁 摄
眼前这张黑白照片
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
照片中,
四位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
站在自己居住的帐篷前。
这是一张很偶然的合影,
四名刚刚来到西北大草原的上海姑娘,
想给家人报平安。
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内,游客参观照片聆听背后故事。潘雨洁 摄
然而,不同于普通照片,
它始终没有寄出,
而是被四位主人公小心翼翼地深藏,
直到三十多年后才公开。
随之一起被世人知晓的,
还有那个神秘代号“221”
和一段艰苦卓绝的往事。
资料图为金银滩草原。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始建于1958年的
国营二二一厂,
原址位于青海湖北岸、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
金银滩草原,
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
和生产基地。
这里见证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
孕育出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资料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的中国第一颗机载原子弹模型。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以“三顶帐篷”起家,
从1958年开始,
数万名基地建设者服从调遣,
从四面八方
迅速集结、进驻金银滩草原。
资料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的激情岁月展厅。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同时,
海晏县当地1279户6700余名牧民,
赶着15万头牲畜,
仅用10天时间
就离开了世代生息的草原故土,
远迁他乡。
他们留下大批牛羊支援基地建设,
数百个牧民家庭
在外围掩护厂区、提供后勤补给,
为基地服务。
图为游客在原子城纪念馆参观激情岁月展厅。潘雨洁 摄
本文开头照片中的四位主人公,
都是221基地的普通职工。
据她们回忆,草原上严寒缺氧,
住的帐篷被狂风吹得飞起。
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展出的221基地职工所住的帐篷。潘雨洁 摄
水烧不到沸点,
饭煮不到全熟,
大家统一穿着“防寒四大件”:
毛毡、大衣、大头鞋、棉帽
……
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展出的“防寒四大件”。潘雨洁 摄
当时基地的保密制度特别严格,
到处能看到保密守则,
各厂区间也相互保密。
照片中的主人公之一俞锡君
曾在采访中表示,
“当时按规定是不能照相的,
是因为设备破损、总厂派人
来拍照留存,
正好有多余出来的底片,
才同意给我们照。
底片不能给我们,
照片不许寄、不许给别人看,
所以一直不敢拿出来。”
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展出的“国营二二一厂”牌匾和保密守则。潘雨洁 摄
在朔风野地、戈壁黄沙间,
成千上万名
科学家、科研专家、
技术工人、干部职工
隐姓埋名、刻苦攻坚,
终于,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氢弹
分别于1964年、1967年成功爆炸。
资料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两弹”横空出世,
中国的科技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大大提升,
中华民族显示出了
巨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资料图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浮雕墙。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1987年,
完成了历史使命的221基地撤销,
1993年,
正式移交海北藏族自治州,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和平利用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资料图为航拍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本着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
海北州政府累计投入资金近7亿元,
统筹推进基地旧址的修复保护,
全面梳理各厂区功能定位,
8个厂区改造提升、功能拓展,
12个文物点得到“活化”利用。
资料图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一分厂。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同时,
当地将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串联整合,
整理口述资料、征集实物,
深入挖掘基地创业时期的
人物故事、真实事例,
现场教学点、教育培训班、
研学基地“多点开花”,
实现“护下来、守得住、代代传”。
资料图为基地旧址三分厂内开展的青少年研学体验活动。基地旧址三分厂供图
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内的文创产品。潘雨洁 摄
在此基础上,
以“中国原子城”为依托,
融合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等
优势资源,
当地打造“探秘之旅”多条
精品旅游线路。
资料图为列车穿过海北州油菜花海。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以来,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和同宝山国防教育和红色革命研学基地
接待红色研学
共48.87万余人次。
游客在海晏县访原子城、
登同宝山、瞰青海湖,
传承红色精神、沉浸草原风情、
感受大美生态。
褪去“神秘”的
青海湖畔金银滩草原,
如今成为“浪漫”代名词,
夏秋季节,溪水欢畅、绿草如茵,
牛羊遍野、雀鸟飞鸣,
“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一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
让此地成为无数人心之神往的
“诗与远方”。
资料图为海北州草原风光。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当年,
为了支持221基地建设,
金银滩草原上的牧民杨思清
举家搬迁至海北州刚察县。
最初落脚时,
住了好几年山坡上的“地窝子”。
直到1972年,
杨思清的孙子杨荣出生,
一家人还住在河边低矮简陋的
土坯房中。
儿时,
杨荣记忆最深的是刚察县的恶劣天气,
冰雹时降,狂风大作,
他说:
“几年间庄稼都没收成,
我们都挨过饿。”
资料图为航拍海北州城镇新貌。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时过境迁,
如今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
以“海滨藏城”“湟鱼家园”远近闻名,
经过多年退耕还林还草等
生态系统统筹治理,
飞沙不见,绿意舒展。
资料图为海北州刚察县圣泉湾景区风光。马铭言 摄
每年的湟鱼洄游季,
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不少搬迁牧民的后代,
开起
农家乐、饭馆、酒店、零售商店,
或在景区打工上班,
杨荣也在刚察县
经营着一家藏式家具店。
资料图为青海湖旗舰物种裸鲤(又名湟鱼)。马铭言 摄
“家家户户都住上了
水电暖网一应俱全的小楼,
村社道路平坦,街灯长亮,
牛粪烧炕、挖井挑水的日子
一去不复返,
生活已在不知不觉间
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一同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
杨荣说。
资料图为航拍海北州城镇新貌。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
海北州地区生产总值
由1949年的0.06亿元
增加到2023年的105.17亿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2001年的5376元
增加到2023年的40473元。
资料图为海北州特产白牦牛。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全州118万公顷天然草原、
136万头只藏羊牦牛
通过有机认证,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建设初显成效;
青稞、油菜、草产业振兴工程
深入实施,
发展生态、特色、种业、冷凉经济,
构建全产业链新格局。
资料图为海北州油菜花田。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绿色”成“最美发展底色”,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
持续推进,
祁连山、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
步履不停。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恢复到3400只,
青海湖裸鲤蕴藏量
达到保护初期的44倍。
资料图为海北州山林风光。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告别了传统游牧生活,
人们走进城市、融入城市,
教育、医疗、兜底保障服务更加贴心,
各类民生工程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石。
资料图为青超联赛海北州庆典现场。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
金银滩草原
见证了共和国“于无声处起惊雷”的
激情过往,
今日青海湖北岸的海北州,
正以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成为
“河西走廊的金岸、兰西城市群的银边”,
继续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
和各族民众幸福生活的“灵秀之地”。
作者:潘雨洁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印度经济稳定性经受考验
- 以色列对加沙一所学校发动袭击 至少22人死亡
- (新春走基层)上海政企联动解企业春节招聘之忧 化劳动者外出就业之难
- 青少年抑郁症诊疗,是否被扩大化了?
- 子时 酒吧里的声色喧嚣
- 新春走基层 | “人龙舞”,传统文化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 蔡昉:户籍制度改革可释放中国1.8亿农民工万亿元级消费意愿
- 广东海洋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助力打造“海上新广东”
- “2023国际媒体人广元大蜀道采风行”启动 聚焦千年蜀道魅力
- 为同学清洗洗衣机 大学生校园创业月入3000多元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冉冉:文化创新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原创意识
-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美姑两县结束不通高速历史
- 社会不妨对择业“空窗期”毕业生多些宽容
- 1月中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新增备案规模达1428亿元
- 湖北咸宁一对夫妇携儿女回乡创业:白云生处开民宿
- 以数字引领乡村 浙江将建1000家数字工厂、100家未来农场
- 今年前7月陕西进出口总值2638.7亿元 同比增长14.5%
- 高交会这些展品实力吸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的关键在这→
- 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将执飞沪港定期航班
- 山东等地18日仍有较强降雨 强冷空气携大风降温天气影响我国
- 热门推荐
-
- 新加坡官员:感谢中国和杭州为举办此次亚运会付出的努力
- 宁夏首趟合成树脂铁海联运图定班列首发
- 赓续中华文脉 呼和浩特传承300年的“龙灯节”启幕
- 打卡“孔子圣迹”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启博物馆月活动
- 中国汨罗江龙舟超级联赛开幕 30多支队伍“龙舟故里”劈波斩浪
- 中企向葡萄牙交付首列地铁列车
- 乌苏里江(界江界湖)旅游联盟成立
- “节后综合征”找上门怎么办?专家教你几招给肠胃“减负”
- 梦入江南 2023年李守白彩墨画展在沪举行
- 新疆兵团乡村医生:27年扎根基层守护民众健康
- 大样本研究:“小糖人”罹患早发性肾脏疾病风险大增
- 报告:医保规范医疗行为、减轻就医费用负担的作用持续发挥
- 让游客留下美好“第一印象”
-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74件/套实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瑞幸咖啡健康中国行”公益健康跑媒体专场在京举办 为困境儿童奉献力量
- 财政部:2024年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
- 今日辟谣(2024年8月20日)
- 山西首次出口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至俄罗斯
- 青海湖持续扩容 2022年水位上涨0.11米
- 电视剧《星星的故乡》5月14日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