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新中国的地标 | 这里曾为无名地,如今确成“金银滩”
资料图翻拍自《走进原子城纪念馆》一书。潘雨洁 摄
眼前这张黑白照片
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
照片中,
四位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
站在自己居住的帐篷前。
这是一张很偶然的合影,
四名刚刚来到西北大草原的上海姑娘,
想给家人报平安。
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内,游客参观照片聆听背后故事。潘雨洁 摄
然而,不同于普通照片,
它始终没有寄出,
而是被四位主人公小心翼翼地深藏,
直到三十多年后才公开。
随之一起被世人知晓的,
还有那个神秘代号“221”
和一段艰苦卓绝的往事。
资料图为金银滩草原。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始建于1958年的
国营二二一厂,
原址位于青海湖北岸、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
金银滩草原,
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
和生产基地。
这里见证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
孕育出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资料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的中国第一颗机载原子弹模型。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以“三顶帐篷”起家,
从1958年开始,
数万名基地建设者服从调遣,
从四面八方
迅速集结、进驻金银滩草原。
资料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的激情岁月展厅。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同时,
海晏县当地1279户6700余名牧民,
赶着15万头牲畜,
仅用10天时间
就离开了世代生息的草原故土,
远迁他乡。
他们留下大批牛羊支援基地建设,
数百个牧民家庭
在外围掩护厂区、提供后勤补给,
为基地服务。
图为游客在原子城纪念馆参观激情岁月展厅。潘雨洁 摄
本文开头照片中的四位主人公,
都是221基地的普通职工。
据她们回忆,草原上严寒缺氧,
住的帐篷被狂风吹得飞起。
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展出的221基地职工所住的帐篷。潘雨洁 摄
水烧不到沸点,
饭煮不到全熟,
大家统一穿着“防寒四大件”:
毛毡、大衣、大头鞋、棉帽
……
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展出的“防寒四大件”。潘雨洁 摄
当时基地的保密制度特别严格,
到处能看到保密守则,
各厂区间也相互保密。
照片中的主人公之一俞锡君
曾在采访中表示,
“当时按规定是不能照相的,
是因为设备破损、总厂派人
来拍照留存,
正好有多余出来的底片,
才同意给我们照。
底片不能给我们,
照片不许寄、不许给别人看,
所以一直不敢拿出来。”
图为原子城纪念馆内展出的“国营二二一厂”牌匾和保密守则。潘雨洁 摄
在朔风野地、戈壁黄沙间,
成千上万名
科学家、科研专家、
技术工人、干部职工
隐姓埋名、刻苦攻坚,
终于,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氢弹
分别于1964年、1967年成功爆炸。
资料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两弹”横空出世,
中国的科技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大大提升,
中华民族显示出了
巨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资料图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浮雕墙。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1987年,
完成了历史使命的221基地撤销,
1993年,
正式移交海北藏族自治州,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和平利用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资料图为航拍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本着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
海北州政府累计投入资金近7亿元,
统筹推进基地旧址的修复保护,
全面梳理各厂区功能定位,
8个厂区改造提升、功能拓展,
12个文物点得到“活化”利用。
资料图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一分厂。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同时,
当地将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串联整合,
整理口述资料、征集实物,
深入挖掘基地创业时期的
人物故事、真实事例,
现场教学点、教育培训班、
研学基地“多点开花”,
实现“护下来、守得住、代代传”。
资料图为基地旧址三分厂内开展的青少年研学体验活动。基地旧址三分厂供图
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内的文创产品。潘雨洁 摄
在此基础上,
以“中国原子城”为依托,
融合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等
优势资源,
当地打造“探秘之旅”多条
精品旅游线路。
资料图为列车穿过海北州油菜花海。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以来,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和同宝山国防教育和红色革命研学基地
接待红色研学
共48.87万余人次。
游客在海晏县访原子城、
登同宝山、瞰青海湖,
传承红色精神、沉浸草原风情、
感受大美生态。
褪去“神秘”的
青海湖畔金银滩草原,
如今成为“浪漫”代名词,
夏秋季节,溪水欢畅、绿草如茵,
牛羊遍野、雀鸟飞鸣,
“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一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
让此地成为无数人心之神往的
“诗与远方”。
资料图为海北州草原风光。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当年,
为了支持221基地建设,
金银滩草原上的牧民杨思清
举家搬迁至海北州刚察县。
最初落脚时,
住了好几年山坡上的“地窝子”。
直到1972年,
杨思清的孙子杨荣出生,
一家人还住在河边低矮简陋的
土坯房中。
儿时,
杨荣记忆最深的是刚察县的恶劣天气,
冰雹时降,狂风大作,
他说:
“几年间庄稼都没收成,
我们都挨过饿。”
资料图为航拍海北州城镇新貌。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时过境迁,
如今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
以“海滨藏城”“湟鱼家园”远近闻名,
经过多年退耕还林还草等
生态系统统筹治理,
飞沙不见,绿意舒展。
资料图为海北州刚察县圣泉湾景区风光。马铭言 摄
每年的湟鱼洄游季,
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不少搬迁牧民的后代,
开起
农家乐、饭馆、酒店、零售商店,
或在景区打工上班,
杨荣也在刚察县
经营着一家藏式家具店。
资料图为青海湖旗舰物种裸鲤(又名湟鱼)。马铭言 摄
“家家户户都住上了
水电暖网一应俱全的小楼,
村社道路平坦,街灯长亮,
牛粪烧炕、挖井挑水的日子
一去不复返,
生活已在不知不觉间
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一同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
杨荣说。
资料图为航拍海北州城镇新貌。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
海北州地区生产总值
由1949年的0.06亿元
增加到2023年的105.17亿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2001年的5376元
增加到2023年的40473元。
资料图为海北州特产白牦牛。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全州118万公顷天然草原、
136万头只藏羊牦牛
通过有机认证,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建设初显成效;
青稞、油菜、草产业振兴工程
深入实施,
发展生态、特色、种业、冷凉经济,
构建全产业链新格局。
资料图为海北州油菜花田。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绿色”成“最美发展底色”,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
持续推进,
祁连山、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
步履不停。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恢复到3400只,
青海湖裸鲤蕴藏量
达到保护初期的44倍。
资料图为海北州山林风光。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告别了传统游牧生活,
人们走进城市、融入城市,
教育、医疗、兜底保障服务更加贴心,
各类民生工程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石。
资料图为青超联赛海北州庆典现场。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
金银滩草原
见证了共和国“于无声处起惊雷”的
激情过往,
今日青海湖北岸的海北州,
正以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成为
“河西走廊的金岸、兰西城市群的银边”,
继续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
和各族民众幸福生活的“灵秀之地”。
作者:潘雨洁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同向发力增强改革整体效能——六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 中秋国庆假期中国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4%、2.1%
-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一个蒙古族少年和北京阿姨的双向奔赴
- 首批34套活动板房已送往西藏定日地震灾区
- 外汇局: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171169亿元
- 方便面补万物、香蕉锡纸保鲜 抖音小妙招并非个个妙
- 长三角铁路暑运发送旅客 近9400万人次
- 湖北:“民主监督+检察监督”助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 重要会议后,多位权威部门人士亮相发声
- “找个好家政”如何不再难
- 财政部公布《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 遇难人数已达57人 谁该为希腊火车事故负责?
- 辽宁大连:一公交车撞上银行网点大门致5名乘客受伤
- 寄生虫学家陈心陶:送瘟神以身报国 葆初心情寄苍生
- “点到点、门到门” 我国定制客运“加速”驶来
- 广西凌云弄塘村原蚕交易忙 瑶乡桑农喜笑颜
- 广西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 提高基层处置能力
- 谷爱凌为何钟爱四川雪场?“全天候性”是最大优势
- 2024乌兰察布中欧班列东通道首发成功
- “绝代芳华·梅艳芳”展览在港开幕 展出70组梅艳芳相关展品
- 热门推荐
-
- 辽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资金投放力度
- 骗子专找学生下手 警方提醒旅客出行注意防骗
- 王毅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
- 2024青海玉树囊谦自然观察节开幕 探索生态保护新路径
- 新学期新校园新生活 甘肃、青海震后重建学校迎来“开学第一课”
- 金观平:充分释放文旅市场消费潜能
- 稳中求进 民营经济大市浙江台州以“新”作答发展之问
- 第二届中国春兰节举行 “兰花百咏”书画印展“绚丽绽放”
- 21.5吨进口冻虾仁被退运
- 我国已初步构建东南沿海与岛屿地区距今约8300至3000年的时空框架和社会结构
- 不要煽动教育焦虑
- 交通运输部:10月份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252%
- 12月10日北京预计迎今冬首场明显降雪 最高气温降至1℃
- 青海整改小水电站:完成112座 退出44座
- 中国在线旅游平台:假期中国多项旅游数据超疫情前水平
- 宁夏各机场“双节”假期运送旅客23.68万人次
- 特朗普或不参加共和党总统初选首场辩论:“没什么好处”
- 韩国一架KF-16战机坠毁 该机型多次发生坠毁事故
- 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浙江 研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
- 福建三明:两岸学子携手乡建乡创,共促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