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阻止不了一朵棉花的洁白
中新网石河子9月25日电(记者 郎朗 王海波)9月秋至,北疆已经泼洒了好些颜色。
葡萄藤的绿、白杨的金黄和枫叶的红之间,有一种洁白格外耀眼。
推搡着、堆积着,时时有雨意的云层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48团的棉花地里,默默蓄力4个多月的“新陆早84号”棉铃大朵大朵地绽放开,21.6万亩拳头大的棉絮安静着、喧闹着。
位于天山北麓的八师石河子市,开始了将近两个月的采棉丰收季。
天上的云很白,地上的棉花也很白。
“第一次见到活的棉花”
白茫茫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忙忙碌碌的“下蛋机”(自走式打包采棉机)留下一道道笔直的刈痕。采摘、压缩、打包,大约每15分钟就“吐”出一颗圆柱形、重2吨的“棉蛋蛋”。
几乎是见到棉田的一瞬间,来自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华文媒体就惊呼出声。
“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活着的棉花!居然是这样生长采摘的!”
“机遇中国·开放新疆”主题采访的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媒体走进农田,体验亲手将棉朵摘下的过程。剥开一骨朵棉絮,搓捻着里面硬硬的棉籽,又或者撕拉出一条条纤维,观察这种雪白最细微的样子。
眼前的一切都超越了此前对新疆棉花的想象。
“采摘棉花完全不需要人工吗?”“这么多棉花只靠机器就能收完吗?”“这些机器都是自主研发的吗……”媒体们反复向工作人员确认,这样庞大又要求精准的工作,已经实现全流程机械化。
148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高级农艺师刘兆海介绍,如果没有机器加持,他们所在的这片600亩地上,靠人工一朵一朵把棉花揪下来需要一个多月:先花几天拾第一遍,等尚未完全吐絮的棉铃长一长再吐絮之后再拾一遍,如此往复。
但通过机械化,同样面积生长状况较为均衡的棉花地,调用几台“下蛋机”,一天之内就能采摘完。
而且,人工采摘成本高昂,按照一亩地500公斤来计算,光人工费就得800-1000元,而机器采收一亩地只需200元左右。
这样的机械化,已经在这里实行了十几年。
数字棉花的智慧大脑
不夸张地说,全流程机械化让新疆的每一朵棉花都有名有姓有身份。
以“棉蛋蛋”为例。生产棉花打包膜时,会提前预贴追溯二维码及芯片标签,标签信息通过标准化的编码规则及特殊防伪校验码编制,保证每个码的独立性与唯一性,通过自主研发的棉花高质量监管车载系统,能快速赋码记录采收地块位置坐标、预估采收面积、含杂率、回潮率、棉花采收图片等。
这也意味着,手机扫描“棉蛋蛋”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对应棉絮来自哪个地区、哪户人家、哪块田。
不仅如此,铺设地膜、播种、灌溉、打脱衣剂、采集、交易……和棉花相关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甚至智能化。
精细的数字化管理背后,少不了科技力量的支持,石河子大学就是其中之一。从育种到种植技术再到机械设备制造,学校师生不仅深入广袤的棉田采集水样、土样,为田间精细化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自主研发的很多设备,也已经投入生产实践。
比如让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华文媒体惊讶的棉花大数据平台。上面能清楚地看到某块地的实时天气状况、土壤数据(氮磷钾含量)、棉花的生长数据、农机运维设备状况和作业速度、卫星遥感图、产量预测……
“感觉像真实的经营类游戏,不敢想这需要多庞大的数据量。”有媒体人说。
延续不变的兵团基因
田间地头,棉花植株挤挤挨挨,它们发达的根系在地下也手挽着手,紧紧抓着脚下的土地。铺设在植株之下的滴灌带像静脉血管一样,精准高效地将水肥送达每株棉花根部。
今天的八师石河子市,已经100%实现棉花播种机械无人驾驶和自动化,率先在兵团建成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023年,新疆棉花产量511.2万吨,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兵团棉花六项指标均高于自治区和全国同期水平,其中4项质量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很难相信,石河子这座北纬42度以北的城市,74年前还是“植棉禁区”。
多年前,诗人艾青曾这样写年轻的石河子:“它像一个拓荒者,全身都浴着阳光,面对着千里戈壁,两眼闪耀着希望。”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二十二兵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卫生队勤杂班的几个小战士,在小拐垦区开垦了兵团、也是新疆的第一块棉田,试种成功。
在此之前,准噶尔盆地一直没有种植棉花的历史。但就在这样一块“植棉禁区”,战士们种出了棉花,创造了奇迹。那年秋天,小拐垦区试种的3亩多棉花,收获籽棉288公斤,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兵团。74年后的今天,精细化管理下,148团的棉花产量亩产540公斤左右。
白手起家的兵团从不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创造生活的热情,这是写在血液里的基因图谱。
9月,石河子零星的雨渐渐多起来,这并不是个利于棉花采摘的天气。但当阳光穿透云层,丁达尔效应下广袤大地上的棉花洁白耀眼,洁白得醒目。
艳阳天,风雪天,在黎明,在黄昏,一年三百六十天,这片戈壁,这座城,艾青曾“看它三万六千遍”。
“因为它永远在前进,时时刻刻改变模样,因为我透过这个城市,看见了新中国的成长。”(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国家大剧院赴瑞士、奥地利、德国三国开启文化首访
- 2023年中国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 深耕全产业链二十余年 洽洽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 沈阳故宫以86件(套)院藏龙纹文物阐释纹饰里的中国龙
- 山东泰安东平县佛山中学附近发生交通事故 多人受伤
- 九成多受访青年觉得有必要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
- 江西安义:挖掘林下经济潜力 探寻增收致富秘方
-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正式发布
- 美国国防部:美向乌克兰输送的武器“无从追踪”
- 南京居民楼火灾事故已致15人遇难
- 占据碳博会展馆“半壁江山” 新能源成汽车不可逆发展方向
- 体验土楼文化 两岸青年“客家祖地”龙岩行
- 海南AEO企业质量数量双提升 便利化措施释放红利
- “互联互通”十周年——中国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创新的里程碑
- 久缠的痛经与脱发,竟是“隐形消耗”的代价
- 陕西对外贸易促稳提质 “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 (两会速递)张玉卓:发展新质生产力,央企要摒弃“挣快钱”
- 贵州省政协委员:擦亮“屯堡文化”名片 拓宽乡村文旅共富路
- 国家能源局:坚决守住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不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的底线
- 热门推荐
-
- “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成立
- 昌樟高速改扩建二期全线通车 助南昌构建快速路网体系
- 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开幕
- 西班牙发生行人穿越铁轨被撞事故 致4人死亡
- 中新真探:头发太长会和身体抢营养吗?
- 盘活利用工业遗存资源 京西矿区遗址“蝶变”文旅新地标
-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
- 市内公园场地难寻郊野公园“一位难求” 露营搭帐篷哪儿可以?
- 通讯:“不做战争帮凶”——日本民众强烈抗议七国集团峰会将在广岛召开
- 李在明就韩国议员遇袭表态:决不容忍“政治恐袭”
- 电梯的数字“身份证”长啥样?包含哪些信息?一文了解
- “从敦煌出发——吴健摄影艺术展”在京开幕
- 白宫担忧或有更多军事机密泄露 敦促记者淡化报道
- 文明遇鉴 | 700年前,他在西方掀起“中国热”
- 餐饮企业收取打包费背后:如何让消费者“花得明白”?
- 黄埔海关查获17吨旧机电产品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出席昆州澳中工商界欢迎酒会
- 北京今年将建成百公里森林步道
- 美媒爆料:美军巡洋舰误击美军战机当天,另一架美军战机险些遭遇同样命运
- “七下八上”期间中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来历史同期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