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的共同家园
中新网上海8月30日电(范宇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上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创新开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上海实践。
对于上海而言,在城市治理共同体下推进各民族互嵌共融,这既是解决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良策”,也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良方”。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的人民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
聚焦超大城市特点和民族工作裉节问题,上海近年来以建设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的共同家园为目标,以“家在上海”品牌建设活动为抓手,以地校共建、社区融入、结对认亲为主要途径,让来上海的各族群众感受到这座城市大家庭的温暖温馨,感受到每个上海人给予他们家人一般的关心关怀、鼓励支持,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上海是我家”,并逐步达到“我在上海有个家”。
“家在上海”全社会共同参与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出发,上海将“家”的概念,从微观层面的个体延伸至中观层面的“城市”,乃至宏观层面,以“家在上海”品牌建设为载体,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建设。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民族工作以“家”为切入口,重点围绕社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四类主体,将“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落到实处,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上海把城市民族工作着力点放在社区。发挥上海党组织全覆盖和工作精细化的优势,依托“区—街镇—居民区”三级联动、“专委会、街镇分会”纵横结合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把民族工作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连心工程”“家园工程”,健全城乡治理结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同时,上海在市级层面建立民族工作专项协调机制,构建“两点一面,三级联动”基层民族工作格局,抓牢街镇、学校两个重点领域,完善市、区、街镇“三级联动”机制,构筑互嵌式社区工作面。
上海结合楼宇党建的实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楼宇”,把民族工作从传统居民社区拓展到商务楼宇组成的“立体社区”,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融入上海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上海将学校列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构建互嵌共融的校园管理模式。
为全面推进地校共建,上海正倡导“上海有家、融入社区”。以“家在华阳”“上海也有我的家”等品牌项目为基础,让来沪学生在与社区单位、家庭、同学结对共建的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关怀。
此外,上海的学校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计划,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构建课堂教学强基、实践活动增效、校园文化浸润等多位一体的宣传教育体系。
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就业是关键,而就业的重点又在企业。为此,上海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把企业作为开展“家在上海”主题实践活动的生力军。
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就业岗位供给,将国家通用语言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中,为各族群众来沪创业就业及职业技能提升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发挥上海和对口地区双方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投资兴业,定点、定向招收各族群众来沪就业。深入乡村弘扬民族文化,指导民族地区品牌发展促进就业。
社会组织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发挥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资源要素,协调各方力量,推动促进各民族交融工作具体化、项目化、系统化。通过搭建平台、提供专业服务等方式,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开展青少年儿童融入上海、对口帮扶民族地区、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会等公益活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推动民族工作互嵌共生
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应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近年来,上海主动适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态势,提出“结对认亲”“地校共建”“社区融入”三条实践路径,推动上海的民族工作嵌入式、共生式发展。
“结对认亲”促进各族群众心灵相通。开展单位对单位、单位对个人、个人对个人等多种形式结对认亲,结对对象包括来沪各族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让来沪少数民族群众与上海当地群众增进了解、感情融通,培育来沪少数民族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
“地校共建”建立来沪各族学生联系纽带。通过学校与所在街镇、社区、区域单位结对共建,使他们在锻炼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城市。学校所在社区,汇聚了机关、街道、学校、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开展地校共建、结对联谊、体验上海等活动,形成牢固的工作纽带,使来沪学生更好地融入上海城市发展。
“社区融入”促进各族群众共建上海家园。社区志愿者变身“规划师”,把闲置的边角地改造成花果飘香、休闲共享的街角口袋公园,用“小空间”做了“大团结”的工作。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形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社会条件作出了有益探索。
目前,上海已建立各类服务保障机制,为各族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提供均等化服务,化解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为来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等。(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否决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 中方表示失望
- 广东建立四级生态公益林体系 打造绿色屏障
- 胡吃海喝 急性胰腺炎找上门
- 截至今年5月底宁夏累计授权专利7.7万件
- 韩美林忆魏明伦:何为“鬼才”?文艺创作,可贵者胆
- 商务部: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促进、保障、管理和服务体系
- AI眼中的中国|当人类月球日遇到中国古诗词
- 斯里兰卡留学生探寻八极拳奥秘: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武术魅力
- 北京市消协发布春节网络消费提示:杜绝私下交易 依法维权
- “热辣滚烫”里,为户外劳动者撑起“清凉伞”
-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将启 数字经济人才云聘会上线
- 浙江宁波首开直通香港西九龙动卧高铁 实现“夕发朝至”
- 2023杭州临安吴越文化节即将启幕
- 百年中越米轨铁路: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 巴勒斯坦教育部:加沙地带已有62.5万名学生无法上学
- 第二十三届长春农博会签约140亿元
-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 加拿大魁北克省知名大学起诉省政府对省外学生涨学费
- 报告:一季度北京写字楼市场成交小幅回升
- 感知文化力量 增进交流互鉴(外国友人镜头里的中国考古遗址)
- 热门推荐
-
- 战乱之下也门地下水资源短缺加剧 农业发展受阻
- 民航局:至2023年底我国国际客运定期航班恢复至每周4782班
- 美国总统拜登将出访英国、爱尔兰
- 浙江“最美乡贤”桂福坤:“野化大黄鱼”促海岛共富
- 你家冰箱的冷冻肉还好吗?
- 亚美尼亚抗议俄电视台播出针对亚官员“侮辱性言论”
-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在“世界瓷都”德化展出
- 福建高考首日见闻:爱心护考暖人心
- “申请劳动仲裁,怎么就成了求职‘污点’?”
- 第九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启幕 中外名家琴动三峡
- 郑州住房“以旧换新”全市八区推行
- 外媒: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因细菌感染住院
- 如何分辨毒蘑菇?建鹅膏科家谱精准识别毒菇之王
- 专家:“冬病夏治”根本在于排寒 适合亚健康人群
- 对校园欺凌说“不”!这些措施你应该知道
- 中新人物丨黄晓明:人生起起伏伏,好牌总会落到你手里
- (文化新纪行)苏州博物馆:一座博物馆的“碳”索
- 显示玻璃:打开世界的“多彩视窗”
- “进博会走进云南”活动在昆明举行 达成意向投资33亿美元
- “中国花卉苗木之城”云南宜良:办盛会、迎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