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的共同家园
中新网上海8月30日电(范宇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上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创新开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上海实践。
对于上海而言,在城市治理共同体下推进各民族互嵌共融,这既是解决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良策”,也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良方”。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的人民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
聚焦超大城市特点和民族工作裉节问题,上海近年来以建设各族群众互嵌共融的共同家园为目标,以“家在上海”品牌建设活动为抓手,以地校共建、社区融入、结对认亲为主要途径,让来上海的各族群众感受到这座城市大家庭的温暖温馨,感受到每个上海人给予他们家人一般的关心关怀、鼓励支持,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上海是我家”,并逐步达到“我在上海有个家”。
“家在上海”全社会共同参与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出发,上海将“家”的概念,从微观层面的个体延伸至中观层面的“城市”,乃至宏观层面,以“家在上海”品牌建设为载体,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建设。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民族工作以“家”为切入口,重点围绕社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四类主体,将“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落到实处,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上海把城市民族工作着力点放在社区。发挥上海党组织全覆盖和工作精细化的优势,依托“区—街镇—居民区”三级联动、“专委会、街镇分会”纵横结合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把民族工作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连心工程”“家园工程”,健全城乡治理结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同时,上海在市级层面建立民族工作专项协调机制,构建“两点一面,三级联动”基层民族工作格局,抓牢街镇、学校两个重点领域,完善市、区、街镇“三级联动”机制,构筑互嵌式社区工作面。
上海结合楼宇党建的实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楼宇”,把民族工作从传统居民社区拓展到商务楼宇组成的“立体社区”,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融入上海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上海将学校列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构建互嵌共融的校园管理模式。
为全面推进地校共建,上海正倡导“上海有家、融入社区”。以“家在华阳”“上海也有我的家”等品牌项目为基础,让来沪学生在与社区单位、家庭、同学结对共建的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关怀。
此外,上海的学校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计划,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构建课堂教学强基、实践活动增效、校园文化浸润等多位一体的宣传教育体系。
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就业是关键,而就业的重点又在企业。为此,上海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把企业作为开展“家在上海”主题实践活动的生力军。
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就业岗位供给,将国家通用语言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中,为各族群众来沪创业就业及职业技能提升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发挥上海和对口地区双方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投资兴业,定点、定向招收各族群众来沪就业。深入乡村弘扬民族文化,指导民族地区品牌发展促进就业。
社会组织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发挥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资源要素,协调各方力量,推动促进各民族交融工作具体化、项目化、系统化。通过搭建平台、提供专业服务等方式,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开展青少年儿童融入上海、对口帮扶民族地区、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会等公益活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推动民族工作互嵌共生
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应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近年来,上海主动适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态势,提出“结对认亲”“地校共建”“社区融入”三条实践路径,推动上海的民族工作嵌入式、共生式发展。
“结对认亲”促进各族群众心灵相通。开展单位对单位、单位对个人、个人对个人等多种形式结对认亲,结对对象包括来沪各族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让来沪少数民族群众与上海当地群众增进了解、感情融通,培育来沪少数民族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
“地校共建”建立来沪各族学生联系纽带。通过学校与所在街镇、社区、区域单位结对共建,使他们在锻炼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城市。学校所在社区,汇聚了机关、街道、学校、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开展地校共建、结对联谊、体验上海等活动,形成牢固的工作纽带,使来沪学生更好地融入上海城市发展。
“社区融入”促进各族群众共建上海家园。社区志愿者变身“规划师”,把闲置的边角地改造成花果飘香、休闲共享的街角口袋公园,用“小空间”做了“大团结”的工作。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形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社会条件作出了有益探索。
目前,上海已建立各类服务保障机制,为各族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提供均等化服务,化解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为来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等。(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用好协同创新 助力中小企业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 秋季过敏性鼻炎该如何防护?
- “公交医生”节日“问诊”保障市民出行
- 豫陕携手传承 豫剧晋京展演周开唱
- 证监会举办2024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
- 东盟媒体代表与西政师生共话国际传播
- 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有看头
- 东南亚企业消博会寻商机 共享中国市场
- 金融监管总局:继续引导支持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 (新春走基层)培育“体育+”新业态 福建福鼎全城接力共迎“茶BA”
- 年夜饭倒计时,你“订”好了没?
- 中国证监会: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新发现:体重增加、肥胖提升罹患神经和精神疾病风险
- 哈马斯再释放6名以方被扣押人员
- 京澳学生陪伴孤独症儿童 传递爱与力量
- 今年京津冀将新增100项以上“区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
- 固旧布新 古老禾木焕活力
- 深江高铁深莞隧道进入主体结构施工
- 辽宁省以科技活动赋能提升科技品牌影响力
- 热门推荐
-
- 明日起 北京市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延长三年
- 上半年中国新设外企数同比增长14.2%
- “宇航员小鹿~迪拜到北京——刘清路2023个展”在京开幕
- 美国边境和军援法案遭否决 参院两党互相攻击
- 茅台虎年生肖酒预售价飙涨!七八千元一瓶,喝否?
- 日本不应追随美国搞集团对抗(国际论坛)
- 农业农村部: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
- 中欧书画与艺术论坛在布鲁塞尔成立
- 斗鱼一季度财报发布:生态运营提质增效,创新业务持续爆发
- 美国总统拜登之子被判有罪 拜登回应!
- 深化标准合作促进金砖贸易
- 澳警方证实悉尼商场持刀袭击事件嫌犯身份
- 教授梨农千里结缘 多方联合攻关护航梨产业发展
- 西藏首次组织数字企业参展全球数贸会
- 南宁机场加密国际货运航班 促广西与东盟贸易往来
- 古北水镇6月1日恢复开放
- 中蒙友城33年佳话:双向奔赴结硕果
- “锈带”变“秀带” “水岸经济”为上海注发展活力
- “已阅读并同意”暗藏猫腻 App强索用户隐私被判侵权
- 厚植低碳文化 畅想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