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躬身农田30年 内蒙古“农技人”田间问诊开“良方”
中新网巴彦淖尔8月5日电 题:躬身农田30年 内蒙古“农技人”田间问诊开“良方”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玉米亩产达到1400公斤、向日葵亩产达到349.81公斤,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最高单产典型……这些数字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农技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刘俊密不可分。
眼下,河套大地瓜果飘香,硬质小麦已经开镰。这段时间,刘俊隔三差五都要到乌拉特前旗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内查看农作物长势,让农户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注意事项。
1991年,从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毕业的刘俊回到家乡乌拉特前旗,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他深知农技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只要农户有需求,就会随时到田间地头帮忙提供服务。
“我们这个园区从种开始,刘主任就一直在这里给我们指导,我们也从中发现问题,互相沟通,在他的指导下,今年作物都长得非常好。”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种植户池波说。
在刘俊看来,从事农业事业就是一种情怀,一个热爱。多年来,他带队讲授实用增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办法、介绍典型致富经验,脚步走遍了全旗每一处田地,将智慧和汗水挥洒在粮食增产增收事业中。
30年来,刘俊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中,累计建设了100多个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基地,引进推广新品种20多个,开展试验示范500多项次,推广农业生产适用增产技术200多项次,参与研发两个杂交向日葵品种。
2023年,在刘俊的筹备和指导下,乌拉特前旗玉米亩产首次达到1400公斤,在内蒙古向日葵高产竞赛测产活动中,乌拉特前旗向日葵亩产达到349.81公斤,成为全区向日葵最高单产典型。刘俊也因此获评全区主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优秀技术指导员。
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和刘俊团队夜以继日的辛苦和付出分不开。“每个试验基地都有我们丈量的脚步,每个农民的笑脸,都包含着我们农技推广的成果。”刘俊说。
“今年我们实施的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工程以及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种植核心区面积已经达到了3万亩,重点区域面积达到20万亩,这项技术在全旗进行全域推广。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来说,辣椒去年种植面积不足5万亩,今年接近了10万亩。”刘俊说起近年来乌拉特前旗的农技推广成效,倍感自豪。
对于乌拉特前旗的许多农民来说,刘俊既是“定心丸”,更是“及时雨”,因为从种到收,每个关键节点他都能给与指导,丰收的喜悦是农户回馈给他的最好嘉奖。
“我们要把粮食产量这一块稳稳抓在手上,同时还要扶持一些新型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要做更多工作,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把农民的收入提上来。”刘俊说。(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韩国戒严事态有人受伤 国会全面禁止国防部职员和警察出入
- (新春走基层)把剪纸穿身上 这场国风走秀在新疆展非遗魅力
- 解码二十四节气 大雪:万物闭藏入仲冬
- 中新健康丨14国科学家联合倡议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二期
- 年龄相关的B细胞 可引发类风湿关节炎
- 湖南新田“整”出富民良田实现稳粮增收
- 广西特色水果出口东盟及北美市场
- 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客货运输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 深圳上半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超八千万人次
- 研究揭秘云南特色黑蜂蜜的“黑色之谜”
- 韩国举办“2024公共采购出口洽谈会”
- 世界卫生组织任命马丁·泰勒为新任驻华代表
- 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六次会议
- 内蒙古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两年进入中国第一方阵
- (“一带一路”10周年)欧亚铁路物流股份公司总裁:中欧班列货物种类多元且运量增长
- 中国正式上线全国食品安全民意征集系统
- 综合消息:强震致土叙两国超5000人死亡 叙呼吁西方尽快解除制裁便于国际救援
- 韩正出席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成果展示高级别会议并致辞
- 博采众长、中西合璧 《蒸蒸日上》以“严肃”的滑稽戏演绎非遗美食前世今生
- 国际最新研究:运动追踪数据或能帮助发现帕金森病
- 热门推荐
-
- 大型声乐套曲《可克达拉组歌》将在京上演
- 中国门静脉高压与肝硬化发展大会在银川举办
- 2023北京绿色生活季启动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 诚和敬养老驿站八千平站站长陈丽获首都劳动奖章称号
- “味蕾游”走红,“烟火小店”受青睐
- 多国代表聚中国水利博物馆共话“世界水日”
- 广州启动气象灾害(暴雨)Ⅱ级应急响应
- 一树楝花“吸粉”年轻姑娘 古城历史街区出圈又出片
- 第五届中澳国际电影节将于11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
- 中国“新三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掀“绿色风暴”
- 云南石林彝族“绣郎”巧手“挑花绣朵”传技艺
- (寻味中华 | 文博)哈尼族服饰:用针线绣出来的“史书”
- 从青铜器“宅兹中国”铭文,看“中国”的最早出处
- 7月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39个点
- 解锁云端观光新体验 首架国产载人飞艇交付
- 甘肃视障读者用“心灵的触摸” 体验诗词之美
- 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向心而新生
- 长沙经开区数智化转型发展新产业
- 张学良旧居大青楼三楼首次对外开放
- 陕西考古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