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读书氛围,这个寒假让孩子爱上阅读
确定寒假要做的重要事情、购买打卡用的记录板、制定专属于孩子的心愿刮刮乐……1月20日起,曾女士家的三个孩子开启了寒假生活。假期伊始,曾女士就已规划好了孩子们的寒假,并在任务单上留下了一项重要任务:每天读书半小时。
读书这件事,曾女士和孩子们已坚持了多年,家中的智能音箱每天晚上8点会准时提醒“阅读时间开始了”,一家人整整齐齐开始阅读的美好时光。
不过,孩子们的阅读并不总是顺利。家有小学生的李女士对书目选择一头雾水,“不知道到底怎么给他选择合适的书”;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杜女士疑惑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徐女士烦恼如何才能让已经初二的女儿放下手机,拿起课外书。
如何让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拥有30余年教龄的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周群,童书作家粲然,试图给出答案。
孩子年纪越小,越容易形成阅读习惯
如果没有意外,在曾女士的家中,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大约是晚上8点开启。这个时间点,她通常会和三个孩子一起挑选几本书,享受亲子阅读的时光。
“有时也忙,但大多数情况下会陪着孩子读书。”曾女士是一家绘本机构的城市负责人,家中老大已经三年级、两个小的刚上一年级,孩子们喜欢读书与曾女士对阅读的重视不无关系,“有助于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链接,一定要珍惜和孩子读书的时光。”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已经形成共识。日前,有高校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儿童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近七成孩子在6岁前开始阅读,近三成孩子在3岁前开始阅读。
“孩子年纪越小,越容易形成阅读习惯。”周群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精力会被各种事情占据,留给读书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家长要参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里要有读书的环境,比如至少有个读书角;家长也要有读书的习惯,不能永远是父母要求孩子读书,自己刷手机、看电视。”她建议道。
周群回忆,带学生出国交流时曾发现,寄宿的人家都很喜欢看书,“周一到周五都不能看电视,一家人围着壁炉,沉浸在读书的氛围里。这样的共读场景,多少家庭能做到?”
从更功利的角度出发,孩子们的阅读量与语文水平也有关。在工作中,周群就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面窄”。她曾在一个关于写作的主题讲座中提问有没有同学读过《福尔摩斯探案集》,却发现现场没有人举手。
读书不妨活一点、杂一点
84.7%的孩子在整体阅读方面存在困难,上述《报告》列出了儿童青少年在阅读中遇到的三大难题,依次是“不知道怎么选书”“不知道读书的方法”“缺少可阅读的书籍”。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出版社、高校等单位和专业机构都推出了参考书单。看着这些书名,家长李女士道出疑问:都买下来不现实,该如何从中挑选适合自家孩子的书?
周群表示,没有哪份书单可以完美适配每一个人,建议孩子们在假期中从心仪作家的作品读起,也可将感兴趣的某个领域的书“安排起来”,甚至可以读一些小说、漫画、娱乐等消遣类的书籍。
同时,还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确定阅读书目。“比如现在研学很流行,可以找一些与旅行地传统文化相匹配的书。”周群以北京为例,很多作家写过北京的生活,读这些相当于有了私人导游;也可以读与北京胡同、饮食文化有关的书,还可以结合庙会等春节民俗活动寻找相关书籍,“锁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沉浸式阅读”。
周群还提出,孩子们读书时不妨“杂”一些,跨领域阅读帮孩子打开视野,搭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了大量输入,还要关注输出。周群建议,阅读后可以通过日记、作文、小视频表达读书感悟,“把书读‘活’”。
专家支招
Q:如果学生对学校推荐的书目不感兴趣,怎么办?
周群: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还是要完成的,这往往跟下学期的语文学习有关。如果利用好寒假认真阅读,下学期的日常学习压力会小一些,尤其有些孩子时间本来就很紧张。如果学生不感兴趣,要看是单纯对推荐的书不感兴趣,还是长期以来就对读书不感兴趣。
我会特别在意老师用什么态度和方法推荐书。比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推荐了《朝花夕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会注意不能给孩子带来一种主观印象——鲁迅的书很难懂。一旦他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肯定就觉得没意思了。
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要细化,可能是对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达方式不熟悉,可能感觉内容跟现在有距离,老师要做好引导,比如哪些内容可以不用细究,哪些内容跟历史文化有联系,要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
也不能止于推荐,布置读书作业前要做个简单的导读,对读书成果做一些要求,比如聊聊书中最喜欢的人物,什么情节最感兴趣等。把读书这件事变得具体,对学生来说就更容易完成。开学后,老师们会再次导读,这时要进行深度的引导。
我之前轮岗时,邀请北京景山学校语文老师孟岳讲《红星照耀中国》,他从斯诺为什么跑到中国来、怎么来的中国、如何跟首长们打交道等开讲,这本书一下就变得很立体了,然后他再跟学生们分享哪些人物和事件特别重要,要如何去读。
当老师高于学生时,大部分孩子还是愿意跟着老师的,老师一点拨就懂了,他就会觉得这本书有意思,要真看懂了那是很厉害的。慢慢地,学生阅读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Q: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单,如何为孩子个性化选择?
周群:不一定要挑一个完全现成的书单,因为当你把所有主导权交出去时,就容易“挑花眼”,我个人更建议为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做”。
首先要考虑年龄段合不合适,提倡分级阅读。建议家长不要只看书的名字,还要去网络平台上搜一下书的导读,看相关简介,进行初步筛选。我有时给学生们挑书,还会找专业人士打探一下。最好带着孩子去书店挑选,让孩子感受一下书中的文字。有时家长觉得文字很典雅,可能对孩子来说太晦涩。
选书时可以结合一些情境和任务挑书。比如去中国科技馆看展览,那就可以结合主题做一些延伸阅读。
孩子年龄越小,越要帮他打开视野,一定要全领域、全学科地阅读,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搭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引导时,家长也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比如让他看到百科也很有意思,科技也很有意思,不知不觉地进入这个领域。同时,消遣类书籍的比例也要控制住。
粲然:归根结底,我们不是一定要孩子读哪本书,而是希望他成为爱读书的人。选择书目时,要跟孩子的兴趣相结合,让孩子对阅读保持期待。
其次,要选择跨学科的书,尤其是能跟孩子的真实生活产生链接的书。很多孩子在读书时会有疑问,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可能会对生活中很多问题感兴趣,家长可以引导他们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Q:不少孩子在假期很容易沉迷于手机。在吸引孩子读书这件事上,家长该如何做?
周群:不仅是假期,家里有没有读书的环境很重要。提倡在家中给孩子设置一个读书角,全家人形成共读的习惯。
不能强迫孩子阅读,要有一定的策略。比如买本书当成礼物放在孩子桌上。聊天时,兴致勃勃地讨论一本书。术业有专攻,家长如果不能指导孩子读书,没关系,那能不能扮演一个爱读书的角色?
阅读也是有方法的,家长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读书。家长怎么指导孩子阅读也是需要学习的一件事,家长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向班级里爱读书的孩子家长请教请教。
孩子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障碍,有的知识点如果不明白会影响之后的阅读。我也教过学生一个方法,就是把书读“厚”,使用“冷知识卡片”,解释知识点、并贴在书上。这样就把书越读越厚,知识也越来越多。
还有“费曼学习法”,简单说就是学习了新知识后,能有条理地跟别人讲明白,就能理解这个知识。家里也可以做一个读书交流的小活动,请孩子介绍下最近的阅读所得。
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读书,不要反对孩子广泛阅读、反对孩子读“闲书”。随着年龄增长,家长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是情绪价值,要扮演好“多支持”“多辅导”“多倾听”“多交流”的角色,如果跟孩子有共读的经验,双方交流的内容可能都很不一样。
粲然: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是家长有很多隐性需求,比如不想让孩子玩游戏、希望孩子多看书。这是两件事。
可能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如何有长期的、稳定的阅读行为。第一,最开始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肯定需要家长陪伴的,毕竟在孩子识字量不够时,读书可能会存在障碍,家长陪伴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读书,家庭也可以建立读书会,聚在一起读。
第二,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有乐趣的,要及时给予他们正向的反馈,引导孩子在正向反馈中把短期的阅读变成长期的行为。读书不能靠短期冲刺。
所谓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习惯,不是让孩子一直在读书。而是让读书成为他放松的一个选项,让他在读书中感到快乐。
Q: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读书也有了不同的形式,比如电子书、有声书。在您看来,孩子们应该如何选择读书的形式?
周群:在我看来,每一种形式都有它的优势,书只是在不同的介质上呈现而已。就我个人来说,我看纸质书和电子书都挺多,电子书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容易做标记、做读书笔记。有声书更多的是听一些专家讲座,帮助自己搭建知识框架,把之前的书里的知识都连贯起来。
电子书、有声书跟纸质书并没有本质区别。相较于选择哪种形式,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读没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的。
从便捷性上来说,想要阅读随时随地发生,电子书可能更好。
粲然:我还是希望孩子们多读纸质书。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孩子在阅读纸质书的过程中会调动视觉、触觉等多个感官,纸质书的阅读一定是最深程度、最有效的跟作者、作品沟通交流的方式。
但是也必须承认,现在电子书、有声书甚至是短视频说书很多,阅读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同时,这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契机,我们可以采用听、看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孩子读书。对于有阅读习惯的孩子而言,阅读形式多样对他也是一种促进。
阅读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事情,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引起阅读兴趣的方式也可能不同。比如喜欢看电影《封神》,对同时代的故事有兴趣,就可以去看一些相关的书。
因此,利用视频也好、有声书也好,做一个小桥梁或台阶,引导孩子去阅读纸质书。
Q: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跟阅读相关的培训班,比如提升阅读能力、传授阅读公式等。在您看来,有没有必要参加这样的培训班,为什么?
粲然:我认为阅读是不拘于形式的,衡量要不要报阅读培训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培训班是单纯教孩子阅读方法的,还是真的在引导孩子如何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如果孩子在阅读培训班的体验中,找到了阅读的乐趣、获得了阅读的内驱力,那就可以报。如果孩子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所谓的阅读公式,那其实没有意义。
因为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陪伴是很重要的。有的家长会说自己不爱读书、不看书,也不能跟着孩子读名著,那家长有没有自己想看的书?家居也好、时装杂志也行,只要家长有翻阅书籍的动作,就会给孩子形成读书的引导。(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爱康AI未来之夜即将高能登陆,满足你对晚会的所有期待
- 陈逸恒:《天山之子张仲瀚》是一部有情怀、值得演的电影
- 通讯:中国北疆内蒙古“冰雪消费”渐升温
- 中国足球少年,成为世界杯护旗手!
- 印度官员出席活动时被近距离枪杀 枪手系执勤警察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国有大型保险集团发挥头雁作用成效初显
- 聚焦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向世界传递三大信号
- “羊了个羊”刷屏 被指“欺诈时间”?
- 伊朗总统:美国破坏地区安全与稳定
- 你的歌单里,还缺一首歌!
- 2023年高考即将开始 上海公安机关开启应急办证服务
- 江西上饶举行“三月三”民族文化系列活动 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 航班起飞前机型变了、座位也换了,咋办?
- 日本学者:日本向北约靠拢值得警惕
- 大商所:5月24日交易时起,对生猪期货合约手续费标准进行调整
- 孙其峰中国画教学文献展在天津开幕 立体呈现大师艺术思想
- 10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119.6万辆 同比增逾五成
- 山西: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全省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全覆盖
- 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成“课间圈养”?太原郑州等多地回应
- 2023中国机器人大赛线下赛在福建举办
- 热门推荐
-
- 9月份香港出口货值同比降5.3%
- 松辽委水文局发布乌苏里江虎头段洪水黄色预警
- 贵州“村超”“村BA”流量变现 “五一”假期持续火爆
- 印尼一船只倾覆 4人失踪
- 工银理财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志愿军:存亡之战》引发观影热潮 追忆英雄泪洒现场
- 邮储银行携手中国银联、瑞幸咖啡 发布“邮幸小绿卡”
- 叙利亚爆发大规模冲突 已致37人死亡
- 菲律宾金达沃省发生山体滑坡 已致5死31伤
- 中国南方航空与马来西亚航空签署代码共享协议
- 恒大汽车:执行董事刘永灼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刑事拘留
- 浦东海警局依法逮捕上海首起涉外职务侵占案2名外籍犯罪嫌疑人
- 广东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沈阳非遗数字博物馆正式开馆 成为东北区域文旅品牌新地标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石河子!
- 明年4月起游客进入威尼斯或将付费
- 前三季度中国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7.7%
- 印媒:印度奥里萨邦列车相撞事故已致120人死亡
- 湖南祁阳农技专家田间支招防“寒露风”
- 世界经济论坛:中国有望继续成为新兴市场的复苏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