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也可“望闻问切” 辅助中医诊疗更便捷
人工智能也可“望闻问切”
“人工智能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医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改变行业现状,产生新业态,应用前景广阔。”近日,在“中医药与前沿技术的多学科交叉”岐黄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三届中医湿证国际学术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表示。
人工智能已开始在中医药领域落地,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2022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加快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方向之一就是针对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医医院以及中药创新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智能中医设备研发及应用。
人工智能究竟会给中医药领域带来怎样的变革?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辅助中医诊疗更便捷
打开手机上的“望舌问膳”小程序,对着手机摄像头拍下舌头照片,仅1分钟左右,广州市民吴小姐就收到一份详细的身体体征报告。这份报告从中医角度分析了她的健康状况,并为她提供膳食养生防治方案。“太方便了,以往想身体调理,我还得去医院排队问诊。”她高兴地说。
“这款小程序融合传统中医舌诊方法和现代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对两万多张临床舌诊图片深度学习,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健康分析服务。”小程序研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半年来,已有3万多人次使用该小程序,其中94%的用户对分析结果准确性表示认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日益与中医药深度融合,各类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人工智能针灸机器人、中医健康手环、脉象信息采集系统……目前业界对人工智能辅助进行中医四诊的技术研发热情较高,人工智能也可“望闻问切”。
“未来,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和科研。比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增强“望闻问切”客观性、基于大数据系统优化医生处方、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辅助诊疗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院)首席科学家刘良分析,这是一场重大变革,人工智能将推动诊疗模式从以个人经验与主观判断为主,向融合多种现代技术与中医专家经验的模式转变。
刘良也认为,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要替代医生。尤其在临床医疗方面,人工智能并不能替代医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仍然非常重要。人机联动不能离开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是人和经验。”刘良说。
融合发展具有先天优势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药专家经验如何更好地融合?在陈凯先看来,中医药领域具备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
传统中医诊断高度依赖经验,通过“望闻问切”获取关于证候、疾病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极为复杂的因果或相关关系。要熟练掌握这些关系,就必须对前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而中医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典籍,沉淀了不少经验,积累了海量数据,对其进行检索、比较、归纳和分析难度较大。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提升中医药文献归纳整理效率,而且在辅助诊断、用药决策、优化药物组合和新药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陈凯先说。
例如,由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牵头建设启动的中医药横琴大模型,包含100亿字符中医知识文本及中医院数字化病例。它依托高可信中医诊疗知识库,可辅助医生精准诊疗,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数智岐黄”中医药大模型,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著名中医典籍及1000多本古籍和中医药文献为核心数据基础。它采用预训练和微调并结合检索增强生成和插件调用等技术,通过方剂推荐、中药性质解读、证候辅助诊断,实现中医药领域知识智能问答、健康咨询、中医药知识图谱动态交互三大核心功能,助力中医药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临床辅助诊疗及中医养生保健。
刘良对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方面的作用也抱有很高期望。他在香港出诊时,常常遇到病人好奇地询问:“医生,你是怎样把我的类风湿病情控制住的呢?”这些病人希望能像了解西医诊断那样,清楚知道治疗的具体靶点情况。“这时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他们,现在还无法详细解释清楚,因为中药的复方辨证治疗很复杂,目前还没有技术能解析。”刘良说,在看诊过程中,他只观察到患者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如果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数据训练,就能精准诊断红肿程度,让治疗更客观。
数据可解释性亟待提升
“当下,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发展已经迈出一步,有的中医药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得到初步应用。但要使之成为精准科学研究,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陈凯先认为,挑战之一是数据可靠性与可解释性问题。
“如果数据不可靠,人工智能得出的结论也不正确。中医传承千年,大部分属于描述性语言,比如“脉细”。如何把它们变成可靠数据,使之具有可解释性,是人工智能应用到中医药领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科研人员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方法解析中医药作用原理。”陈凯先说。
对此,刘良认为,首先要构建庞大、高质量的数据集,包括临床数据、科研数据、文献数据、海外数据等;其次,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清洗、整理;最后,应收集多模态数据,将不同数据归纳到一套语言体系中。
“人工智能的模型架构仍需不断完善,数据集也要不断进化。应加强算力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算法和算力水平。”刘良说,目前既懂算法又懂中医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因此要注重人才培养,引导他们参与算法研发、训练与应用等工作,助力提升算法质量。
“以人工智能为“大脑”、以实验装备为“双手”,“大脑”指挥“双手”,有望为中医药领域带来变革。”陈凯先认为,中医药需与时俱进,应用多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综合研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陈佳佳 查冠琳 王军飞)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张亚勤:各国要在全球智能领域共同合作,将人工智能红线作为社会风险共同应对
- (新春走基层)长沙供电段昼夜巡查破冰 保春运安全供电
- 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继续回升
- 2月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27077.9万人次
- 广西举办用人单位(雇主)培训班促残疾人就业
- (新春走基层)龙年话“龙”:“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上58条中国龙有何寓意?
- 纪录片《赵无极艺境三部曲》巴黎首映典礼举行
- “三朵花”透见畲乡景宁40年
- 一架波音787客机在日本降落后引擎冒烟 跑道紧急关闭
- 延边州庆7598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创纪录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阿城!
- 月光城市更有魅力 夜生活也享吃喝玩乐
- (新春走基层)中国南北舞狮齐聚山西朔州平鲁:“门神故里”闹元宵
- 广西多民族聚居区推种“东方橄榄” 民众齐聚种新苗
- 1.5万吨智利车厘子抵达上海洋山港
- “危害国家安全”?以色列允许政府临时关停外国电视频道
- 中国红基会等举办校医培训班 增强当地医师守护师生健康信心
- 科研工作者带青少年遨游科学海洋 前沿知识令观众大开眼界
- 西安机场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迎来今年首批进口水果
- “神奇咖啡”一喝就瘦?原来是添加了西布曲明
- 热门推荐
-
- “千秋七贤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展览开幕
- 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三部门推动建设区域医疗服务“高地”
- 绽放历史文物新活力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 第十二届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在京举办
- 俄乌局势进展:俄副外长称俄仍不允许核战争 俄指责西方调查“北溪”事件不透明
- 山西石楼:黄河岸边“青岛村”的劳务输出故事
- 少些拦腰“斩断”长城的无知无畏
- 英国新一届议会开幕 查尔斯三世国王发表演讲
- 台风“三巴”影响广东 全省录得最大雨量超338毫米
- 首个“匈牙利点”落户天津 天津大学留学生搭建“一带一路”文化桥梁
- 背风群岛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永定:有机葡萄香满园
- 哈萨克斯坦今年前10个月经济增长4.9%
- 辽宁加深与欧洲经贸合作 探寻冰雪经济领域合作潜力
- 一天三次道歉解雇涉事空乘,近七成营收靠中国的国泰航空影响几何
- 孩子免疫力如何提高?不妨试试推拿
- 央广财评|三大积极因素助力2025年外贸回稳向好
- 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20.37亿元 支持实施秋粮作物“一喷多促”
- 海内外专家茶企共谋茶产业发展迎国际茶日
- 加纳总统车队发生车祸 至少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