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服务消费释放活力 行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增量
快递业服务消费释放活力
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产经版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快递、汽车、民航、钢铁等领域的新动能、新趋势。
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01.6亿件,同比增长23.1%。其中,6月快递业务量完成145.7亿件,同比增长17.7%。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王岳含表示,上半年,行业持续增强能力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向好发展,为提升线上消费活力发挥积极作用。下半年,支撑行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促进行业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随着政策红利持续见效、基础建设不断发力、市场空间快速拓展,行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增量。
行业规模快速扩增
经测算,6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33.7,同比提升18.4%。其中,快递发展规模指数为519.3,同比提升17.5%;快递发展能力指数为229,同比提升1.7%。
6月行业规模快速扩增是今年快递业向好态势的延续。王岳含说,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消费需求保持活跃,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快递业实现良好发展,为服务线上经济发展、扩大新型消费、促进产品要素流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寄递需求日益活跃。上半年,快递市场充满活力,运行良好,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最高日业务量超5.8亿件。
具体来看,1月至2月,年货消费需求旺盛,春节假期日均快递业务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145.2%。在行业有力支撑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1.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4.4%。3月至4月,行业深挖时令、特色产品寄递需求,市场规模稳步扩张,单月快递业务增量均在23亿件以上。5月至6月,在年中促销、假日经济、生鲜季、毕业季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日均快递业务量上升至4.8亿件。
另一方面,区域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加大政策、要素供给,在安徽亳州等地积极投产分拨中心,增强仓配能力,市场保持高位运行。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同比分别增长39%和36%左右,远超行业增速,在全国的占比分别提升1.3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区域发展协调性有所增强。其中,甘肃、陕西、广西等多个省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超40%,有力带动区域规模稳步扩增。
此外,重点城市群也加快发展。上半年,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等重点城市群持续发力,快递业务量在全国的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发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航空货运枢纽优势,带动多个城市业务量同比增长超40%。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持续提升的物流基础设施。据了解,自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以来,快递企业加快淘汰老旧分拣和安检设备,提升新能源车应用比例,推进设备智能化低碳化升级。
今年5月,中通快递贵州毕节网点完成了一次设备更新。在运输环节,10辆4.2米新能源货车代替了原来的燃油4.2米厢式货车,用于城区和乡镇间的快递运输;在中转环节,一台崭新的自动化交叉带分拣机投入使用,每小时可分拣2.5万件包裹。
“新设备的投用,一方面提升了快件中转效率和货物发车频次,另一方面降低了运营成本。”中通快递贵州毕节网点负责人张连波介绍,目前毕节城区快递新能源车辆覆盖率已超过50%,每票快件运输成本降低了约10%,货物发车频次也从原先的每天两次提升到了每天三次。
高效通达的服务网络为行业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上半年,快递业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网络下沉,在辽宁盘锦、浙江温州等地升级改造分拨中心,福建厦门、河南汝阳等地智慧产业园加快建设,仓网体系不断完善;上海、天津等地积极探索地铁寄递,陆路运能稳步提升。“服务网络加快拓展,为行业更好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提升服务时效奠定了基础。”王岳含说。
“快递+”服务的创新发展,在为行业创造更多增量的同时,也将行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生活。
6月初,新疆轮台县的小白杏挂满枝头,迎来丰收。在当地旅游的北京游客姚小印在品尝小白杏后,随即选择直接将特产寄回家,减少旅途负担。“顺丰快递服务点就设在果园旁,自主下单就能将小白杏送到家门口,非常方便。”
新疆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守国介绍,顺丰速运精心打造了“小白杏出疆”绿色通道,通过航空全货机、高铁和冷藏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确保小白杏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据统计,今年自小白杏上市以来,仅顺丰发运的就达100万件、超2500吨。
“上半年,快递业为满足百姓生活新需求,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积极丰富服务内容,升级服务方案,更好服务新型消费。”王岳含介绍,行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出远程下单、上门收寄、行李暂存等多种服务,为消费者带来轻松出行新体验,拓宽景区特色产品外销渠道;在服务传统电商基础上,推出“仓配+仓播”等模式,增强新型电商服务力度;探索推出“换新+回收”服务,为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服务支撑。
航空运能大幅提升
6月26日凌晨2点,一架中国邮政航空公司的波音777全货机满载邮件和货物,从江苏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直上云霄,飞往卢森堡芬德尔国际机场。这标志着中国邮政正式开通首条自主执飞的洲际航线。
据了解,“南京—卢森堡”洲际航线,通过建立集散发运、一点接入、稳定经济的邮商货欧洲运输干线,可覆盖欧洲3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运输全程时限最快提速到4天至7天,可全方位满足制造业客户、跨境电商客户的寄递需求。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爱力表示,“南京—卢森堡”洲际航线的开通是中国邮政强化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相关国家(地区)市场布局,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提升中国邮政参与国际物流循环的能力,有效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目前,中国邮政航空共执飞20余条自主国际(地区)航线。
上半年,快递业坚持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深入推动“快递出海”,开通“鄂州—拉合尔”“温州—河内”等多条全货机航线,运行国际航线40余条,国际运输能力稳步增强。
在国内,鄂州、嘉兴、南通等航空枢纽也加快建设,航空网络布局进一步优化,为行业更好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提升服务时效奠定了基础。
6月17日上午10点,满载着1.3吨大樱桃的低空货运208B航班准时从青岛起飞,3.5个小时后顺利抵达北京。据了解,由青岛顺丰与青岛地铁集团、青岛慈航机场联合打造的低空全货运航班运营业务,可实现生鲜最快6.5个小时送达北京消费者餐桌,意味着青岛、北京两地低空物流将成为常态化,为青岛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应用场景。
“此前,要通过传统干线或者固定航班运输大樱桃。现在有了低空货运航线后,青岛及其周边城市的生鲜都可以从这里发出,物流效率显著提高。”青岛顺丰市场销售部负责人王磊说,这将进一步提升顺丰的运输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
王岳含表示,随着行业服务质效与供给能力提升,寄递服务将通达更多国家和地区,链接更多产业和企业,更好满足更多个性化和定制化寄递需求,行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增量。总的来看,预计下半年行业将较好完成年度发展目标,为加快实现“物尽其流”的美好愿景作出积极贡献。(经济日报记者 吉蕾蕾)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发布 得分呈“东高西低”
- 河南安阳展示“汉字之美”:从创意设计中感受中外文化交流
- 广州仲裁委今年前七个月受理涉外案件标的额超40亿元
- 铜梁兰花根 独丁丁一传人
- 郁江2024年第1号洪水洪峰通过南宁
- 印尼华人青年们的东北“City Walk”
- 良渚申遗成功四周年:让文化越过“围墙”
- 什么样的动画片在教孩子撒谎骂人 记者调查低俗化改编儿歌动画片现象
- 渭南推进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 涉故意伤害罪等 湘雅二医院刘翔峰一审获刑17年
- 2023多彩贵州·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举行主题采风看片交流会
- 美国劳工节假期多地枪击案频发 已致超50人死伤
- 中基协法制与自律监察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 加拿大2023年平均通胀同比上涨3.9% 达32年来次高水平
- 财政部拟发行2024年记账式贴现(四十三期)国债
- 中国插画家陈巽如凭《牛王节》荣获第29届BIB金苹果奖
- 干细胞+基因治疗 渐冻症联合疗法安全性获证实
- 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启动
- AI“霸屏”11只个股涨幅超三倍,下半年投资A股买什么
-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6.2级地震 仍存在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
- 热门推荐
-
- 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
- 上海两会观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更快一步?
- 发力体育营销 “美华茅”再添新动力
- 祖龙娱乐连续两年荣获“白马奖” 入选中国上市游戏企业竞争力报告
-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航天产业生态
- 黑龙江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 预计直接拉动消费近10亿元
- 山西大同发展“露营经济”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 现代黄梅戏“看家人”袁媛:黄梅戏魅力在于一直创新
- 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也门冲突各方已承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停火
- 云南发布10条主题旅游线路 覆盖近100个景区景点
- 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活发展新动能
- 走进博物馆这个大学校 感知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 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 抗衰老市场渐引人们关注
- 杜莹芬:增量政策措施有力缓解工业企业压力
-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举办2023年“孔子学院日”活动
- 宁夏:破解“高额彩礼”治理难题 打造文明婚嫁新风尚
- 将司法责任制落实到各个办案环节
- 联合国宣布也门“萨菲尔”号油轮存储的原油完成转移
- 昌九高铁抚河特大桥合龙 助力江西加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 四川: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短板”土地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