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有位“树爸爸”(美丽中国·面孔)
7月的雅鲁藏布江畔,暖风习习,绿意盎然,一排排树木吐露着生机。穿过树林,来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贡嘎机场周边山体2号造林片区,百余名工人正忙着栽种苗木,为高原增添新绿。
“把这些苗木小心地搬到山上,再小心地种下去,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树木。”65岁的边久又来给儿子罗布“训话”了。“我们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这边种树,爸爸已经来了不下十次。”罗布说,爸爸一辈子都在种树,格外珍惜苗木。
1959年,边久出生在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罗堆村。40多年前,年仅十来岁的边久放羊时,在村边的山坡上种下了5棵柳树。“山上光秃秃的,太阳很毒,晒得很。”那时的他,只想着在放羊的时候有个乘凉的地方。
边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此与树结了缘,从刚开始种几棵树到后来参与雅鲁藏布江防沙治沙造林工程,再到成立苗圃基地,边久因为种树出了名,在当地赢得了“树爸爸”的美名。
如今,边久种下的树苗,在“世界屋脊”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生态修复,为沙地穿上“绿装”
初见边久是在他的扎囊县苗圃基地,他漫步在郁郁葱葱的林荫道上,指着林子里那棵又粗又高的树说:“这棵树是我20年前种下的,刚种下时跟我差不多高,现在都成参天大树了。”
扎囊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雅鲁藏布江流入山南境内,河谷变宽,水流变缓。曾经,一到冬春季节,河道裸露,大风一起,黄沙漫天,沿江道路常被沙子封堵,临近的贡嘎机场因为沙尘暴导致飞机延误的情况时有发生。
谈起20世纪80年代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沿岸,边久感慨万千。“那时候,毫不夸张地讲,早上出门,晚上门就被院子里的沙堵住了,打不开。”边久回忆,当时老百姓被风沙弄得苦不堪言,周围农田也经常被沙子掩埋,收成一年比一年少。
后来,山南市开始建设雅鲁藏布江防护林。边久和12名村民组成了一支施工队,他们靠着石匠、木匠的手艺和一辆东风汽车,打井、挖渠、种苗圃,参与造林工程。那段时间,他们早出晚归,风雨无阻。
在高原种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里气候恶劣、土地贫瘠、水源匮乏,加上高海拔带来的缺氧和寒冷,树木生长异常艰难。然而,边久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
“在裸露的沙地里种树不容易,为了让树存活下来,我们把家里的旧衣服拿出来,小心地包裹在树根上,从几公里外搬松软的土,铺在树根周围,防止水分流失。”就这样,边久带领施工队不懈坚持,成功地在雅鲁藏布江边种下了第一批树苗。“在高原种树,种只是个开始,后期工作量特别大,刚种上之后的三四天很关键,如果没人浇水、没人管理的话,树很难存活。”边久说,种树就像养孩子,必须一直关注。
如今,山南市已成功构筑起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贡嘎至桑日段长160公里、均宽1.8公里、面积约50万亩的“绿色长城”,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年沙尘天气从20世纪80年代的60余天降至目前的7天左右,有效改善了两岸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
仅过去5年,山南市就累计实施植树造林50.53万亩,封山育林21.12万亩,森林抚育32.92万亩;实施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5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1平方公里,完成防沙治沙76.8万亩。
“生态得到了修复,也为子孙增添了绿色。”边久自豪地说,当年种下的树为沙地穿上了“绿装”,风沙天气也越来越少了。
植绿生“金”,携手走上致富路
随着雅鲁藏布江防沙治沙造林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边久有了更多种树的机会。在政府扶持下,2004年,边久带领村民整地、打井、修水渠,在家乡建起首个个体苗圃基地。
“那片荒地能长出树?”苗圃基地初建时,很多村民不看好边久这个冒险的选择。“不怪他们疑惑,因为当时这块地全是砂石地,连草都长不出来。”边久回忆。
“之前种树主要是让树存活,现在种苗木是为了培育更多适宜在这片荒地生长的树木品种。”边久说,这也是他成立苗圃基地的初心。
刚开始在基地种树时,有30亩的地要浇水,边久说:“每棵树种下去后最需要的是水,但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正是缺水。”由于苗圃基地离江边有一段距离,加之条件落后,缺水时,边久每天要开着拖拉机到江边运水十几趟。回忆起那段经历,边久坚定地说:“就算在那样的环境下,我都没想过放弃。”
为了选出适合高原地区生长的苗木,文化水平不高的边久去青海、甘肃寻访专家,带回来100多种树苗后,又不厌其烦地一个个试种,精心呵护。他说,在这个基地一次种100棵树苗,经过一个冬天,一般只有30棵左右能存活下来。面对这仅有30%的苗木成活率,边久并不气馁。
如今,20年过去了,边久的苗圃占地450多亩,培育了松树、杨树、柳树等70多种、200多万株树苗,种出的树苗有适合园林绿化的,也有能防沙治沙的,销往拉萨、日喀则、阿里等地。
基地现有固定员工100多人,季节性员工270多人。他们不仅能挣工资,还能学到育苗技术。“从前自己没一技之长,四处务工。在边久这里,每年可以免费接受种植技能培训,年底还可以拿到不少分红。”罗堆村村民尼玛次仁已在苗圃基地工作了19年,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这里的建设之中。
近年来,山南落实林业生态补偿政策。如今,和边久、尼玛次仁一样,很多群众通过植树造林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
科技助力,绿化事业后继有人
“轻轻一点,灌溉系统就启动了,想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只要设定好就行了。”罗布熟练地操作着。2015年,他辞职回家跟着父亲边久种起了树。作为一名90后,罗布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注册了绿化公司,实行规范化管理,在网上直播植树公益活动,苗圃产出的树苗大幅增加,接手的绿化项目也越来越多。
“我们从今年4月底开始承包了拉萨南北山种树(贡嘎段)2号片区,树苗是从苗圃基地搬运过来的,都是驯化半年多的树种,基本能适应这里的海拔和气候,我觉得能种成功。”罗布信心满满地说道,现在实现了规范育苗、科学种树,不怕种不活。
从山坡上放眼望去,油松、祁连圆柏等树种长势甚好,郁郁葱葱;更高处的山坡上,矮灌木沙棘、砂生槐喝着“营养液”,也在茁壮成长。种树前,罗布也下足了功夫,公司通过遥感技术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筛选出适合在山上生长的树种和草种,还通过安装智能节水灌溉设备,有效避免了过度灌溉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
在边久植树造林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1993年出生的扎西班旦家乡在贡嘎县吉雄镇刘琼村,刘琼村地处拉萨与山南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可是土地贫瘠,没有产业项目,大多数青壮年都靠外出务工补贴家用。每到风季,漫天的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到处灰蒙蒙一片。“栽树种树既能防风固沙,又能让村里大片的荒地变为宝,也可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创办苗圃基地的想法一直印在扎西班旦的心上。
2017年初夏,扎西班旦掏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又从农业银行贷款15万元,开始筹办苗圃基地,基地里种植杨树、白柳、柳树等4种10万棵树苗;引进果苗进行实验性种植,种植果苗7万棵、枸杞树3万棵、侧槐树1万棵,其他树种1.5万棵,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种树是几代人的事情,绿化事业后继有人了。”边久欣慰地说。
西藏自治区2023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西藏持续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修编,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120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614万亩。(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曲沃:打“影视文化牌” 助力“晋文化”破圈
- 广东珠海:男子安检口见财起意涉嫌盗窃 铁警火速抓捕
- 7月1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04个点
- 安徽滁河水质异常情况通报:污染源确定,对涉案人员立案调查
- 台风“杜苏芮”登陆 福建沿海铁路部分旅客列车停运
- 全国台联第三十一届台胞青年冬令营新疆分营开营
- 94版《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去世 享年66岁
- 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国字号”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正当时
- 锦绣中国年|非遗闽剧新春赴基层演出“欢欢喜喜过大年”
- 一飞机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特里布万机场坠毁
- 以通报制度震慑学术不端
- 又降了!“冬季顶流”一天一个价
- 两岸青少年“创未来”科普夏令营开营 近百名营员在科创领域交流互动
- 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长春开幕
- 供暖维修工:冬日里的城市“暖男”
- 宁夏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二级预警
- 痣也可能会癌变!一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享康复之路
- 关键时刻更见大国担当
- 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肯阿依特斯大赛在新疆木垒举办
- 普惠保险体系不断完善
- 热门推荐
-
- 武汉文学季启幕 将举办50余场文学活动
- 以史为“根”传承非遗记忆
- 诺奖得主乔治·斯穆特:为了人类,要破除贸易和科技壁垒
- 中新健康丨“贵人语迟”?专家:孩子言语不清应及时接受正规系统检查
- 既要修缮建筑本体也要保护文化内涵
- (乡村行·看振兴)闽南乡村变“乐龄家园”:“免费午餐”十年不停膳
- 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正式发布
- 用AI“复活”逝者,伦理和法律的边界在哪?专家解读
- 普京重磅发言:美国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 (新春走基层)洪都拉斯小伙的首个“西安年”:写“福”字、印年画、品小吃
- 青岛“洋女婿”以面包美酒搭建舌尖上的“中法情谊”
- 联合国专家敦促相关国家和企业停止向以色列转让武器
- 预计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
- (第六届进博会)共享中国进口食品市场机遇 2023中国进口食品行业峰会举办
- 聂震宁新作《书生行》:一首写给老师的赞美诗
- 宁夏近五年累计完成司法鉴定案件8.4万余件
-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4年物价有望温和回升
- 水库开闸泄洪 海口南渡江下游防汛防风升级
- 国际识局:赓续丝路精神,中国中亚合作迈上新台阶
- 青海省社保卡实现“一卡通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