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如何托起返乡农民工的幸福晚年?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但老人宁愿留守也不进城
如何托起返乡农民工的幸福晚年?
阅读提示
退休农民工返乡,留守老人不愿进城,农村快速“变老”。然而农村养老资源有限,有的进城务工者为照顾老人不惜返乡。专家表示,农村养老问题靠单一主体很难解决,政府、市场、社会、家庭需共同发挥作用。
今年50岁的周萍,2017年到安徽省淮北市打工。如今,她正在为自己的养老问题发愁。
“城里退休老人都有养老金,少的一个月也有几百元,我也应该早点买养老保险的,现在确实后悔了。”周萍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有4个子女轮流照顾,而到了自己这代,只有一个孩子,而孩子也要工作养家。“等我们老了也不能光指望儿女。”周萍说。
随着大量农民工退休返乡,加上留守老人难离故土,农村正在快速“变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生活在农村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比重为23.81%,比城镇高出7.99个百分点。面对相较城市更加紧张的养老服务资源,返乡农民工如何养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留守老人不愿进城
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的一个小村庄,有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口腔诊所。没有患者的时候,张万峰喜欢躺在小炕上玩手机。5年前,为就近照顾渐渐衰老的父母,他从100多公里外的城镇搬回了老家。
年轻时,张万峰离乡进城谋生,在吉林省松原市开了家口腔诊所,并在当地安家。
在松原生活的十几年间,张万峰不是没想过接父母一起生活。“但老人进城后极不习惯,反而容易憋出病来。”张万峰说,“这几年,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好。尤其我妈还有心脏病和脑梗,每年都要住几次院,就怕哪天严重了,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
几经权衡,张万峰回到农安县买房,在县城和老家中间位置的乡镇重新开了一家诊所,上下班通勤只有10多公里,照顾父母也方便。
不少进城务工者都面临着和张万峰一样的难题:年轻时进城工作安家,本打算站稳脚跟后接父母进城,然而,老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有着根深蒂固的故土情结,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城里楼房不如老家平房自在、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差异大、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多重因素导致留守老人不愿进城和儿女共同生活。
年近60岁的姜源老两口可谓谈“城”色变。在长春工作的女儿每次回来都想让他们进城住一段时间,但习惯了村里的宁静自在,两人总是找借口推脱。“我们现在身体还行,农村能种地养鸡,生活成本也低。”姜源说,“在城里睡不着觉,待着上火。”
老年农民工返乡现象突出
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农村老年人年龄结构、空巢率、健康状况等指标均较城镇更加严峻,在经济收入水平和养老服务费用承受能力等方面均与城镇差距较大,许多地方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老年农民工返乡现象比较突出。
“我国农村‘未富先老’问题突出,从经济保障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尽管覆盖面广,但水平偏低;从养老服务的供给看,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来养老,但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叠加农村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等因素,导致农村家庭养老的照顾主体缺失,家庭养老难以为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杏果说。
“孩子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很大,双方加起来四个老人,我们是真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如果能有上门居家服务就好了。”姜源说。
李杏果告诉记者,农村市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直处在发展的薄弱环节,养老服务设施十分缺乏。她指出,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收入水平低也限制其对养老服务的消费。长远来看,发展市场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是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综合施策解决农村养老难
近日,民政部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层面专门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总体性、系统性部署。《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村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每个县(市、区、旗)至少建有一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省域内总体乡镇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覆盖率不低于60%。
“政府应将农村养老服务所涉土地、税收、设施、组织、人员、资金投入等要素的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将分散的、碎片化的政策进行整合,形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推动农村养老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并通过重点考核、督办等举措,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李杏果认为,农村养老问题仅靠单一主体很难解决,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均应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政府在统一规划之下,应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大农村养老服务的开放力度,增加财政资金的撬动力度,通过完善土地、税收、财政、人才、信贷等各种激励政策,激发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尤其是要激励企业、村集体、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要充分尊重、激发农村养老的自治实践,鼓励村集体、老年协会、志愿服务组织等基于本地实际、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还要充分利用留守农村的活力老人、妇女等劳动力,打造一支基于本地、靠得住的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李杏果说。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工人日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 助推北海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
- 汽车租赁业:小心骗子“空手套白狼”
- 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充满信心
-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效应
- 德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2%
- 美媒:以安全内阁已授权战时内阁就如何回应伊朗袭击做决定
- 日本新潟县一化工厂发生爆炸 造成1死2伤
- “85后”冶炼工程师李彦龙:技术研发没有捷径唯有勤
- “老爸评测”曝光:警惕这类产品!已在校园出现…
- 首台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沪揭幕
- 俄乌局势进展:英国将向乌输送贫铀弹 俄外交部发言人称其为鲁莽挑衅
- 全面振兴 东北向“新”
- 一名驻拉脱维亚的加拿大军人在休班期间死亡
- 京津冀三法院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协同发展机制
- 比亚迪董事长: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
- 俄白加强防务安全合作 着手制定联盟国家安全构想
- 中新健康|妇产科专家:婚前和孕前筛查是预防地贫的关键步骤
- 增量、上新、提速、便捷……中国铁路调图“图”的是什么?
- 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福建:感受故乡的每一片土地
- 加拿大“石油城”卡尔加里因供水危机进入紧急状态
- 热门推荐
-
- 北京药品反垄断首案公布!一公司被罚1200余万元
- 印尼井里汶郡加入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首次迎来“外国朋友”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德州兴产业“反哺”乡村 让经济民生“同频共振”
- 数字化科普 沉浸式体验“让文物活起来”
- 尹锡悦出发前往法院接受拘留令必要性审查
- 川大华西医院组建专家组紧急驰援西藏日喀则
- 青海终止地震二级应急响应
- 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中国钢琴家郎朗奏响音乐祝福
- 图云观 | 文物修复师,守护沉睡的历史碎片
- 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跨越百年对话 首届“饮冰室文化节”在天津开幕
- 河北省定瓷烧制与曲阳雕刻亮相世界技能博物馆
- 两党协议难抑美债务激增
- 云南铁路中秋国庆假期发送旅客373万人次 刷新单日客流纪录
- 变味的“网红医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 江苏无锡为海内外高校应届毕业生送上“高定”礼遇
- 肩膀痛 别老让肩周炎背锅!
- 美国“外交三号人物”、副国务卿纽兰将辞职
- “保交楼”项目交付比例大幅提升 持续拉动消费发挥“乘数效应”
- 甲亢也会引起骨质疏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