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支持,政策还要如何发力?
新闻1+1丨生育支持,政策还要如何发力?
发放育儿补贴、延长产假时长……近年来,随着各地、各部门不断推动出台生育支持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目前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体系?在初步建成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1+1》连线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共同关注:生育支持,政策还要如何发力?
如何评价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
不能仅仅看是不是多生了几个孩子
生育支持的政策体系,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共同来合力完成的社会综合性工程,可以通过4根顶梁柱来理解这个体系,包括时间支持、服务支持、经济支持、文化支持等。
时间支持:优化生育假期、增设父母育儿假等。
服务支持: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等。
经济支持: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生育津贴、住房、部分医疗补贴等。
文化支持:倡导新型婚育文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从2021年开始推进,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目前从现在的初步建立到基本建立,这中间还有多大的差距?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工作急需去完成?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第一个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政策还没有落实,老百姓的获得感还不是十分明显,所以各地也正在对标对表中央的要求和17部门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已经明确的政策落地落实。
第二个方面,我们看到地方有很多好的政策,这些政策能不能持续,还需要长期的制度建设予以支持。地方好的经验总结完善以后,还要上升到国家的制度,而且在国家法律上予以保障。比如说在婴幼儿照护补贴方面,地方有很多好的实践,但是如何建立一个有顶层设计的婴幼儿照护补贴制度,需要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制度。
第三个方面,在各个地方需要加大投入的时候,可能有些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群,认识还不是很统一,老是担心这样的投入值不值得,生育支持政策会不会起到好的作用。我认为,评价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不能仅仅看是不是多生了几个孩子,最重要的是看家庭的养育负担是不是得到了减轻,生育支持的友好环境是不是建成了。从长期来看,制度建设是不是有利于家庭多子女的养育等等。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补齐短板,还要付出更大努力。
根据家庭育儿需求的主要矛盾
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
时间、服务、经济、文化这四个支持里面,从实践的需求来看,哪一个方面政策的提升和改变,可能影响更大?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生育支持政策要起到作用,是要综合施策的,很难说哪一个政策最有效。总体来讲,时间支持、经济支持、服务支持和文化支持都非常重要,但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家庭,对这些政策需求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国家整体的制度框架下,各地必须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特别是家庭育儿需求的主要矛盾,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样能够提高政策投入的精准性和政策的效率。
如何满足婴幼儿家庭的托育需求?
有调查显示,我国现有近3000万名三岁以下婴幼儿,其中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这近1000万的入托需求如何释放?小小孩怎么带,到底是要交给老一辈的带,交给保姆带,还是交给机构带?目前提供的托育服务和实际需求之间的落差到底有多大?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这几年通过国家的大力推进,托儿所的托位在稳步增长,应该是缓解了一些家庭的托育需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对托育机构最重要的需求是安全、近便,而且还要服务质量高,价格可承担,所以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如何快速弥补需求和托位供给的差距呢?
第一个方面,国家正在积极加强示范性托育机构的建设,它可以指导普通托育机构的建设,也可以培养家庭对托育服务的消费习惯。
第二个方面,要利用现有的资源,调配好公有的资源,比如说托儿所、幼儿园,有空位的向下延伸一年;办公场所,有条件的也可以办托儿所;社区,还有家庭托育点都在积极推进。
生育支持政策需要社会保障
保障女性权益非常重要
这几年来,我国在财税、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需要更进一步在哪些方面,出台相关的社会保障的支持呢?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生育支持政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教育方面,在住房保障方面,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方面,国家都是朝着有利于家庭育儿的方向在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
生育保险制度也发挥了保险对女性生育期间的经济补偿,包括生育医疗负担支持的主渠道作用,还有很多的保障制度也在完善过程中。
我觉得要更加关注一下就业保障,因为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是稳定家庭发展预期的一个基础条件,也是青年家庭决定生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可能要在这方面着力更多。
另一方面,女性权益的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推进社会性别的平等,加强对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财产权益的保障,包括生育期间各种相关的经济权益,还有完成生育以后重返工作岗位的各类权益的保障都非常重要。(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首付比调至历史下限 购房门槛大降
- 南非全国范围中小学教师职位空缺超3.1万个
- 近百位两岸青年南京体验摆摊“微创业”
- (新春走基层)春节“不打烊”的24小时书屋:点亮乡村阅读之光
-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期较快增长的“三个大逻辑”
- 田间走出的人大代表:深耕黄花产业 带领农民致富
- 浙江省调整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 国家网安基地网安软件园开园 企业“拎包”入驻
- 拜登国情咨文“由外转内”折射执政挑战
- 十四部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通信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应用
- 维护棉花供应链安全稳定
-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科技系统分会成立
- 长三角气温“腰斩”后迎来触底回弹
-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三名科学家获奖
- 锡林郭勒草原上的8岁赛马冠军:“驾龄”5年,父爱“护航”
- 山西阳泉:以“数智新城”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
- 泽连斯基与特鲁多通话 讨论对俄制裁等问题
- 两岸信众福州共祭白马王 传承千年信俗文化
- 韩总统将时隔12年访美,或与拜登讨论这些问题
- 助推山地高效特色产业发展 一国家级重点专项在渝启动
- 热门推荐
-
- “摩羯”台风灾后海南农渔业复产“十分”努力
- 情景歌舞剧《奔腾向海》演绎“海上福州”发展故事
- 中国再次延长新能源车购税减免政策
- 云南一乡村小学给每位优秀学生奖励一头小猪
- 和评理|别再拿“国家安全”说事!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恐慌,实则源自美国的不自信
- 山东烟台打造冰雪经济 让“冷”资源释放“热”效益
- 立秋之后高温继续 40℃将成川渝日常
- 桃李新苗少儿舞蹈展演系列活动在杭州启动
- 科技“催热”传统针织 浙江海宁“潮袜”卖出33亿元
- 中新教育丨浙江高校成果登《自然·人类行为》 揭示如何培育儿童诚信
- 西藏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拉萨贡嘎国际机场
- 我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民营经济占比升至52.7%
- 交通运输部:10月14日-10月20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
- 庆《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 中芭将以豪华阵容登天桥剧场连演十场
- 进入关键节点 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全球合作
- 夏季游泳 先排掉五个伤身的“雷”
- 洋山港实现海运集装箱重量验证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
- 以军批准对黎巴嫩发动进攻的作战计划 加快战备工作
- 河南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3起典型案例
- 福州一“驴友”被困峭壁 消防联合多部门直升机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