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看病不再麻烦?陪诊行业需加强监管
像医生助理又像临时家人,一些专业护士也兼职当起陪诊师。但从业者表示,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绊脚石”——
如何让看病不再麻烦?陪诊行业需加强监管
阅读提示
陪诊师帮助挂号、排队、做检查等,缓解了部分人群就医难题。行业还吸引了专业护士加入。但是,从业者仍面临一些质疑和发展困境。专业人士建议,应鼓励有医疗背景的人加入,建立评价体系,提升陪诊机构及从业者的社会公信力。
排队、检查、楼上楼下跑,繁琐的就医流程常让外地患者、老年患者等群体感到无助。近年来,帮助患者挂号、排队、陪同做检查、取药和检查报告、与医生沟通的陪诊师行业兴起。该行业还吸引了一些专业护士加入。
张丽是解放军某医院的一名护士,工作之余,她在蓝豚医陪兼职做陪诊师。谈起陪诊感受,张丽对记者说:“陪诊师对于医生来说像医生助理,对于患者来说像临时家人,他们是医患间的润滑剂。”
不过,在缓解部分人群就医难题的同时,也有人说陪诊行业鱼龙混杂,并且有“医疗黄牛”之嫌。果真如此吗?如何加强行业监管和引导?记者对此采访了专业人士。
庞大的潜在需求群体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医疗资源集中、就医需求旺盛,目前,陪诊从业者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服务人群包括外地患者、空巢老人、孕产妇、慢病性患者、癌症患者等。
张丽在陪诊过程中发现,除了因不了解就医环境、行动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挂号缴费设备等产生的硬性陪诊需求,还有人在患病时易产生孤独感,渴望陪伴的情感需求,陪诊师的陪护和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种孤独感。
“在异地就诊情况中,职业陪诊的优势更为突出。”张丽说,患者为追求更佳的治疗效果往往涌向一线城市的大医院,他们对新的就诊环境完全陌生,而陪诊师能帮助其高效完成挂号、缴费、取药、手术等流程,避免耽误诊疗时机,减少治疗费用、住宿成本等经济负担。
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4.1亿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次数38.6亿人次。此外,2023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近2.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4%。庞大的潜在需求群体为陪诊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陪诊师是变相的“医疗黄牛”吗
记者了解到,当前,一些家政服务公司、陪诊APP、二手平台、社交APP、网购平台等皆可提供陪诊订购服务,但在不同平台,相似的服务价格却相差较大,有的低至50元,有的高达600元。
有网友表示,不同平台陪诊师的服务质量也良莠不齐。更有人质疑,陪诊师是变相的“医疗黄牛”,并由此牵扯出陪诊师能否提供挂号服务等争论。
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教授邓勇表示,预约挂号制度是各地广泛运用的便民就医服务,陪诊师如果只是用患者身份证帮助挂号、取号,不存在合规性问题。如果存在使用虚假身份证恶意挂号、顶替就医的现象,会被系统拒绝或无法正常就医。
邓勇认为,实践中出现的部分陪诊师“倒号”行为,问题并不在于谁有权替别人挂号,而在于实名制是否得到落实、就诊人员与挂号信息是否一致、信息系统是否科学合理等。
如何判断陪诊师是否是变相的“医疗黄牛”?邓勇说,可以通过陪诊师的挂号方式、手段进行区分,例如,是否使用非法抢号软件、是否有囤号和暴利行为等。
针对网友质疑,邓勇建议,医院应强化管理,有序引导,健全投诉受理、责任调处等追责机制。相关部门也应实现对陪诊机构及平台的有效指导与监管,避免出现坐地起价、虚假陪诊等不良违规现象,维护好患者和家属的合法权益。
行业呼唤更具针对性的监管
“老年患者需要陪护,外地患者需要本地向导,他们是目前购买陪诊服务的两大主要群体。”蓝豚医陪主要负责人周黎俐向记者坦言,就现阶段而言,陪诊行业的市场规模仍不够大。
她认为,困难和挑战主要在于人们对陪诊的了解还不充分,还有很多误解和防备心理。一方面,行业宣传普及工作不足;另一方面,一些从业者的不规范行为损害了行业的形象和口碑。
“陪诊行业呼唤更有针对性的监管和引导。”周黎俐向记者表达了原因,一是有了明确的管理部门,就会有相应的行业规范,而相关规范是一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二是陪诊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很多发展诉求,但现在由于没有明确的上级主管单位,这些诉求很难得到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也难以及时解决。
陪诊市场的内在问题也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绊脚石,例如,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职业陪诊主体权责边界不明、职业陪诊信息不对称、收费标准不明确、职业陪诊安全难以保障等。
邓勇也表示,应当加强职业陪诊行业规范,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推动形成行业自治,多举措缓解就医难问题,实现职业陪诊行业的综合治理。他还认为,未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应用,智慧医疗、网络就诊、居家就诊等模式的成熟,将大大减轻公众的就诊难度,以简单“跑腿”作为主要业务的职业陪诊服务也将顺应时代面临转型。
为促进陪诊行业良性发展,邓勇建议,应鼓励退休护士等具有一定医疗背景的人积极加入职业陪诊队伍,建立职业陪诊公信力评价系统,通过平台评分、信息公开机制,提升陪诊机构及陪诊人员的社会公信力。
本报记者 姬薇
(工人日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清理救援通道损坏堵路车辆是否要担责?
- “数字+文化”让你一秒穿越历史 数字技术赋能未来
- 山东大学启动“中华典籍外译工程”
- 联合国秘书长吁以色列军队撤出戈兰高地缓冲区
- 澳大利亚军用直升机坠海4人失踪 联合军演暂停
- 与大自然“合伙”造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中国科技馆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培训第二期在北京开班
- 北京出台新政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 运动前热身不充分 后果可能很严重
- “铁”丝路上泰北边境口岸小镇兴
- 全国铁路预计今日发送1115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430列
-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整体回稳向好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谨防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 给食品办一张“电子身份证”:数字标签藏着大信息
- 看非遗嘎木卓舞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90亿人次左右!2025年春运交通出行预计创历史新高
- 羊儿身上采“黄金” 新疆巴州逾61万只山羊脱下“春装”换“夏衣”
- 绿色快递 从包装治理到全程发力
- 北京大兴机场今年旅客量预计超4500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山西古建院携手哈佛大学共促古建筑数字化国际传播
- 报告:北京2024上半年高端酒店市场表现良好
- “能动惩防并举”让特种作业证造假无处藏身
- 2024年上海浦江海关监管国客中心码头进出境国际邮轮同比增1.7倍
- 亚洲青年管弦乐团音乐会在北京举行
- 中国国开行2023年发放物流行业中长期贷款超400亿元
- 南凭高铁崇凭段进入全面铺轨阶段
- 疏堵结合促跨境证券规范发展
-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79】且看皇家禁地的“平民”转身
- 国家发改委:抓紧完善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础制度
- 美国俄勒冈州西部海域发生6.0级地震
- 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大数据观察)
- 中新真探:坐着时,挺胸抬头才最健康?
- 广东计划2024年6月底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摸排建档
- 首届中国丝绸之路摄影大展启幕 推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 强扭之瓜——岸田访韩“底气”不足
- 时隔约13年 日本女川核电站2号机组重启
- 俄国家杜马批准全部副总理提名
- 得了那么多次感冒,你对它了解多少?
- 多地启动HPV疫苗免费接种:为何选中二价苗,产能充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