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科学家藏北高原探寻地球科学奥秘
中新网成都7月2日电 题:六旬科学家藏北高原探寻地球科学奥秘
记者 贺劭清 何浠
“在常人眼里,这就是一块寻常的石头,但在我们地质学家眼里,每一块石头都记载了一段精彩的地球演化故事。它可能诠释着曾经存在的一片海洋、一条山脉,也可能是广袤的沙漠戈壁。”2日上午,年过六旬、有40多年党龄的西南石油大学羌塘盆地研究院院长王剑教授在成都手握从藏北高原采集的化石告诉记者,这些石头记载着丰富的古地理、古环境信息,它们与地球演化、生命起源、资源能源形成及人类生存环境研究密切相关。
藏北高原是举世闻名的高寒缺氧“生命禁区”,这里也是上天赐给地质学家最珍贵的天然实验室。1995年,王剑结束中国南极考察队科考后,就开启了藏北高原地质考察与研究之路。从此,王剑在这片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孜孜不倦地探寻地球科学奥秘。
为了探寻地球演化、资源能源形成、环境气候变化,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王剑在藏北高原组织实施了全球海拔最高的第一口科学探井——羌科-1井。“通过科学钻探,可以更好揭示青藏高原沉积盆地深部的地下结构构造,获取丰富的地质参数与珍贵的地下样品,同时也检验和完善已有的认识和模式。”王剑介绍。
在藏北高原进行施工并非易事,科研人员需要克服高寒、缺氧等一系列挑战。王剑回忆,最初实施羌科-1井工程,团队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冬季气温零下四十摄氏度,含氧量只有通常环境的40%左右,呼出的水汽瞬间就会凝结成冰。除了工作者要经受高寒考验,许多设备在极低温的条件下还会失灵。
在王剑的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60多本“野外考察记录本”,这些记录本记载了他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与收获。他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60余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地质调查专项工程、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科研专著20多本。目前,王剑和团队正承担着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任务。
在王剑看来,地球科学以“百万年”为时间单位,以“光年”为空间距离,在“石头”中遨游浩瀚而古老的地质时空,服务于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与宜居地球环境研究,是地质学家的浪漫。
“如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野外科考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北斗卫星运行后,解决了通信联络这一难题。”王剑介绍,除了科考条件的变化,中国地球科学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王剑的高原地球科学研究之路从未停止。就在今年农历正月,王剑还带领团队再次踏上藏北高原。王剑说,不久后将迎来开学季,又一批地质学专业大一新生将进入校园,推开地质学的大门。他希望学生们学一行爱一行,要有水滴石穿的钻研精神,“水滴石穿有两层含义,一是持之以恒,二是始终把力量凝聚在一个方向。”(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型庐剧现代戏《金刚台姐妹花》首演
- 《“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出版座谈会召开
- 我国脑血管病研究 实现“从0到1”的跨越
- 湖南张家界与大湾区文旅“双向奔赴”
- 中国机器狗,让美军紧张?
- 青海西宁南北山零次产业试点稳步推进 市民获绿色福利
-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侨乡信宜窦州墟:连接乡愁与繁华的墟市
- 成都父亲为女儿“种”出热带水果园
- 成为一名好医生,重在格局、能力与坚守
- 北京疾控:目前流感病毒活动度较低 12月或将增强
- 山东省政协建设“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 持续推进提案工作开新局
- 津渝共办盛会,凝聚哪些共识合力?这场发布会上详解
- 中新健康|国家卫健委:决定命名100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99个示范机构
- 海渔部门抽样78批次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 新疆喀什地区首座城市候机楼正式揭牌启用
- 广东湿地面积约190万公顷 持续推进保护修复
- 2024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成都启幕
- 以黑玉米芯为原料 提取高纯度花青素
- 快讯!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被判14年监禁
- 别把“青少年模式”当成赚钱工具
- 热门推荐
-
- 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发展
- (新春见闻)非遗走进人间烟火 衬出热气腾腾中国年
- 匈牙利与塞尔维亚在能源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
- 年轻“新橘人”续写兴橘文章
- 人艺戏剧博物馆历时半年改造 观众能拟《雷雨》声
- 沈阳故宫开放文博书房 打造博物馆“公共阅读空间”
- 阿塞拜疆学子“结缘”河北:以长城了解中国
- 专家建议:打造数字孪生大运河 搭建大运河数字底座
- 抢救式传承“平湖派”琵琶艺术初见成果
- 专家学者共话小吃产业发展 助力泉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湖南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红背包公益行动
- 山东对医药类科技成果集中路演 促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 90后女孩回乡传承非遗竹编技艺
- 冬季进补原则:虚者补之,寒者温之
- 今年慢综艺16档,出圈话题多为“尴尬”
- 新《公司法》实施 加强股东监管
- 财经观察: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外资加大中国资产配置力度
- 宁夏固原农特产品亮相上海 打响“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
- 天津迎今冬初雪 平均降雪量1.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