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好医生,重在格局、能力与坚守
为新生送上一份锦囊,郑加麟已坚持多年。 (采访对象供图)
■本报记者 李晨琰
“未来的医学路上,眼界和格局是你自己的,能力与技能是你自己的,你的坚持与坚守更是你自己的。”同济大学医学院2023级研究生迎新大会日前举行,郑加麟院长送给全体新生一张“入学地图”(MAP)。这里的MAP,是格局(mindset)、能力(ability)、坚守(perseverance)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缩略语。
为新生送上一份锦囊,郑加麟已坚持多年。“为医者坚持不懈地往前走,才能遇见更好的人、更好的自己。”新学期伊始,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他还有许多话想与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说。
格局
为医者应当以全球视野关注人类健康
记者:同济大学医学院在今年完成了整体搬迁,纵观同济的发展历史,您觉得能给学生哪些启示?
郑加麟:同济大学的创始人埃里希·宝隆是一名德国医生。100多年前,他首次来到上海,目睹了当时民众的贫病交加,决心在上海建立一所医院,为劳苦大众服务,同济医院应运而生。
后来,基于“医院能救人于一时,学堂能救人于后世”的办学初衷,创办了“德文医学堂”,此后校董们为学堂起名“同济”,意蕴和衷共济,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这也是同济医学的初心。
今年年初,同济大学医学院完成了从四平路校区到400余亩沪西医学园区的整体搬迁。我们的目标是将这里建成国际化、智能化多功能综合的世界一流“医产学研”园区,我想,这样一种以全球视野关注人类健康的格局和人文情怀是同济医学的血脉传统。
记者:您是一名医学院院长,也是一名基础及临床研究人员,关于医学科研这项工作,最想对学生说什么?
郑加麟:科学是一项艰苦和长期探索的事业,需要一代代接续奋斗,这项长远的事业离不开精神支撑。在同济医学的历史上,有一对师生,他们之间的传承堪称典范。
那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师徒。彼时,还是一名年轻医生的吴孟超询问裘老专业方向的选择,裘老告诉他,肝胆外科在我国还是空白,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从此,吴孟超走上肝胆外科之路,他也修炼出了一双和裘老一般灵巧的双手。
裘老说,“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这也影响着吴孟超的医德和作风,他把裘老的这句话作为毕生的座右铭。面对学生,他们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培育了一大批外科界的骨干。他们把万千病人拉出了生命的绝境,创造了一个个医学奇迹。
我的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药理学家金正均教授曾对我说,为师者应该把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下去。对一名医学及科技工作者来说,这种精神是一种勇于求真、淡泊名利、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向科学巅峰攀登的进取精神,是一种承前启后,不断作出新发现、新贡献的团队精神。
能力
终身学习,并学会从失败中成长
记者:您觉得身处这个时代,一名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郑加麟: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竞争,归结到个人层面是学习的竞争,未来属于那些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人才。
一名医学生要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创造。新时代催生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无限可能,组学驱动的精准医疗、5G时代的远程医疗、AI辅助诊疗的智能医学、血管里的纳米机器人……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交叉学科既意味着不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也意味着学生、老师、院校、企业等不同创新主体间的整合互补。
这也对老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跨学科的复合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核心能力,又要有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探索创新、善于转化的智慧。
这一切都呼唤着我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唯有终身学习,才能达到医学殿堂“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记者:如何看待从医路上的失败和挫折?
郑加麟:从医路上必然经历很多失败、挫折,不必害怕失败。成败得失是一个自我审视的契机,让我们发现从未发现的自己,帮我们剔除并非真正需要的东西。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是第一个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的发现者。他曾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奋战,但并没有盼来期待中的完美图谱。面对一次次失败,他一次次回到实验台前,历经3年攻坚,成功捕获了第一个人类房颤的致病基因。
最有气概的勇者不是事事一帆风顺,而是即使时运不济,也不失情怀和风骨的人。记住,从失败中成长,成为自己的样子,成为国家的栋梁。
坚守
医学事业的核心和先导力量是人
记者:医疗数字转型步伐加快,在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间,您认为医学的核心是什么?
郑加麟:眼下,人工智能已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帮医生阅片、筛查肺结节;通过数以万计的图片学习实现皮肤癌的精准检测。在未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将在更广阔的医疗领域与人类并肩作战。但我想强调的是,在以数据为驱动的世界中,“人”才是医学事业的核心和先导力量,要警惕技术发展带来的对患者作为人的需求这一本质性的忽视。
“时代楷模”李桓英是我们校友,也是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让麻风病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是她的信念。当深入麻风寨时,她主动和病人握手、拥抱,她说,这样做就是要让病人相信医生能够治好这个病。她懂得病人的顾虑,用同理心抚慰病人,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理解病人的痛苦是另一种形式的救死扶伤。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共情能力,我们的同理心将帮助我们超越自身利益的限制,更好地理解病人的需求和期望。
记者:有人感叹,从医之路漫长,作为一名过来人,您认为怎样才能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郑加麟: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选择了坚守。所谓坚守,就是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中始终保持初衷和持久的努力。成功医者告诉我们,选择医学也许开始是偶然的,但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去年,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戴洁入选第二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他所在的姜格宁教授团队花了7至8年搭建了科室近30年的肺癌疾病谱数据库。有时候,一个科研想法的实践,需要靠几代人的工作,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坚持。
我想告诉同学们,请记住,你们所选择的这条路并不容易,荆棘之中请保持信念和勇气,请将医学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坚守。若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秘诀只有一个,就在于长远的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在渝收官
- 白宫:将召集G7领导人会议,协调伊朗袭击以色列的外交回应措施
- 广东:珠江口以东海域(含深圳)所有航行作业渔船就近进港避风
- 金宇澄“回望”父辈历史 “繁花书房”于黎里古镇启幕
- 交响乐《玛纳斯》将在北京音乐厅上演
- 又传枪声!2023年前三月,美国已有近万人死在枪下
- 外媒:澳大利亚北部军演发生坠机事故,已有美军人员获救
- 德国网络安全市场预计将首次突破百亿欧元
- 遵义:书写旅游发展的诗意华章
- 工程病毒诱使致命病原体自我毁灭 有望治疗抗生素耐药性感染
- (新春走基层)新疆兵团:特色种养赋能乡村“新蝶变”激活振兴“动力源”
- 浙江高校农林专家派送“科技红包”到田间地头
- 中亚多国元首: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合作
- 日方提供的信息不可靠!韩国多地举行集会谴责排污入海
- 破解高龄电梯“退休”难
- 外媒:乌克兰与波兰签署安全合作协议
- 新疆昌吉新能源建设加速 新增并网装机容量超去年同期30倍
- 市场监管总局:“生鲜灯禁令”实施首月开出62张罚单
- 商务部:制裁打压阻遏不了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发展
- 专题片揭露“小官巨贪” :将个人收款二维码放在政府办事大厅缴费窗口
- 热门推荐
-
-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年俗文物展开幕 海派年俗“花样多”
- 国际识局:朔尔茨政府未通过信任投票,德国将会发生什么?
- 上万只候鸟抵达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比往年提前10余天
- “神经网络”获评俄罗斯2023年度词汇
- 行进中国·创新山西|好运之城:早市里升腾的烟火气
- 为冰川河流“诊脉体检”
- 第四届中国新电商大会9月26日-27日举办 精彩亮点抢“鲜”看
- 情景歌舞剧《奔腾向海》演绎“海上福州”发展故事
- (投资中国)新能源汽车正迎来拼“两力”的关键时刻
- 昌景黄高铁全线进入静态验收阶段
- PFOS淘汰记:用环保方式智斗红火蚁
- “碳”路先行|山西太谷:生态环境秀美 珍稀野生动物成“常客”
- 湖南发布“电网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举措
- 指数报告在沪“出炉”:健康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升级趋势
- 日媒:中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技术竞争力正稳步提升
- 药师提醒:儿童退热用药避开六大坑
- 春运期间 北京两机场计划起降航班7.6万架次
- 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一期开发项目陆地建造完工
- 北京西城检方:9名犯罪嫌疑人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批捕
- 深圳市国资委:必要时通过一切可能手段支持万科